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文拉法辛誘導的前列腺素疾病:病例報告

介紹

影響生命品質的前列腺疾病是一種重要的醫學疾病, 具有臨床和社會意義。 前列腺疾病是由於尿道阻塞或尿道壓迫引起的一種疾病, 最常見的原因是前列腺增生。 患者出現強迫排尿、尿量減少、尿頻、排尿不完全、尿瀦留等症狀。 因為難以宣之於口, 往往不會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 但前列腺疾病的男性患者非常常見, 具有多種病因, 且隨著年齡的增長, 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50歲時有約50%的男性有前列腺症狀, 而到80歲, 則有90%的男性確診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

選擇性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

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和米那普侖常用於一些與精神病學有關的疾病, 如重度抑鬱、廣泛性焦慮症、社會焦慮障礙和恐慌症。 1993年惠氏公司首次將文拉法辛投入市場, 這是一種有效的SNRI, 對多巴胺再攝取的抑制作用較弱。 文拉法辛通常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作為第二代抗抑鬱藥被廣泛應用。 僅有1/1000的患者在使用文拉法辛時出現副作用, 包括噁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口幹、便秘、嗜睡和肝酶增加。 但還沒有關於文拉法辛誘導的前列腺疾病。

在本病例報告中,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與文拉法辛相關的前列腺疾病的病例。 據悉, 這是首例文拉法辛誘導的前列腺疾病。

病例報告

患者A, 49歲, 男性, 已婚, 高中學歷, 目前是客戶經理,

有三個孩子, 他到診所稱自己有抑鬱症。 主訴為情緒低落、易怒、失眠、不可控擔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過去兩個月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他沒有精神疾病史, 他和他的家族史也沒有酒精和毒品濫用史。 漢密爾頓抑鬱評定量表(HAMD)得分為38。 根據DSM-5, 這名患者被精神科醫生診斷為重度抑鬱症, 並處方文拉法辛(37.5 mg/d, 滴定至75 mg/d, p. o)。

藥物治療一周後, 患者到診所報告出現前列腺病態症狀, 在文拉法辛治療的第3天開始。 內科和泌尿科專家介入治療。 患者的PSA全血細胞計數、肝功(ALT、AST、ALP、白蛋白)和腎功(尿素、肌酐)測試、電解質(Na、K、Cl、Ca)、尿檢、前列腺USG、PA肺圖形均正常。

隨後, 文拉法辛減量至37.5 mg/d, 前列腺症狀得到緩解。 然而, 由於需要對抑鬱症狀進行治療, 劑量又增加至75 mg/d,

隨後又出現前列腺症狀。 根據Naranjo因果量表(得分為6), 這種不良反應可能是由文拉法辛引起的。 文拉法辛停用後, 患者改服用艾司西酞普蘭(10 mg/d), 前列腺症狀得到改善。 艾司西酞普蘭改善其抑鬱症狀, 第8周後他最後的HAM-D得分為4。

討論

與文拉法辛相關的前列腺疾病在之前的臨床研究中從未出現過。 據我們所知, 這是第一例與文拉法辛誘導的前列腺疾病相關的報導。 度洛西汀、米那普侖和瑞波西汀都是通過去甲腎上腺素機制起效, 有報導指出其與前列腺疾病有關, 但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尚沒有報導。

根據一些研究, 抑制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NE)和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 在調節下尿路功能發揮重要作用。

在本例中, 文拉法辛會誘發前列腺疾病,

而艾司西酞普蘭不會誘發, 暗示可能機制是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 導致其在細胞外濃度增加, 從而啟動多重腎上腺素受體亞型。 5-HT和NE再攝取抑制的協同效應也可能被認為是這一效應的可能機制。

文拉法辛在臨床上仍是一種有效、耐受、安全的抗抑鬱藥。 儘管文拉法辛誘導的前列腺疾病的發生率很低, 但其後果同樣很嚴重, 臨床醫生在處方文拉法辛時應意識到這種罕見的副作用。 因此, 在存在泌尿問題及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中, 因謹慎服用文拉法辛, 尤其這些副作用似乎與劑量有關。 相反, 對於有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而言, 文拉法辛可能是最好的抗抑鬱藥, 但這一假設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Ibrahim Gundogmus , Mustafa Ispir , Osman Bakkal , et al. Venlafaxine-induced prostatism: a case report.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2017. http://dx.doi.org/10.1080/24750573.2017.129639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