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東方的小威尼斯——同裡古鎮

走進同裡, 澄澈的天、古老的街市、川流不息的河水和青瓦白牆的沉寂, 會把人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

“小河穿市過, 人家盡枕河”同裡的誘惑來自小鎮上一家家粉牆籬窗的房屋, 充滿著幽謐的水鄉氣息。

同裡的一切, 無論是石橋窄巷, 細磚舊瓦, 幽深冷清的石板路, 還是那古樸的民居, 水道兩岸的垂柳, 巷中嫋嫋升起的炊煙, 都是淳美的。

1. 同裡的歲月滄桑

同裡舊稱“富土”, 唐初,

因其名太侈, 改為“銅裡”。 宋代, 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 上去點, 中橫斷, 拆字為“同裡”, 沿用至今。

元明時同裡漸移至南, 因鎮內三條東西向市河, 成“川”字型, 又名“同川”。 屯村漢代成集市, 始稱“屯市”, 唐初已達興盛時期。 宋建炎年間, 居此地者千餘家。

清麗古樸的同裡小鎮, 水田肥沃, 物豐富庶, 人傑地靈, 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

《同裡志》記載, 五湖環境於外, 一鎮包涵於中。 鎮中家家臨水, 戶戶通舟。

2. 同裡“三多”

同裡鎮有“三多”, 名人多, 明清建築多, 水、橋多。

名人多

自宋代至清末年間, 先後出狀元1名, 進士42名, 文武舉人93人。

同裡鎮的著名人物有南宋詩人葉茵、明代畫家王寵、清朝軍機大臣桂芬、書畫家陸廉夫, 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陳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範煙橋、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王紹鏊、著名經濟學家金國寶。

陸廉夫畫作

陳去病

明清建築多

主要景點可以概括為“一園”(退思園)、“二堂”(嘉蔭堂、崇本堂)、“三橋”(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

退思園

嘉蔭堂

崇本堂

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

陳去病故居是一處古樸平常的清代居名,占地一千三百六十四點平方米,門楣上方原有“孝友舊業”匾額,進門見有半亭、家祠舊跡,百尺樓、浩歌堂等建築。

陳去病故居

浩歌堂面闊三間,1920年此屋落成時,陳去病適閱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會,將新屋取名為“浩歌堂”。

浩歌堂是陳去病會客之所,堂中原懸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橫匾。

“女宗共仰”匾系孫中山先生褒揚陳去病之母倪老夫人“鞠育教誨,以致于成”而親筆所題。

百尺樓是陳去病藏書和寫作的地方,一樓一底,十分簡樸,他所編著的《百尺樓叢書》,即以此樓而定名。

水、橋多

鎮上有各朝代的古橋四十多座,有南宋詩人葉茵建造的思本橋,元代的高觀橋等。

走三橋是老百姓避災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動,而這“三橋”指的就是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靜臥同裡古鎮區的三座古石橋: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

走三橋活動

太平橋,跨于東柳、漆字兩圩,橋為梁式。

吉利橋跨漆字、兩圩,處太平橋、長慶橋中間,橋型為拱形橋,橋之南北兩側都有橋聯。

長慶橋,俗名謝家橋,跨東柳、兩圩,舊名福建橋,又稱廣利橋。

嘉蔭堂

崇本堂

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

陳去病故居是一處古樸平常的清代居名,占地一千三百六十四點平方米,門楣上方原有“孝友舊業”匾額,進門見有半亭、家祠舊跡,百尺樓、浩歌堂等建築。

陳去病故居

浩歌堂面闊三間,1920年此屋落成時,陳去病適閱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會,將新屋取名為“浩歌堂”。

浩歌堂是陳去病會客之所,堂中原懸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橫匾。

“女宗共仰”匾系孫中山先生褒揚陳去病之母倪老夫人“鞠育教誨,以致于成”而親筆所題。

百尺樓是陳去病藏書和寫作的地方,一樓一底,十分簡樸,他所編著的《百尺樓叢書》,即以此樓而定名。

水、橋多

鎮上有各朝代的古橋四十多座,有南宋詩人葉茵建造的思本橋,元代的高觀橋等。

走三橋是老百姓避災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動,而這“三橋”指的就是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靜臥同裡古鎮區的三座古石橋: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

走三橋活動

太平橋,跨于東柳、漆字兩圩,橋為梁式。

吉利橋跨漆字、兩圩,處太平橋、長慶橋中間,橋型為拱形橋,橋之南北兩側都有橋聯。

長慶橋,俗名謝家橋,跨東柳、兩圩,舊名福建橋,又稱廣利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