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VUE:適合你日常佩戴的智能眼鏡來了,可穿戴的春天還會遠嗎?| 創業

張甜甜 2012 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 與另外的一名華人、一名美國人同學一起從賓夕法尼亞州來到了加利福尼亞州, 並在矽谷開始了他們“留美三人行”的創業之旅。

在矽谷選擇做一款智能眼鏡, 聽起來似乎不像是門好生意。 可穿戴設備大火的時代已經過去, 以 Google Glass 為代表的智慧眼鏡又統治了這一細分賽道中的絕大部分領域, 這個“中美混血”的初創公司為什麼還是一門心思地想紮進這片紅海中來呢?

張甜甜的回答有種鮮明的女性特徵。 “Google Glass 的功能固然很強大, 但它的樣子太不適合日常佩戴了。 ”張甜甜覺得縱使在矽谷, 也不是人人都有勇氣整日戴著“科技感這麼強”的眼鏡出現在大街上。 “當一個人戴著這樣的眼鏡, 我們會感覺他應該是個駭客, 並且應該正處於工作狀態。 ”張甜甜說, 如果兩個條件都不符合, 還戴著這樣的眼鏡, 就未免“太奇怪、太不合時宜”了。

那麼, 如何讓不習慣佩戴“科技感太強”的 Google glass 的用戶感受到科技帶來的樂趣呢?張甜甜的團隊做出了一款名為 VUE 的智慧眼鏡, 保留了普通人最常用的幾個功能, 並且外觀上與普通眼鏡別無二致。

VUE 的眼鏡腿中被植入了智慧晶片, 通過骨傳導播放聲音,

用戶可通過手指輕觸、按兩下、長按或滑摸眼鏡腿來激發這款智慧眼鏡的不同功能。 佩戴後, 它可以為使用者播放音樂、接聽電話、報告時間, 在用戶運動期間統計步數或運動計量, 給出健康建議, 或在用戶出行期間給出導航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 因為聲音是通過骨傳導而非揚聲器亦非耳機傳出的, 所以用戶不必佩戴耳機, 而且所有的指令只能被使用者一人聽到, 可免於干擾身邊人。

當然, 這款眼鏡也滿足一款普通眼鏡必備的功能, 那就是為近視用戶搭載帶有近視度數的鏡片或為經常進行戶外運動的人搭載防紫外線的墨鏡鏡片。

另外, “我的眼鏡去哪了”這種每個戴眼鏡的人都經歷過的世紀謎題也被 VUE 以藍牙功能解決了。 只要你模糊的雙眼還找得到自己的手機, 就可以打開“尋找眼鏡”功能, 然後根據定位有目的性地摸索了。

關於充電問題, 張甜甜說, VUE 支持無線充電, 眼鏡盒就是充電盒, 放入即可充電, 一小時內即可充滿。 每次充滿後可待機 2-3 天, 在持續工作(如持續聽音樂或接電話)的情況下可工作 5 個小時。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個主要特點外, VUE 還有防水功能, 不必擔心放在水池邊洗臉時被溢出的水泡壞, 而且它的重量僅有 28 克, 長時間佩戴不會壓痛鼻樑和耳朵。

張甜甜介紹說,VUE 目前定價為 229 美金,去年 10 月在 Kickstarter上發起了眾籌,到 12 月底共集齊 221.5 萬美金,折合大約一萬多件商品,預計明年年初發貨。另外,在 VUE 的官網上亦有 Pre-order Now 的訂貨管道,現已累計大約一百多萬預售額,加上 Kickstarter 上的成績總共已預定出一萬五千多件產品。

張甜甜透露稱,VUE 目前的銷量 60%來自北美,30%來自歐洲,剩餘部分為韓國、日本和新加坡。雖然創始團隊中有兩名華人,但是他們似乎並不急著發展國內市場。“我們只是個很小的團隊,‘術業有專攻’,目前還在學習怎麼把美國市場做好。國內的市場太大了,我們現在還做不來。”張甜甜說,而且,眼鏡是高利潤的商品,美國眼鏡本身就比較貴,對於當地人來說,“花 200 美金去配一個眼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國內整個定價環境不同,國人從心理上來講未必能接受這個價格。

“而且我們剛剛起步,產品還在預售階段。對於美國的用戶來說,讓他們從下單到收貨,等一年沒問題。但是京東淘寶上的用戶習慣了從預售下單到發貨 30 天的期限,似乎沒那麼多耐心。”張甜甜保守地講到,將在產品量產完成之後,考慮更符中國本土化的銷售策略。

據瞭解,VUE 團隊目前有共 8 人,其中創始團隊的 3 人全部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目前尚未謀求過融資。

延伸閱讀:【動點矽谷行】矽谷東望,一個野蠻生長的中國市場

【動點矽谷行】有華人正在矽谷,像美國人那樣去創業動點矽谷行】

“沉寂”的香港創業者:為何把目光投向大陸之外的方向

本文 VUE:適合你日常佩戴的智能眼鏡來了,可穿戴的春天還會遠嗎?| 創業來自動點科技.

張甜甜介紹說,VUE 目前定價為 229 美金,去年 10 月在 Kickstarter上發起了眾籌,到 12 月底共集齊 221.5 萬美金,折合大約一萬多件商品,預計明年年初發貨。另外,在 VUE 的官網上亦有 Pre-order Now 的訂貨管道,現已累計大約一百多萬預售額,加上 Kickstarter 上的成績總共已預定出一萬五千多件產品。

張甜甜透露稱,VUE 目前的銷量 60%來自北美,30%來自歐洲,剩餘部分為韓國、日本和新加坡。雖然創始團隊中有兩名華人,但是他們似乎並不急著發展國內市場。“我們只是個很小的團隊,‘術業有專攻’,目前還在學習怎麼把美國市場做好。國內的市場太大了,我們現在還做不來。”張甜甜說,而且,眼鏡是高利潤的商品,美國眼鏡本身就比較貴,對於當地人來說,“花 200 美金去配一個眼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國內整個定價環境不同,國人從心理上來講未必能接受這個價格。

“而且我們剛剛起步,產品還在預售階段。對於美國的用戶來說,讓他們從下單到收貨,等一年沒問題。但是京東淘寶上的用戶習慣了從預售下單到發貨 30 天的期限,似乎沒那麼多耐心。”張甜甜保守地講到,將在產品量產完成之後,考慮更符中國本土化的銷售策略。

據瞭解,VUE 團隊目前有共 8 人,其中創始團隊的 3 人全部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目前尚未謀求過融資。

延伸閱讀:【動點矽谷行】矽谷東望,一個野蠻生長的中國市場

【動點矽谷行】有華人正在矽谷,像美國人那樣去創業動點矽谷行】

“沉寂”的香港創業者:為何把目光投向大陸之外的方向

本文 VUE:適合你日常佩戴的智能眼鏡來了,可穿戴的春天還會遠嗎?| 創業來自動點科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