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家天文臺最新發現,銀河系突然比以前大25%,這是外來星系!

夏天的夜晚, 當我們在郊外仰望星空, 就會發現天上一條模模糊糊的亮星帶, 從南至北。 這就是銀河。 銀河系是很大的天體結構, 我們的太陽系就身處其中。 銀河系的體型太大了, 所以它的同伴只能被稱為矮星系。 一個“矮”字突出了同伴的級別。

一般的矮星系只有幾十億顆恒星, 還有些只有上萬顆恒星, 而我們的銀河系明顯闊綽太多, 它有接近四千億顆恒星。 銀河系是由數千個星團和一大批星雲物質組成的系統, 它的直徑約為100000多光年, 中心的厚度約為6000多光年。

近日, 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劉超、徐岩等人使用LAMOST的紅巨星樣本繪製了銀河系週邊結構切面圖, 發現銀河系的盤比以前認識的大25%。 他們發現, 銀河系的外盤一直延展到19千秒差距, 其間沒有看到銀盤的截斷, 即銀盤沒有明顯的外邊界, 而是光滑地過渡到了恒星暈。

以往的研究認為銀盤的半徑大約只有14-15千秒差距,

之後會有一個明顯的截斷, 而現在突然增加了四分之一, 這不符合很多研究推演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歷史的理論。 儘管有研究在距離銀心20千秒差距的地方陸續發現了少量的年輕恒星, 但是直到這項工作, 人們才真正系統地看到了銀河系外盤的廬山真面目?

過去, 人們一直認為, 銀河系是個旋渦星系, 就跟仙女座大星系一樣。 經過近幾十年的研究, 尤其是紅外望遠鏡觀測證實,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 它的中心像一個棒子那樣, 而不是像一個旋渦。 不僅如此, 紅外望遠鏡還確認證明, 銀河核心的棒狀結構比預期的還大。 但是, 這依然不影響我們原來對銀河系的理解, 從側面看, 它的外形就像兩個扣在一起的盤子, 恒星主要集中在中心, 邊緣地區較少, 但在盤子的上側和下側, 也並非空無一物, 那裡也有一些恒星, 只是密度較小, 看起來不是那麼亮, 這裡被稱為銀河系暈。

這樣一個更大且平滑的外盤形狀需要完全不同的理論進行解釋,

因為銀盤和銀暈之前不可能突然增加數量龐大的物質。

左側是銀河系銀盤週邊部分的恒星分佈密度切面圖, 紅色是恒星空間分佈密度高, 藍色分佈的密度低。 太陽在白色圓圈處。 右側是把Z方向恒星加起來得到的徑向恒星數密度分佈圖, 可以看到銀盤(紅色虛線)平滑地延伸到將近19千秒差距。

另外, 天文學家分析光譜儀發現, 銀河系暈外側的一些恒星, 它們的化學條碼顯示它們內部的金屬元素含量非常少。 天文學家聲稱, 這就足以證明, 那些恒星是一群外來戶, 它們是被銀河系俘虜來的?還是擁有高等智慧外星群體的主動到來呢?

以目前的科學技術,尚不能對銀河系的這一現象進行解釋,而且,這個現象傳播到太陽系至少需要4.5萬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早在人類的石器時代,這一現象已經出現。

以目前的科學技術,尚不能對銀河系的這一現象進行解釋,而且,這個現象傳播到太陽系至少需要4.5萬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早在人類的石器時代,這一現象已經出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