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訊:牛雙躍和他的“白毛女”收藏

中新社石家莊10月25日電 題:牛雙躍和他的“白毛女”收藏

中新社記者 陳林

打開書櫃後, 一套套與“白毛女”相關的老劇本、海外版劇本、展覽貼片、文娛用品一一映入眼簾。 牛雙躍小心翼翼取出, 認真地向記者講解著。

他說:“現在已不再屬於我, 而是屬於國家的。 ”這些收藏凝聚多年心血, 他希望盡力把“白毛女”系列全部收齊後, 統一捐給國家。

“一個收藏家的最高境界, 是把他付出的勞動和心血永遠凝聚下去”。 他鄭重補充說, 尋找這些藏品的過程很辛苦, “如果賣了, 就散失了”。 他認為捐給國家, 這些藏品會成一個永久的整體,

無論對自己曾經的付出, 還是對鼓勵他前行的前輩們, “都是一種尊重”。

作為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兼紅色收藏委員會副主任的牛雙躍, 收藏研究紅色、民俗類藏品已30餘年。 2002年, 他在原有基礎上開始系列收藏“白毛女”藏品, 並於2013年以12627件(套)“白毛女”主題藝術藏品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目前已增至約15000件。

《白毛女》是中國第一部大型新歌劇, 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期間, 該劇在延安首演並大獲成功, 自此傳唱大江南北。 多年來, 其藝術形式不斷創新, 被改編成電影、芭蕾舞劇、京劇、西河大鼓等諸多版本, 並被翻譯成俄、日、法、英等多國文字在海外傳播。

牛雙躍說, “白毛女”系列藏品很豐富, 通常可分五大類:一是1945年在延安誕生的歌劇系列;二是1950年電影相關藏品;三是1964年在上海誕生的芭蕾舞劇藏品;四是以華三川所繪的連環畫;五是滲入到生活各個方面的藏品,

如印有相關圖片或文字的洗臉盆、盤子、郵票等物品。

為了收藏和研究“白毛女”, 牛雙躍一直在全國各地尋找。 其間“酸甜苦辣, 五味雜陳”, “幾乎每件藏品都有故事”。 例如香港一家出版社1949年出版的《白毛女》畫冊被他“相中”後, 跟著畫冊從北京追到上海、廣州, 最終以高價從泰國拍賣會上“追回”。

談及自己的“白毛女”情緣, 牛雙躍說原因有二:一是從小接受紅色教育, 且有過軍旅經歷, 有紅色情結;二是故土情結——“白毛女”傳說主要流傳在河北西部山區一帶。

2004年7月, 在他的捐助和支持下, “白毛女藝術陳列館”在石家莊市平山縣開館。

當年參與《白毛女》創作、演出的老藝術家們對他的鼓勵, 成為他堅持尋找更多藏品的動力。

他記得開館前去北京拜訪歌劇《白毛女》“喜兒”的扮演者王昆老師, 當時老人剛做完手術, 醫生不讓說話, 但她卻說了半個小時, “還讓工作人員去家裡拿了20多件藏品, 給了陳列館。 ”

前輩們的慷慨捐贈, 殷殷囑託, 讓牛雙躍認為, 不能把這份囑託和厚望懈怠, 必須做得更好, “因為有的前輩已經離去”。

“不能停下來”的牛雙躍, 現在每晚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 就是從網上搜“白毛女”的資料和拍品。 由他編寫的《白毛女傳奇》, 初稿也已完成。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