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生活家·第一季丨再現“你耕田來我織布” 莊行織女百年技藝待傳承

視頻:再現“你耕田來我織布” 莊行織女百年技藝待傳承 新民晚報新民網 蔡黃浩 賀信 攝製

【新民網·最新報導】伴著“吱呀、吱呀”的聲響, 76歲的韓冰蓮坐在織布機前紡著經線, 手中的梭子在經線中來回游走, 仿佛穿梭在一寸寸光陰間, 中國幾千年來“男耕女織”的傳統文化在此刻演繹于精美的布帛之上。 今天, 新民晚報新民網《上海生活家·第一季》帶您走近“莊行土布”。

圖說:想做一匹精美的土布, 需要在織布機上掛幾十組不同顏色的經線

“莊行土布“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元代至元年間起, 著名的棉紡織家黃道婆(今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人氏)將自己的棉紡織工藝帶到這裡, 使莊行成為上海土布的發祥地之一, 有“衣被天下”之美譽。 乾隆年間《奉賢縣誌》記載:“今世布之佳者, 首推松江, 而松江之布尤推奉賢莊行雲。 ”

韓奶奶出生在莊行一戶織布人家。 “小時候就喜歡,

16歲開始跟媽媽學用織布機紡線經布。 ”據她回憶, 20世紀80年代的莊行境內, 幾乎每個村都種植棉花, 家家戶戶的女孩子都精通織布、紡布。 “小時候家裡窮, 穿不起洋布, 父親在外務農活, 媽媽就給我們做土布衣裳, 好看還耐穿。 ”當時莊行女孩子出嫁時, 就流行以幾匹母親親手紡的土布當做嫁妝。 時至今日, 莊行仍是奉賢乃至上海收藏土布最多的地區。

圖說:韓奶奶嫺熟地搖著紡車

隨著時代的發展, 這一當年家家戶戶皆精通的手藝正面臨失傳。 當地的“90後”女孩說, 如今的莊行鎮上, 幾乎見不到手搖紡車、身穿土布的姑娘了, “媽媽有幾塊陪嫁的土布, 天氣好時會拿出來曬, 平時就壓箱底了”。 韓奶奶說:“現在沒人學這個啦, 織土布過程複雜、時間長, 又賺不到錢。 ”就連自家姑娘都送到外面讀書學文化, “學這個太枯燥、太苦了。 ”

圖說:莊行土布技藝已成為莊行鎮文化活動的主角之一 資料圖

為了保護具有700多年歷史的土布文化, 2009年, “莊行土布染織技藝”被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當地鎮政府也積極開展各項關於土布的文化活動, 結合鄉村旅遊發展積極開發土布手工藝品。 土布文化還走進中小學校, 定期開展“土布貼畫”興趣班, 讓孩子走近“非遺”, 保護和傳承土布文化。 (新民晚報新民網 蔡黃浩 賀信/圖 李默/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