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優雅與兇殘 被逐漸淡忘的青島往事

又見青島, 又在這個季節, 一年前我曾來過這裡, 十年前我也曾來過這個城市, 但那時的我還不曾有現在的年紀, 所以那時的我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感受。 說起來, 年齡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 每長一歲就會不自覺的生出許多新的念頭, 尤以年輕時為甚, 說起來也是可笑, 今天我卻也用起“年輕時”這個詞彙了。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又見青島

一提起青島, 最先讓我想到的竟不是嶗山,

不是棧橋, 也不是啤酒, 卻是我曾經讀過的聞一多的那篇散文。 “海船快到膠州灣的時候遠遠望見一點青, 在萬頃巨濤中沉浮;在右邊嶗山無數柱奇挺的怪峰, 會使你忽然想起多少神仙的故事”……與聞一多不同, 我並非從海上來, 而是空中, 所以自然無法看到他所形容的嶗山怪峰, 也就無法去開腦洞想像那些神仙的故事。 但當我從空中俯瞰這一點青的時候, 最吸引我的卻是那一排排整齊的帶有紅色屋頂的小樓, 還有那些小樓之間無數條由梧桐樹編織而成的綠色飄帶, 和隱藏在飄帶下的那一條條林蔭街道。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每到一個地方, 我總是不急於尋找這座城市所聞名的景點, 而是首先詢問這裡的老街巷, 老建築在哪裡。 因為在我看來, 一座城市所蘊含的文化與內涵, 並不在那些被粉飾一新的, 或是帶有明顯做舊痕跡的景區裡, 而是隱藏在每一條老街老巷的左面或者右面, 隱藏在每一座看上去不起眼, 也並不光鮮的老房子裡面。 在很多地方, 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越來越難尋覓到老街老巷的影子。 但是在這裡, 在青島, 卻不是什麼難題, 並不是說青島發展的不夠快, 只是這裡保存的相對完整而已。 因為只要是走上街道, 不管是我的左面還是右面, 盡是一些風韻猶存的老宅子, 似乎這個城市所經歷的一切,

所有的榮辱興衰, 都是通過這些老建築的風骨展現出來的。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其實,與這些既古樸又古典的老房子並存的,並不只有那老牆上爬滿故事的滄桑藤蔓,還有一段讓國人盡感恥辱,卻又揮之不去的苦痛經歷。早在八國聯軍進北京之前,青島就因“巨野教案”被迫租借給了德國,淪為了殖民地,隨之而來的,便是德國人用他們那與生俱來的嚴謹和認真的工作態度,規劃建設了青島這座新城,並且慢慢發展擴大了城市的規模。先拋開這些歷史背景不去細數,單說現在依然保留下來的那些德式風格的建築,卻早已經成為了青島的標誌,青島的名片,也成就了青島這最吸引遊人的一大特色。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老教堂的回憶

本來此次來青島就是借工作之餘順便遊蕩一下,毫無目的性,所以漫步街頭也就變得隨心所欲了。一條路走下去,不緊不慢,把偷來的閒暇時間又都還給了閒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青島從小鎮變為殖民地,就是因教堂的謀殺案而起,還是因德國霸佔青島之後,更是緊鑼密鼓的進行了文化輸出,或者說是機緣巧合也可以,反正這一路下來,雖說並沒有走很遠的路,竟已路過了三座教堂。雖然這幾所教堂都不大,但是當它突兀的出現在一個街口,與周圍建築形成了不小的反差的時候,還是給了我很多的驚喜。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當我們有過被殖民的歷史以後,那些曾經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也就順理成章的多了起來,尤其是在一些有過租界的城市,教堂的數量更是眾多。即便是百年過去了,又經過戰爭和動亂年代的摧殘,損毀了很多,但是在青島的街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老教堂的魅影。在位於膠州路和觀象二路的交界處,有一座建於上世紀40年代的經典老建築——聖保羅教堂。不知道為什麼,我竟從它的名字感覺到,它應該與俄國人有關,看了資料果然印證了我的想法,它是俄國人設計的。不過它又不像純正的東正教教堂那樣擁有一個穹型的屋頂,這是一座羅馬樣式風格的建築,一座二十四米高的方形鐘樓顯得格外雄壯敦厚,只可惜鐘樓並不對外開放,所以我也就沒能更進一步的去探尋它的神秘。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雖然我對這些教堂很感興趣,但是我並不信教,只是單純的喜歡它的建築,所以我也就搞不清楚天主堂和基督堂有什麼區別,據看門人說天主堂供的是聖母,而基督堂供的是穌哥。離開聖保羅教堂轉了個彎兒,沒多遠就上了龍山路,看到在路的左面,有一扇看上去有些與眾不同的紅褐色大門,走進去才發現,這兒竟也是一座教堂,只是它的主體部分都被樹木和院牆遮擋住了,從外面很難看到。整座建築的主色調也是紅褐色的,典雅肅穆,鐘樓坐落在大廳的後面,靜靜地佇立在那裡,就像是一位與世無爭的優雅的老人,在守候著教堂,守候著院子。院子不大也很清靜,我是這兒唯一的遊客,整座教堂除了優雅與神聖,就只有那棵在正午的陽光下慵懶的曬著太陽的,結滿果實的無花果樹了。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優雅背後的兇殘

當我正在這優雅而神聖的教堂之間迷醉的時候,忽然,我又想到了些什麼,似乎這優雅的背後,多少還隱藏了一些兇殘的味道。在一百多年前那個月黑風高的殺人之夜,十多個手拿匕首,短刀的土匪,闖進巨野縣磨盤張莊教堂,殺死了德國神甫能方濟和韓理迦略。此案不僅攪動了青島的寧靜,甚至連整個中國都為之一震,而以後所發生的事情,更是讓當時的中國人始料未及。晚清政府是出了名的耗子扛槍窩裡橫,對洋人那是怕得要死,所以辦案也極其神速,很快就抓了幾個替罪羊殺了,想草草了事。但是對青島早就垂涎欲滴的德國人怎麼會放過如此好的機會,他們打著緝拿真凶保護僑民的幌子,迅速武裝佔領了青島。當時的清廷即無奈又無力抗爭,只好委曲求全,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膠澳租借條約》,將青島“租借”給德國99年。自此,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在我看到這些優雅背後血粼粼的兇殘的時候,卻發現,教堂在我眼裡也並不那麼神聖了,在青島現存的這些老教堂,只能是一種行為的體現,那就是侵略。優雅只對欣賞它的人優雅,而兇殘卻並不只對兇殘的人而兇殘,還有弱者。正像當時的青島,優雅弱小的她得到了德國人的欣賞,而後者則用兇殘的手段,霸佔了她。然後再用他們認為很優雅的方式,去粉飾他們曾經的兇殘。而一百年以後,我們只看到了現在青島的優雅,卻逐漸忘記了她曾經被侵略者用盡的那些兇殘的手段。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但歷史終歸是歷史,總會走遠。左面是過去,右面是回憶,不管歷史它曾經有多麼兇殘,但漫步現在的青島街頭,在我眼裡,看到的只是優雅,想到的也只有左手與右手的故事。不管曾經怎樣,路在腳下,用雙腳走出一部青島往事,那是我留給今天的故事,繼續走下去,向前,走出另一部青島往事,那便是我寫給明天的回憶。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青島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向東向北(李昕) 更新:2017.10.25

圖文/李昕

其實,與這些既古樸又古典的老房子並存的,並不只有那老牆上爬滿故事的滄桑藤蔓,還有一段讓國人盡感恥辱,卻又揮之不去的苦痛經歷。早在八國聯軍進北京之前,青島就因“巨野教案”被迫租借給了德國,淪為了殖民地,隨之而來的,便是德國人用他們那與生俱來的嚴謹和認真的工作態度,規劃建設了青島這座新城,並且慢慢發展擴大了城市的規模。先拋開這些歷史背景不去細數,單說現在依然保留下來的那些德式風格的建築,卻早已經成為了青島的標誌,青島的名片,也成就了青島這最吸引遊人的一大特色。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老教堂的回憶

本來此次來青島就是借工作之餘順便遊蕩一下,毫無目的性,所以漫步街頭也就變得隨心所欲了。一條路走下去,不緊不慢,把偷來的閒暇時間又都還給了閒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青島從小鎮變為殖民地,就是因教堂的謀殺案而起,還是因德國霸佔青島之後,更是緊鑼密鼓的進行了文化輸出,或者說是機緣巧合也可以,反正這一路下來,雖說並沒有走很遠的路,竟已路過了三座教堂。雖然這幾所教堂都不大,但是當它突兀的出現在一個街口,與周圍建築形成了不小的反差的時候,還是給了我很多的驚喜。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當我們有過被殖民的歷史以後,那些曾經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也就順理成章的多了起來,尤其是在一些有過租界的城市,教堂的數量更是眾多。即便是百年過去了,又經過戰爭和動亂年代的摧殘,損毀了很多,但是在青島的街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老教堂的魅影。在位於膠州路和觀象二路的交界處,有一座建於上世紀40年代的經典老建築——聖保羅教堂。不知道為什麼,我竟從它的名字感覺到,它應該與俄國人有關,看了資料果然印證了我的想法,它是俄國人設計的。不過它又不像純正的東正教教堂那樣擁有一個穹型的屋頂,這是一座羅馬樣式風格的建築,一座二十四米高的方形鐘樓顯得格外雄壯敦厚,只可惜鐘樓並不對外開放,所以我也就沒能更進一步的去探尋它的神秘。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雖然我對這些教堂很感興趣,但是我並不信教,只是單純的喜歡它的建築,所以我也就搞不清楚天主堂和基督堂有什麼區別,據看門人說天主堂供的是聖母,而基督堂供的是穌哥。離開聖保羅教堂轉了個彎兒,沒多遠就上了龍山路,看到在路的左面,有一扇看上去有些與眾不同的紅褐色大門,走進去才發現,這兒竟也是一座教堂,只是它的主體部分都被樹木和院牆遮擋住了,從外面很難看到。整座建築的主色調也是紅褐色的,典雅肅穆,鐘樓坐落在大廳的後面,靜靜地佇立在那裡,就像是一位與世無爭的優雅的老人,在守候著教堂,守候著院子。院子不大也很清靜,我是這兒唯一的遊客,整座教堂除了優雅與神聖,就只有那棵在正午的陽光下慵懶的曬著太陽的,結滿果實的無花果樹了。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優雅背後的兇殘

當我正在這優雅而神聖的教堂之間迷醉的時候,忽然,我又想到了些什麼,似乎這優雅的背後,多少還隱藏了一些兇殘的味道。在一百多年前那個月黑風高的殺人之夜,十多個手拿匕首,短刀的土匪,闖進巨野縣磨盤張莊教堂,殺死了德國神甫能方濟和韓理迦略。此案不僅攪動了青島的寧靜,甚至連整個中國都為之一震,而以後所發生的事情,更是讓當時的中國人始料未及。晚清政府是出了名的耗子扛槍窩裡橫,對洋人那是怕得要死,所以辦案也極其神速,很快就抓了幾個替罪羊殺了,想草草了事。但是對青島早就垂涎欲滴的德國人怎麼會放過如此好的機會,他們打著緝拿真凶保護僑民的幌子,迅速武裝佔領了青島。當時的清廷即無奈又無力抗爭,只好委曲求全,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膠澳租借條約》,將青島“租借”給德國99年。自此,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在我看到這些優雅背後血粼粼的兇殘的時候,卻發現,教堂在我眼裡也並不那麼神聖了,在青島現存的這些老教堂,只能是一種行為的體現,那就是侵略。優雅只對欣賞它的人優雅,而兇殘卻並不只對兇殘的人而兇殘,還有弱者。正像當時的青島,優雅弱小的她得到了德國人的欣賞,而後者則用兇殘的手段,霸佔了她。然後再用他們認為很優雅的方式,去粉飾他們曾經的兇殘。而一百年以後,我們只看到了現在青島的優雅,卻逐漸忘記了她曾經被侵略者用盡的那些兇殘的手段。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但歷史終歸是歷史,總會走遠。左面是過去,右面是回憶,不管歷史它曾經有多麼兇殘,但漫步現在的青島街頭,在我眼裡,看到的只是優雅,想到的也只有左手與右手的故事。不管曾經怎樣,路在腳下,用雙腳走出一部青島往事,那是我留給今天的故事,繼續走下去,向前,走出另一部青島往事,那便是我寫給明天的回憶。

圖文/李昕

圖文/李昕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青島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向東向北(李昕) 更新:2017.10.25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