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你一睡覺就做夢?睡不好很苦惱……

有時候在夢裡好像度過了很長時間, 醒過來卻發現才睡了一會兒。 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很多生理心理專家各執一詞。

我們總覺得, 經常做夢, 就等於睡覺的時候也在奔波勞碌, 睡眠品質肯定不好, 一夜無夢, 幾乎成了一種追求, 一種信仰。 然而, 做夢真的就等於睡得不好嗎?一夜無夢是真的無夢嗎?完全無夢真的好嗎?

夢什麼時候出現?為什麼印象中經常是早上做夢?

人入睡後, 大腦也進入了休眠狀態, 但有一小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 這就是夢的基礎。

睡眠要經歷:清醒→淺睡眠→深睡眠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往復出現的, 就是由淺入深再由深變淺, 如此迴圈。 一夜約有 4~5個週期, 每個週期大約 90分鐘。

而在這些深淺交替之間會出現一種睡眠叫——快速眼動睡眠(REM睡眠), 該階段眼珠會快速的轉動, 大多數夢就發生在這個階段。 我們說了, 一個晚上大約有4~5個睡眠週期,

其中, 越靠後的睡眠週期, 快速動眼睡眠的時間越長, 也就是做夢的時間越長, 我們從快速動眼睡眠過程中醒過來的幾率也越大, 這也就是為什麼印象中, 我們經常是早上在做夢的原因。

真的會一夜“無夢”嗎?什麼情況下我們能記住夢的內容呢?

只要睡覺, 就會做夢。 說自己不做夢的人, 只是忘了而已。

剛才說到大多數夢就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如果這個階段醒來, 人們一般會清晰地記得剛才的夢境。

在睡眠淺→深→淺交替過程中, 都會做一兩次夢。 但大腦會對夢進行處理和記憶篩查, 所以通常人們只能記起睡醒之前做的夢。 就是說, 如果清晨你是在最後一次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醒來, 夢的記憶就留下。 否則, 人就會感覺自己“一夜無夢”或者記不起自己做的夢。

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會:半夜從噩夢中醒來之後再次入睡, 第二天醒來時, 會忘記夢的大部分內容。 這就是大腦會對夢進行處理和記憶篩查的結果。

做夢有什麼用?如果不做夢, 睡眠品質就會很好嗎?

人在夢中以右大腦半球活動佔優勢, 而醒來後則以左大腦半球佔優勢, 在人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 醒與夢交替出現, 才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動態平衡。 如果一個人真的完全不做夢, 說明他的右腦可能出了問題。

另外, 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

特別是對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調節作用。 從精神分析心理學角度看, 現實生活中未能或不能獲得滿足的欲望, 卻可以在夢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調節心理平衡。

所以做夢有利於身體健康, 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研究也說明, 如果剝奪了做夢活動, 人容易陷入焦慮和壓抑等情緒和心理障礙狀態。

老做夢睡眠品質就差嗎? 有時候好像在夢裡過了很長時間,幾乎忙了一整晚?

夢本身對睡眠是有利而無害的。但很多人說:“做了一個晚上的夢,沒有睡好”。事實並非如此,人一個晚上最多做5次夢,與夢糾纏的時間不會超過2小時,所以安睡時間並不少。

可以說不是做夢影響睡眠品質,而是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影響了睡眠品質,讓人記得夢境,感覺自己經常、頻繁做夢。

比如精神壓力過大,做一些噩夢、驚慌恐怖的夢,使人從睡眠中驚醒,醒後又很難再入睡,大腦得不到休息而疲勞。很多神經衰弱的人往往入睡困難,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被噩夢驚醒,導致白天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甚至還會由夢產生疑病症和焦慮症,加重病情的發展。

睡眠品質差,試試這5招

規律作息,和懶覺、回籠覺說再見

晚上按時睡覺,早上准點起床,週末也別打亂作息,克制住賴床、睡回籠覺的念想。白天再困也不要躺下睡覺,以免晚上睡不著,打亂睡眠週期。

培養“臥室+床=睡覺”的理念

床就是睡覺的地方,看書、玩手機等行為不要在床上進行。困的時候再上床躺下,如果睡不著,就去另一個房間轉轉,盡可能減少醒著躺在床上的時間。慢慢的,你進入臥室看到床只會想到——睡覺。

睡前不要接收太多刺激資訊

下午3點之後,拒絕咖啡和濃茶,晚餐也不要吃太飽。睡覺前1小時,不要叫大腦太興奮,比如玩競技類遊戲,看搞笑綜藝等等。鍛煉一下有助於睡眠,但注意最好選擇在早晨或晚飯後,不要在睡前運動。

放輕鬆,但別求助於酒精

睡前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洗(泡)一個熱水澡有助於身心的放鬆。

不要試圖用酒精助眠,酒精雖然會縮短你的入眠時間,但會使睡眠變淺。淺睡眠時間若延長,半夜醒來的幾率會很高,使睡眠變得斷斷續續。

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 臥室的光線要暗,可以嘗試給窗簾加遮光布。

● 臥室要安靜,如果睡覺比較輕可以試試降噪耳塞。

● 臥室的溫度在18.~22℃是最舒適的睡眠溫度。

● 床墊不要太鬆軟,枕頭選自己覺得舒服的,當然也要考慮腰椎和頸椎的健康。

老做夢睡眠品質就差嗎? 有時候好像在夢裡過了很長時間,幾乎忙了一整晚?

夢本身對睡眠是有利而無害的。但很多人說:“做了一個晚上的夢,沒有睡好”。事實並非如此,人一個晚上最多做5次夢,與夢糾纏的時間不會超過2小時,所以安睡時間並不少。

可以說不是做夢影響睡眠品質,而是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影響了睡眠品質,讓人記得夢境,感覺自己經常、頻繁做夢。

比如精神壓力過大,做一些噩夢、驚慌恐怖的夢,使人從睡眠中驚醒,醒後又很難再入睡,大腦得不到休息而疲勞。很多神經衰弱的人往往入睡困難,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被噩夢驚醒,導致白天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甚至還會由夢產生疑病症和焦慮症,加重病情的發展。

睡眠品質差,試試這5招

規律作息,和懶覺、回籠覺說再見

晚上按時睡覺,早上准點起床,週末也別打亂作息,克制住賴床、睡回籠覺的念想。白天再困也不要躺下睡覺,以免晚上睡不著,打亂睡眠週期。

培養“臥室+床=睡覺”的理念

床就是睡覺的地方,看書、玩手機等行為不要在床上進行。困的時候再上床躺下,如果睡不著,就去另一個房間轉轉,盡可能減少醒著躺在床上的時間。慢慢的,你進入臥室看到床只會想到——睡覺。

睡前不要接收太多刺激資訊

下午3點之後,拒絕咖啡和濃茶,晚餐也不要吃太飽。睡覺前1小時,不要叫大腦太興奮,比如玩競技類遊戲,看搞笑綜藝等等。鍛煉一下有助於睡眠,但注意最好選擇在早晨或晚飯後,不要在睡前運動。

放輕鬆,但別求助於酒精

睡前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洗(泡)一個熱水澡有助於身心的放鬆。

不要試圖用酒精助眠,酒精雖然會縮短你的入眠時間,但會使睡眠變淺。淺睡眠時間若延長,半夜醒來的幾率會很高,使睡眠變得斷斷續續。

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 臥室的光線要暗,可以嘗試給窗簾加遮光布。

● 臥室要安靜,如果睡覺比較輕可以試試降噪耳塞。

● 臥室的溫度在18.~22℃是最舒適的睡眠溫度。

● 床墊不要太鬆軟,枕頭選自己覺得舒服的,當然也要考慮腰椎和頸椎的健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