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逝者魯冠球:民企生存環境只會越來越好

今天上午, 浙江民營企業家魯冠球逝世, 享年72歲。 這棵“常青樹”凋謝了。

這3個字, 是許多人對魯冠球的稱謂。 很多人認為, 魯冠球之所以能成為“常青樹”, 關鍵就在於他對分寸感的把握。

這些年來, 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一直被視為風向標式人物。 在不知不覺中, 魯冠球承擔著一個重要角色:民營企業的社會代表。 以往, 每逢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遭遇困難或質疑的時刻, 魯冠球總會發表言論, 為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正名與鼓氣, 諸如“老虎出山好, 猴子照樣跳”等語言曾深入人心。

自上世紀60年代末就在鄉村帶領數位農民集資4000元創辦農機修理廠的魯冠球說,

中國新時期真正的民營經濟是從農村發展起來的, 是農民從自身的生存發展需要而自發產生, 逐步擴展到鄉鎮、乃至城市的。 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只要政策稍加引導, 它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威力。 在它的發生、發展過程中, 它和農村、農民一道, 為全國的改革開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改革的許多成本, 都由它默默地承受了。 “這些數字和事實放在那裡, 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所以, 我認為, 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這是必然趨勢, 改不了!”

魯冠球(右二)聘請外單位工程師、教授、廠長擔任顧問, 為工廠提供技術、管理、資訊等方面的諮詢服務(1986年攝)。 新華社發(沈楚白攝)

1979年, 魯冠球帶著30名職工和各種型號的萬向節, 驅車到山東, 第一次參加全國汽車配件訂貨會議。 萬向節, 是汽車上連接傳動軸和驅動軸的裝置, 猶如人體四肢的關節, 有了它, 便可上下左右隨意轉向。 由於當時鄉鎮企業沒有資格進入展銷會場, 魯冠球遂在市場擺了地攤,

寫一紙廣告往牆壁上一糊, 恭候顧客。 11天的會議過去了3天, 客戶兜兜轉轉, 最多問兩句, 又走了。 魯冠球決定先聲奪人。 他召集職工分析銷售市場的形勢後, 毅然作出降價20%的決策。 廣告一貼, 客戶蜂擁。 緊接著, 有人告狀, 有人罵娘, 有人撕廣告, 有人從樓上向他們潑髒水……魯冠球全然不顧。 因為, 他看到了鄉鎮企業在競爭中的巨大潛能。

1988年, 同為企業家的好友步鑫生的經歷點醒了魯冠球。 魯冠球提出向當地政府“花錢買不管”, 從當時企業1500萬元淨資產中劃出750萬元歸鄉政府, 使鄉政府從頂頭上司變成一般股東。

上世紀90年代初, 萬向集團制定了跨國經營的戰略, 志在成為一家以汽車零部件為主的跨國企業。

1993年11月, 萬向集團所屬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萬向錢潮”股票在深交所上市。

在2000年至2001年兩年間, 萬向集團相繼參股和控股3家國內外上市公司。 這樣, 魯冠球就在證券市場悄然構築了一個“萬向系”。 然而, 他始終不事聲張。

向蕭山當地人打聽萬向集團, 幾乎每個人都能不假思索地指路, 仿佛這個企業就是他的老朋友。 而萬向, 似乎也沒有拋棄鄉鎮企業的本色。 在企業經營上, 魯冠球也始終牢牢把握著發展的度。

魯冠球曾經在國務院召集的一次小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 大膽建言。 他說, 現在, 社會上有種說法, 認為“國家實施宏觀調控, 控制的就是民營企業, 是限制民營企業的發展”。 魯冠球表示, 這是一種錯誤認識。 作為非公有制企業代表,

萬向集團能夠參加這樣的會議, 本身就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肯定、重視和期望。 他建議國務院領導同志為民營企業講句話, 澄清一下, 宏觀調控政策不是針對民營企業的。 他相信, 在聽到這種解釋後, 全國廣大民營企業會感受到一種莫大的鼓舞。

他的話立即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回應。 領導同志當即明確表示, 宏觀調控不是“卡”民營企業, 控制民營企業發展是種誤解。 會議還決定, 相關部門要召集專題會議, 抓緊研究制定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政策措施, 推進民營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可以觀察到, 他始終是一位講政治的企業家, 但又與政治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 他的社會觀察一直是以鄉鎮企業為圓心、以中國改革的現實階段為半徑、以自身的企業實踐為基礎而展開的。 他提出的諸多觀點在不同的改革階段都產生了相當的社會效應,卻基本上與他所經營企業的具體利益無關。因此,他能成為各方均樂於接受的民營企業代表人物。

當然,他也失敗過。魯冠球透露,他在上世紀80年代時,做過3次產融結合的嘗試,結果都失敗了。在涉足資本市場方面,民企思想要超前,要認清這是企業發展的規律,但操作上,一定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

“做企業最難的是抵抗‘高利潤的誘惑’。就是你只有10億的資產,怎麼能做需要七八十億的事呢?但是,厚利當前,人往往都控制不住自己,總想著要跨大步。”魯冠球曾經感慨地說,“好的東西要吃,但剛開始的時候最好少吃一點,要不然就可能不消化。資本運作就像喝酒,適量地喝肯定有益健康,但超過自己身體的承受能力,就會喝醉,就要出事。歸根到底,這還是一個度的問題。”

編輯郵箱:eyes_lin@126.com 題圖說明:2013年11月11日,魯冠球在杭州的辦公室內。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題圖來源:新華社 欄目主編:林環 圖片編輯:笪曦 他提出的諸多觀點在不同的改革階段都產生了相當的社會效應,卻基本上與他所經營企業的具體利益無關。因此,他能成為各方均樂於接受的民營企業代表人物。

當然,他也失敗過。魯冠球透露,他在上世紀80年代時,做過3次產融結合的嘗試,結果都失敗了。在涉足資本市場方面,民企思想要超前,要認清這是企業發展的規律,但操作上,一定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

“做企業最難的是抵抗‘高利潤的誘惑’。就是你只有10億的資產,怎麼能做需要七八十億的事呢?但是,厚利當前,人往往都控制不住自己,總想著要跨大步。”魯冠球曾經感慨地說,“好的東西要吃,但剛開始的時候最好少吃一點,要不然就可能不消化。資本運作就像喝酒,適量地喝肯定有益健康,但超過自己身體的承受能力,就會喝醉,就要出事。歸根到底,這還是一個度的問題。”

編輯郵箱:eyes_lin@126.com 題圖說明:2013年11月11日,魯冠球在杭州的辦公室內。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題圖來源:新華社 欄目主編:林環 圖片編輯:笪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