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防血管老化系列:中西結合補氣養血

西醫學的血液循環系統, 和中醫學的氣血經脈, 是否一樣的概念?擁有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碩士學位及中國西醫學位的中醫師張磊為我們詳加解說。

張磊醫師說, 西醫的血液循環系統, 屬中醫學“脈”與“經絡”的範疇。 中醫學認為經絡主運行血氣, 其概念包含西醫的血管, 但又遠超於單純血管的範疇。 “脈”中容納的物質由“血”擴充為“氣血”, 同時“脈”內屬於“藏府”、外絡於“四肢”(肢節)呈現三維聯繫。 氣血充足、經脈暢通者五臟六腑得到滋養則身強壽長, 老年時“血氣既衰”、“經脈瘀阻”則壽終正寢。

中西醫關於氣血經脈與西醫的概念不相矛盾,

氣血足經脈暢通則預示血液迴圈好, 血液迴圈好則氣血足經脈暢通, 中醫補氣養血活血化瘀與西醫所謂血薄藥及軟化血管的各種維生素、營養保健品取長補短, 相得益彰, 中西醫結合現代養生觀值得提倡。

補湯不同之處

中醫常用的補氣養血活血方劑有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 它們之間有何不同之處呢?

張醫師分析:

四君子湯由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藥組成, 功在益氣健脾。

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中藥組成, 功在補血活血。

八珍湯即四君子湯合四物湯組成, 即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八味中藥, 功在氣血雙補。

十全大補湯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黃芪、肉桂,

功在溫補氣血(怕冷的人可用)。

提醒:屬陰虛體質的人(民間稱虛不受補、怕熱的人)忌用十全大補湯。 感冒時通常不宜同服補藥, 最好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