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D打印頭|百位全球頂級專家彙聚2017第二屆SAMA國際論壇

2017年 10月20日, 百位全球頂級專家彙聚2017第二屆SAMA國際論壇, 與全球400餘家增材製造各領域代表企業共話3D列印產業發展。

據介紹, 此次論壇是由上海市增材製造協會、臨港松江科技城主辦, 促進“一帶一路”國家3D列印行業的國家交流與合作, 助力全球航空航太、醫療、核電、汽車、機械、電子、文創、教育等應用領域產學研精准合作洽談, 助推全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

20日當天, 來自盧秉恒院士團隊的王晶博士,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院士、東盟工程技術院院士Seeram Ramakrishna,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吳鑫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長蹇錫高, 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漢堡大學智慧多模態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千人計畫專家張建偉, 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麻省理工納米光電及3D納米生產技術實驗室創始人、主任、摩方材料創始人Nicholas Fang, 通用電氣中央研究院製造技術全球技術總監魏斌就3D列印材料、品質檢測、新材料發展趨勢等方面分別發表了精彩的演講。

來自盧秉恒院士團隊的王晶博士發表《智慧製造與3D列印》

Seeram Ramakrishna院士發表《3D列印生物工程:進展和未來的挑戰》

Seeram Ramakrishna院士表示, “建立一個智慧、綠色的國家, 將新加坡變成宜居城市是我們的目標。 ”通過3D列印技術, 提升了醫療水準, 一些醫療產品可以用納米工藝來做, 使產品更精確, 此外, 利用3D列印材料迴圈再生的特點, 他們還收集、可利用的材料, 例如, 廢紙中的纖維素可以被利用, 應用於多個領域。

吳鑫華院士發表《應用於選擇性鐳射熔化技術(或稱3D列印)的航空材料以及它的品質控制和試航認證》主題演講

吳鑫華院士表示, 在航空引擎的生產製造方面, 3D列印大大節約了加工時間;航天器方面, 金屬部件重量減輕50%;生物醫療方面, 3D列印的移植物可以節省手術時間, 減輕病患疼痛。 拓撲優化後可減重60%, 應力集中降低50%。 此外, 對航空領域來說, 所有的構件都要通過檢測, 掃描的速度要考慮生產效率和成本, 不同的密度需要不同溫度的後處理。 目前, 公司已有29件鈦合金構件通過國際適航認證。

蹇錫高院士發表《新型雜環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應用研究發展》主題演講

蹇錫高院士介紹說, 傳統高性能工程塑料存在兩個問題, 一個是耐熱性和溶解性呈反向變化關係, 耐熱溫度越高, 溶解性越差甚至不溶解, 致使其合成難、成本高、加工方式單一, 應用領域受限;科學家和工業界都十分關注開發耐高溫可溶解的新品種, 希望能夠生產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產品。為解決問題,蹇錫高院士在結構及工藝上進行了創新,在結構上引入扭曲非共平面結構;在工藝上開發新催化體系和溶解體系。

張建偉院士發表《智慧資訊物理系統時代的3D列印》

張建偉院士表示,未來將充分利用中國資源特色,找到新的應用,新的突破。中國對人工智慧、對機器人、對3D列印這些新興產業的熱情,一定能夠使得中國的機器人在世界全球化的競爭力有領先的一席之地。

呂堅發表《新型納米材料的發展及增材製造技術原理、工藝及應用》的主題演講

呂堅院士為我們介紹了納米級3D印表機在生物和生命科學方面的應用,並簡單地為我們介紹了其發展路線,包括高附加值(航空、生物醫療)、新型粉末材料、新型燒結技術、4D列印和SMAT稠化工藝幾個方面。此外,呂堅院士還向我們介紹了超納材料概念。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麻省理工納米光電及3D納米生產技術實驗室創始人、主任,摩方材料創始人Nicholas Fang發表《見微知著:多功能複合材料的先進製造》

Nicholas Fang回顧了3D列印從智慧設計到快速成型再到功能反覆運算的過程。他指出,納米3D列印和微米3D列印對科技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解決很多傳統意義上難以解決的問題,用更小的材料,使產品更靈活,更“資訊化”。其超輕材料的研究還曾被《MIT技術評論》評為2015年十大科技突破。

通用技術中央研究院製造技術全球技術總監魏斌發表《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的進步》

魏斌總監表示,材料、設計與3D列印關係密切,包括應用、設備、材料和服務在內的供應鏈,將因3D列印而發生革命性的改變。

期間,還舉行了“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對話、增材製造高端應用對話、增材製造發展趨勢對話,共同探討了如何深化全球3D列印產業合作、實現共贏發展,助力一帶一路。

10月21日全天,大會將同時舉行“3D列印工業與醫療”、“3D列印創新與教育”、“3D列印材料與裝備”、“第一屆中歐3D列印國際高峰論壇”四場平行論壇,論壇期間還會舉行各自方向的高端對話,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和代表集聚一堂,共用盛會,共同探討3D列印行業的發展和應用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和機遇挑戰。

希望能夠生產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產品。為解決問題,蹇錫高院士在結構及工藝上進行了創新,在結構上引入扭曲非共平面結構;在工藝上開發新催化體系和溶解體系。

張建偉院士發表《智慧資訊物理系統時代的3D列印》

張建偉院士表示,未來將充分利用中國資源特色,找到新的應用,新的突破。中國對人工智慧、對機器人、對3D列印這些新興產業的熱情,一定能夠使得中國的機器人在世界全球化的競爭力有領先的一席之地。

呂堅發表《新型納米材料的發展及增材製造技術原理、工藝及應用》的主題演講

呂堅院士為我們介紹了納米級3D印表機在生物和生命科學方面的應用,並簡單地為我們介紹了其發展路線,包括高附加值(航空、生物醫療)、新型粉末材料、新型燒結技術、4D列印和SMAT稠化工藝幾個方面。此外,呂堅院士還向我們介紹了超納材料概念。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麻省理工納米光電及3D納米生產技術實驗室創始人、主任,摩方材料創始人Nicholas Fang發表《見微知著:多功能複合材料的先進製造》

Nicholas Fang回顧了3D列印從智慧設計到快速成型再到功能反覆運算的過程。他指出,納米3D列印和微米3D列印對科技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解決很多傳統意義上難以解決的問題,用更小的材料,使產品更靈活,更“資訊化”。其超輕材料的研究還曾被《MIT技術評論》評為2015年十大科技突破。

通用技術中央研究院製造技術全球技術總監魏斌發表《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的進步》

魏斌總監表示,材料、設計與3D列印關係密切,包括應用、設備、材料和服務在內的供應鏈,將因3D列印而發生革命性的改變。

期間,還舉行了“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對話、增材製造高端應用對話、增材製造發展趨勢對話,共同探討了如何深化全球3D列印產業合作、實現共贏發展,助力一帶一路。

10月21日全天,大會將同時舉行“3D列印工業與醫療”、“3D列印創新與教育”、“3D列印材料與裝備”、“第一屆中歐3D列印國際高峰論壇”四場平行論壇,論壇期間還會舉行各自方向的高端對話,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和代表集聚一堂,共用盛會,共同探討3D列印行業的發展和應用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和機遇挑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