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恭喜你,得到了一張來自MIT的大學教師自測表

曾經有學者評價, MIT“是整個宇宙中熱力溫度的最高點”, 長待下去, 人會受不了。 還有MIT的教師稱, MIT“教會我如何才是努力工作”。 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下, MIT的教師們還好嗎?

MIT每四年對所有教師、教學輔助人員、研究人員、博士後和工作人員(行政、支持和服務部門)進行一次全校範圍內的調查, 以瞭解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除了一些共性問題之外, 針對不同職務, 問卷中的問題設置也有所調整。

2016年, MIT又完成了一次新的教職員工調查。 接受調查的教師或職員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答題。 首先, 他們會看到這樣的一封信件:

感謝您參與這項調查。 學校希望通過此次調查瞭解各位工作、生活的品質。 我們希望您發表坦誠的意見, 以及告知我們影響您工作和生活的因素。

此次調查是自願參與的。 資料將被視為隱私資訊, 有關此次資料的任何研究或分析的結果將以不能識別單個受訪者的方式呈現。 如果本調查的資料被用於學術研究, 也適用相同的保密規則。

這是一份包含多個部分的綜合調查問卷。 完成調查的時間可能有很大差異, 具體取決於您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角色和經驗。

1.問卷中使用術語DLC代表 Department(院系或部門)、Lab(實驗室)和Center(研究中心)。

2.調查是隱私的, 但不是匿名的。 調查和研究小組將不會生成能識別個人的報告, 只有在該組或部門中至少有五個受訪者時,

才會生成部門或組報告。

本文僅以教師群體為例, 問卷按不同主題分為這樣幾個部分:滿意度、工作氛圍、個人健康、離職意向、工作和學習指導、工作量、工作壓力、終身教職, 大學老師可以將自己的答案與MIT的教師做對比。

有部分問題和選項因不適用於中國高校情況而省略。

滿意度

從滿意度相關指標來看, MIT的教師總體滿意度較高, 主要體現在對學校提供的各類支持、生源品質方面。 但是也有較大比例的教師抱怨沒有足夠時間用於科學研究。

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總的來說, 作為MIT的教師, 您的滿意程度如何?〔2016年調查資料顯示(下同), 93%的被調查教師的回答是“滿意”或“非常滿意”〕

2.總的來說,

您對MIT之外的生活滿意程度如何?(85%的被調查教師的回答是“滿意”或“非常滿意”)

3.您對MIT提供的研究支援的滿意程度如何?(80%的被調查教師的回答是“滿意”或“非常滿意”)

4.您對MIT提供的教學支援的滿意程度如何?(75%的被調查教師的回答是“滿意”或“非常滿意”)

5.請指出您對以下各項的滿意程度:

•工資、啟動經費、福利、保險(68%的教師對工資滿意, 60%對啟動經費滿意, 83%對福利滿意, 56%對保險滿意)。

•教學工作量、學生指導工作量、研究生生源品質、本科生生源品質、科研時間、行政管理工作量(包括參加各種非學術會議)、技術和設備資源(79%的教師對教學工作量滿意, 81%對學生指導工作量滿意, 91%對研究生生源品質滿意, 87%對本科生生源品質滿意;然而對科研時間表示滿意的比例只有52%,

對行政管理工作量滿意的比例只有50%)。

•辦公條件和便利性(滿意度 83%)、實驗室或科研室條件(滿意度66%)、教室條件(滿意度74%)、校園條件(滿意度66%)、會議室條件(滿意度65%)、圖書館條件(滿意度77%)。

•個人和家庭醫保(滿意度80%)。

6.如果您可以重新選擇, 還會成為MIT的教師嗎?(84%的被調查教師的回答是“會”)

工作量

從工作的各項指標來看, MIT的教師認為自己工作量偏重。 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總的來說, 您認為您的工作量如何?(45%的被調查教師認為工作量“較重”, 15%認為“非常重”)

2.您認為與同類院校同類職位的同事相比, 您的工作量如何?(32%的被調查教師認為工作量“較重”, 15%認為“重得多”)

3 您正在培養的研究生的數量?(44%的被調查教師同時承擔著5名以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28%同時培養6至10名研究生, 19%同時培養10名以上研究生)

工作氛圍

總體來說, MIT的教師認為自己所在學校和院系的工作氛圍較好。 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請指出您對以下各項是否同意。 結果見圖1。 (圖中顯示數位均保留一位元小數, 因為四捨五入進位, 加起來可能不等於100%。 各項比例之和如不滿100%, 則餘下部分為答題人放棄回答該項的比例)

資料鏈接

麥可思的教師發展評價報告中也包括相關指標,例如:

個人健康

睡眠品質似乎是MIT教師健康狀況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您對自己健康狀況的評價是?(79%的教師認為自己身體健康)

2.過去七天您有幾天睡眠充足?(25%的教師只有1天或更少,31%是2至3天,只有16%是6至7天)

3.過去七天您有幾天進行了體育鍛煉?(29%的教師只有1天或更少,34%是2至3天,只有16%是6至7天)

離職意向

作為頂尖的研究型大學,MIT似乎必將是學者流連之地。然而調查資料顯示,有部分教師存在著離職意向。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在今後三年之內,您有多大可能性離開MIT(包括退休)?(6%的教師表示“很有可能”,10%表示“有可能”,38%表示“基本沒有可能”)

2.在有離職可能的教師中進一步瞭解可能存在的離職原因,壓力大、退休、職業規劃、改變工作環境、更好的科研條件、家庭原因(包括因配偶工作改變而要換城市等)、薪資、個人健康都是比較常見的原因。

工作指導

這裡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結論——非正式導師(即不是由學校指定的導師)對教師的工作指導作用更大。也許學校應該重視給教師們創造更多自由交流的機會。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在MIT,您是否在工作上獲得了足夠的指導?(71%的教師表示“是”)

2.在MIT您是否有正式的工作導師?(51%的教師表示“否”)

3.您是否有非正式的工作導師?(23%的教師表示“否”)

4.正式的工作導師的指導對您來說有效嗎?(在有正式導師的教師中,72%認為有效)

5.非正式的工作導師的指導對您來說有效嗎?(在有非正式導師的教師中,99%認為有效)

工作壓力

曾經有學者評價,MIT“是整個宇宙中熱力溫度的最高點”,長待下去,人會受不了。還有MIT的教師稱,MIT“教會我如何才是努力工作”。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下,MIT的教師的工作壓力總體來說較大。最主要的工作壓力來源於科研(包括經費、效率、團隊等);而最主要的工作以外壓力是時間不夠。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在過去的一年裡,你是否有被事務纏身而感到壓力太大的經歷?(47%的教師表示“經常有”,48%表示“偶爾有”)

2.請指出下列各項中哪些是你過去12個月內工作壓力的來源,結果見圖3。(圖中顯示數位均保留一位元小數,因為四捨五入進位,加起來可能不等於100%。各項比例之和如不滿100%,則餘下部分為答題人放棄回答該項的比例)

終身教職

儘管高教界經常呼籲增加教學、學生培養工作在教師職務晉升體系中的比重,但從MIT的教師回饋結果來看,科研工作仍然在獲得終身教職之路上佔據絕對地位。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根據您的經驗,以下教師工作內容在終身教職獲得過程中的重要程度如何?見圖5。(各項比例之和如不滿100%,則餘下部分為答題人放棄回答該項的比例)

資料鏈接

麥可思的教師發展評價報告中也包括相關指標,例如:

個人健康

睡眠品質似乎是MIT教師健康狀況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您對自己健康狀況的評價是?(79%的教師認為自己身體健康)

2.過去七天您有幾天睡眠充足?(25%的教師只有1天或更少,31%是2至3天,只有16%是6至7天)

3.過去七天您有幾天進行了體育鍛煉?(29%的教師只有1天或更少,34%是2至3天,只有16%是6至7天)

離職意向

作為頂尖的研究型大學,MIT似乎必將是學者流連之地。然而調查資料顯示,有部分教師存在著離職意向。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在今後三年之內,您有多大可能性離開MIT(包括退休)?(6%的教師表示“很有可能”,10%表示“有可能”,38%表示“基本沒有可能”)

2.在有離職可能的教師中進一步瞭解可能存在的離職原因,壓力大、退休、職業規劃、改變工作環境、更好的科研條件、家庭原因(包括因配偶工作改變而要換城市等)、薪資、個人健康都是比較常見的原因。

工作指導

這裡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結論——非正式導師(即不是由學校指定的導師)對教師的工作指導作用更大。也許學校應該重視給教師們創造更多自由交流的機會。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在MIT,您是否在工作上獲得了足夠的指導?(71%的教師表示“是”)

2.在MIT您是否有正式的工作導師?(51%的教師表示“否”)

3.您是否有非正式的工作導師?(23%的教師表示“否”)

4.正式的工作導師的指導對您來說有效嗎?(在有正式導師的教師中,72%認為有效)

5.非正式的工作導師的指導對您來說有效嗎?(在有非正式導師的教師中,99%認為有效)

工作壓力

曾經有學者評價,MIT“是整個宇宙中熱力溫度的最高點”,長待下去,人會受不了。還有MIT的教師稱,MIT“教會我如何才是努力工作”。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下,MIT的教師的工作壓力總體來說較大。最主要的工作壓力來源於科研(包括經費、效率、團隊等);而最主要的工作以外壓力是時間不夠。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1.在過去的一年裡,你是否有被事務纏身而感到壓力太大的經歷?(47%的教師表示“經常有”,48%表示“偶爾有”)

2.請指出下列各項中哪些是你過去12個月內工作壓力的來源,結果見圖3。(圖中顯示數位均保留一位元小數,因為四捨五入進位,加起來可能不等於100%。各項比例之和如不滿100%,則餘下部分為答題人放棄回答該項的比例)

終身教職

儘管高教界經常呼籲增加教學、學生培養工作在教師職務晉升體系中的比重,但從MIT的教師回饋結果來看,科研工作仍然在獲得終身教職之路上佔據絕對地位。具體問題和主要結論如下:

根據您的經驗,以下教師工作內容在終身教職獲得過程中的重要程度如何?見圖5。(各項比例之和如不滿100%,則餘下部分為答題人放棄回答該項的比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