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馬兜鈴酸與肝癌事件述評之二,開噴中藥副作用的套路和正確姿勢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 我們並不缺健康資訊, 而是需要時刻用理性去分辯真偽。 用您的一雙慧眼, 去把握各種說辭的虛實, 厘清其中的脈絡。 如此, 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之路。 近幾天, 中藥成分馬兜鈴酸再次被爆炒, 《健康思通》帶您去看看, 中藥副作用的開噴套路。

在網路上開噴的人, 依本人觀察大致可分為3派:瘋噴、迷噴、愚噴。 瘋噴派的特點是有噴就好, 不能噴人就被人噴, 這屬於整個互聯網世界的副產品。 據不同的傳播研究結論, 這類人大約占到線民中的10%左右。 瘋噴們大多是生活失意者或無聊到微循環都發悶的那種人, 從開噴或回應中得到存在感就好, 有時懶得打字, 就把備好的罵人口水字元直接複製粘貼, 開噴的特點就是在幾乎所有的貼上的所有發言都一個腔甚至用一樣的字句;迷噴派, 簡單點說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按站隊劃線來決定如何發言,

這些人的特點就是牽強附會, 顧左右而言他, 把水攪渾, 在心理上占得上風就好;愚噴派, 是為了利益而揣著明白裝糊塗, 或是一瓶不滿半瓶晃蕩, 有意引述片面的證據, 或似是而非地借題發揮, 看似挺有道理, 實際是真不懂要裝懂, 或是努力想弄懂, 但因學識和眼界所限真是沒全懂。

瘋噴、迷噴不足論, 咱們重點考察愚噴派。 為厘清中藥的副作用, 我們先回顧基本概念。 按照國際藥物監測中心的定義, 藥品是用來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的特殊商品, 不同的藥品, 對不同人群在不同程度上也可能存對健康有害的一面, 這就是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是藥品的固有性質, 是任何藥品都可能發生的。 藥品不良反應是合格藥品在正常使用時所產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甚至有害的反應, 程度可輕可重, 嚴重者可致死, 不良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反應、過敏反應、繼發反應、停藥反應、後遺效應等。 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是複雜的, 有藥品的原因, 比如作用原理、雜質、污染、劑量、劑型等;有機體原因,

如人的種族差異、年齡、性別、個體體質、機體的病理狀態、營養水準等;還有給藥方法的影響, 如配伍不當、誤用或濫用、給藥途徑、聯合用藥、長期蓄積。 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動態的過程, 用藥治病在於最大限度的發揮藥物對人體的治療影響, 同時減少和控制可能的不良反應。 言必稱中藥沒有副作用, 那是把君臣佐使的中醫辨證施治的根本都不要了, 把“是藥三分毒”的常識也拋開了。 實際上, 現代醫學當下的一個重要革新就是對循證的重視, 不再是同一種病用同一劑量的同一種藥, 目的就是提高療效, 減少不良反應。 事實的核心是不良反應更多不在藥, 而在用法, 主要不是用什麼藥的問題, 而是如何用的問題。

我們回到馬兜鈴酸的問題上, 在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裡, 我們已經述評過兩個重要事實:一是馬兜鈴酸被科研證實, 也被專業機構認定為1類致癌物, 但目前沒有系統證據證明是我國肝癌高發的主要原因;二是, 馬兜鈴酸已被證明會嚴重損害腎臟功能, 管理部門也於2005年前在藥物標準和藥典中取消了相關藥物。但是,悲劇還是發生了,引起軒然大波的是2013年的“龍膽瀉肝丸事件”。那年的2月,新華社發佈了一篇題為《龍膽瀉肝丸--清火良藥還是“致病”根源》的文章,披露了服用龍膽瀉肝丸導致腎功能受損的採訪情況。該文提到北京某醫院一位出身於世家的老中醫,也因服用龍膽瀉肝丸而導致尿毒癥,該中醫回憶,行醫的爺爺經常開該藥給家人在“上火”時服用,最終,他爺爺和他同樣行醫的父親都因服用龍膽瀉肝丸的習慣而死於尿毒癥。該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也有患者向相關藥企提起訴訟,但敗訴。最終管理部門認為是藥物中的關木通使用不當,在藥典中將其刪除,換為木通並平息事件。

如果回溯相關的文獻和報導,以及網路言論,我們不難發現,在本次的馬兜鈴酸與肝癌事件中,開噴者所持觀點,甚至所用言辭,都與上次討論龍膽瀉肝丸時類同或一致。還有一些人固執地認為,只有力挺中藥無副作用,才對得起中醫對得起傳統文化對得起祖國,事實上,這些人已經不是愚噴,而是滑向醫妖的邪路。因為他們已經不知仁者為醫。

我們來看看,真正的醫者,真正有學識的中醫是怎麼對待這件事的。實際上,目前從文獻上看,較早認真對馬兜鈴酸進行深入研究的恰恰是中醫。在1997年時天津某藥企為日本加工一種中藥複方製劑,在銷售使用後部分患者出現腎損,為此天津中醫學院受委託開始分析。院長張伯通先生帶博士生馬紅梅進行專項研究,證實關木通可導致腎損害,其論文獲獎。張老先生也在1998年向國家藥典委員會建議,在修改藥典時加入“關木通損害腎臟”的內容,該意見被採納。理由是在民國以前,藥方中記載的都是白木通和木通,關木通在70年代進入藥典,緣由是白木通缺貨,而白木通不含馬兜鈴酸。張老認為, 中醫藥界應提倡科學精神,全憑經驗的做法不利於中醫藥發展,對中醫藥應該進入分子生物學層面的研究。同時他指出,中藥的炮製很關鍵,比如馬兜鈴可止咳,但要蜜制,這樣處理可讓馬兜鈴酸減少90%以上。

中藥頻頻惹事端,還有一個原因,是不遵守規範。比如某種中草藥,根不含馬兜鈴酸,但葉苗含有,為了利潤,卻連根帶葉混用,結果害人。這屬於管理的問題。另外一個悲劇性的現狀,是中醫的訓練和實踐的偏離,什麼把脈、問病史、看舌象都不當回事,只是看化驗單開成藥。還有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長期為“中藥安全無副作用”所瞞,乾脆看病都省了,直接到藥店買藥,而買回的藥且不說品質,竟會是連成分、適用、禁忌等都沒有規範標注的劣藥。

中醫藥從管理到實踐這個大池子摻了太多渾水了,而每一次因中醫藥的開噴最終多是停於口水的層面,您想看熱鬧也罷想湊進去也罷,還是提前多瞭解點資訊,多留點清醒吧。唉,又寫長了,下期結合事件展望討論中醫藥未來,請垂注。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管理部門也於2005年前在藥物標準和藥典中取消了相關藥物。但是,悲劇還是發生了,引起軒然大波的是2013年的“龍膽瀉肝丸事件”。那年的2月,新華社發佈了一篇題為《龍膽瀉肝丸--清火良藥還是“致病”根源》的文章,披露了服用龍膽瀉肝丸導致腎功能受損的採訪情況。該文提到北京某醫院一位出身於世家的老中醫,也因服用龍膽瀉肝丸而導致尿毒癥,該中醫回憶,行醫的爺爺經常開該藥給家人在“上火”時服用,最終,他爺爺和他同樣行醫的父親都因服用龍膽瀉肝丸的習慣而死於尿毒癥。該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也有患者向相關藥企提起訴訟,但敗訴。最終管理部門認為是藥物中的關木通使用不當,在藥典中將其刪除,換為木通並平息事件。

如果回溯相關的文獻和報導,以及網路言論,我們不難發現,在本次的馬兜鈴酸與肝癌事件中,開噴者所持觀點,甚至所用言辭,都與上次討論龍膽瀉肝丸時類同或一致。還有一些人固執地認為,只有力挺中藥無副作用,才對得起中醫對得起傳統文化對得起祖國,事實上,這些人已經不是愚噴,而是滑向醫妖的邪路。因為他們已經不知仁者為醫。

我們來看看,真正的醫者,真正有學識的中醫是怎麼對待這件事的。實際上,目前從文獻上看,較早認真對馬兜鈴酸進行深入研究的恰恰是中醫。在1997年時天津某藥企為日本加工一種中藥複方製劑,在銷售使用後部分患者出現腎損,為此天津中醫學院受委託開始分析。院長張伯通先生帶博士生馬紅梅進行專項研究,證實關木通可導致腎損害,其論文獲獎。張老先生也在1998年向國家藥典委員會建議,在修改藥典時加入“關木通損害腎臟”的內容,該意見被採納。理由是在民國以前,藥方中記載的都是白木通和木通,關木通在70年代進入藥典,緣由是白木通缺貨,而白木通不含馬兜鈴酸。張老認為, 中醫藥界應提倡科學精神,全憑經驗的做法不利於中醫藥發展,對中醫藥應該進入分子生物學層面的研究。同時他指出,中藥的炮製很關鍵,比如馬兜鈴可止咳,但要蜜制,這樣處理可讓馬兜鈴酸減少90%以上。

中藥頻頻惹事端,還有一個原因,是不遵守規範。比如某種中草藥,根不含馬兜鈴酸,但葉苗含有,為了利潤,卻連根帶葉混用,結果害人。這屬於管理的問題。另外一個悲劇性的現狀,是中醫的訓練和實踐的偏離,什麼把脈、問病史、看舌象都不當回事,只是看化驗單開成藥。還有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長期為“中藥安全無副作用”所瞞,乾脆看病都省了,直接到藥店買藥,而買回的藥且不說品質,竟會是連成分、適用、禁忌等都沒有規範標注的劣藥。

中醫藥從管理到實踐這個大池子摻了太多渾水了,而每一次因中醫藥的開噴最終多是停於口水的層面,您想看熱鬧也罷想湊進去也罷,還是提前多瞭解點資訊,多留點清醒吧。唉,又寫長了,下期結合事件展望討論中醫藥未來,請垂注。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