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胖!可能悄悄傷了你的腎

據2014年一項統計, 全世界18歲以上人群中約有6億人肥胖, 預測未來10年還會增加40%。 目前, 中國擁有4320萬名肥胖男性和4640萬名肥胖女性, 分別占全球的16.3%和12.4%, 肥胖人口已位居世界首位。

俗話說:“腰帶越長, 壽命越短”。 從醫學角度來看, 肥胖體型的危害程度的確與此相關, 按嚴重度依次為:蘋果型>梨型>均勻型。 肥胖不僅影響美觀, 還是一種慢性疾病。 除遺傳因素、飲食結構、生活壓力因素外, “宅男”“宅女”的增加、體育鍛煉的減少, 都使得肥胖悄無聲息地入侵, 傷害我們的腎臟等多個器官。

近年來, 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原因造成的腎臟損傷越來越多, 逐漸替代慢性腎炎成為我國慢性腎臟病的主要病因。 中國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 但多數腎臟疾病常常到了尿毒癥期才有症狀。 毫無疑問, 肥胖是健康長壽的“敵人”, 會加速衰老, 引起腎臟疾病等多種疾病。

肥胖引起腎臟損害的原因與腎素—血管緊張素升高、血脂紊亂及胰島素抵抗有關。

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造成腎小球“高灌注、高壓力、高濾過”狀態, 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張力出現增高, 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引起蛋白濾出。 尿蛋白對腎小球系膜細胞和足細胞是有毒性作用的, 同時損害腎小管間質, 加重腎小球硬化, 從而引起腎臟損傷。 簡單說, 肥胖引起腎臟的病理表現主要為腎小球肥大或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

肥胖及腹型肥胖可以加速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 研究顯示, 有3%的肥胖青少年腎小球濾過率偏低。 腎小球濾過率偏低可以加快已經存在的慢性腎臟病的進展, 使尿蛋白增加。 事實上, 肥胖對於腎臟影響的早期表現就是蛋白尿。

有研究指出, 體重指數(BMI)>25的20歲青年人, 在校正了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後, 發生腎臟疾病的風險仍是健康人群的3倍。 國外一項隨訪20年的研究也表明, BMI增大會加速慢性腎臟病患者走向終末期腎病, 也就是尿毒癥, 對於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作用更為明顯。

另外, 肥胖還可以造成腎臟腫瘤等多種腫瘤發生率的明顯增加。 多項研究結果顯示, 約10%的腎臟腫瘤與肥胖有關。 肥胖使男性腎臟腫瘤的發生率增加17%, 女性腫瘤的發生率增加26%。 體重指數每增加5, 就會使腎臟腫瘤的危險增加25%。 由於肥胖患者尿液PH值較低, 草酸含量較高, 尿酸、鈣、磷分泌較多, 還可能誘發腎結石。 因此, 人們尤其是有腎臟疾病高危風險的人群, 特別要注意遠離肥胖。

遠離肥胖首先要控制飲食, 在營養專家的指導下制定減肥食譜。 其次要增加運動提高能量消耗, 多進行有氧的中、低強度體力活動, 如走路、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 在醫生指導下, 可選擇一些輔助藥物減輕體重。 總之, 肥胖造成的腎臟病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只要持之以恆, 改善生活方式, 減少能量攝入, 減輕體重就可以改善腎損傷。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肥胖? 肥胖與遺傳、環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有關。 其中, 遺傳因素導致肥胖的比例占到20%至40%。 雙親均為肥胖者, 子女中有70%至80%肥胖, 雙親之一(特別是母親)為肥胖者,子女有40%較胖。 進食行為的改變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偏愛高蛋白質、高脂肪食物,能量總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就會發胖。一般早、晚餐應各占30%,午餐占40%。晚上吃得過多、過晚而運動量較少,會使多餘的能量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而體育鍛煉的減少,會使人體消耗熱量的機會減少。由於有些藥物有肥胖的副作用,如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易使內分泌紊亂,即使停藥有些患者也會成為“頑固性肥胖”者。

健康知道

怎樣衡量肥胖度? 通常,體重指數(BMI)被用來評價肥胖的程度。BMI(kg/m2)=體重(kg)/身高(m)2。國際上用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體重指數界限值即18.5至25kg/m2為正常體重,25至30kg/m2為超重,超過30kg/m2為肥胖。 但這個標準不太適合中國人。按照《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推薦的國內標準,18歲及以上人群,BMI在18.5至23.9kg/m2為正常,24至27.9kg/m2為超重,高於28kg/m2即為肥胖。 我國肥胖者多以腹型肥胖為主,對健康危害較大。具體來看,有的人脂肪堆積於腹部,為中心性肥胖,因為腰圍和腰與臀圍之比也是檢測肥胖的指標。即使體重指數正常,男性腰圍大於85釐米,女性腰圍大於80釐米,或腰臀比男性大於9,女性大於8.5均可視為腹型肥胖。

雙親之一(特別是母親)為肥胖者,子女有40%較胖。 進食行為的改變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偏愛高蛋白質、高脂肪食物,能量總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就會發胖。一般早、晚餐應各占30%,午餐占40%。晚上吃得過多、過晚而運動量較少,會使多餘的能量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而體育鍛煉的減少,會使人體消耗熱量的機會減少。由於有些藥物有肥胖的副作用,如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易使內分泌紊亂,即使停藥有些患者也會成為“頑固性肥胖”者。

健康知道

怎樣衡量肥胖度? 通常,體重指數(BMI)被用來評價肥胖的程度。BMI(kg/m2)=體重(kg)/身高(m)2。國際上用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體重指數界限值即18.5至25kg/m2為正常體重,25至30kg/m2為超重,超過30kg/m2為肥胖。 但這個標準不太適合中國人。按照《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推薦的國內標準,18歲及以上人群,BMI在18.5至23.9kg/m2為正常,24至27.9kg/m2為超重,高於28kg/m2即為肥胖。 我國肥胖者多以腹型肥胖為主,對健康危害較大。具體來看,有的人脂肪堆積於腹部,為中心性肥胖,因為腰圍和腰與臀圍之比也是檢測肥胖的指標。即使體重指數正常,男性腰圍大於85釐米,女性腰圍大於80釐米,或腰臀比男性大於9,女性大於8.5均可視為腹型肥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