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上廣生活那麼艱難,你為什麼賴著不走?

前幾天讀書, 偶然讀到媒體人劉春的一段話:大學畢業後, 我在老家教書, 收入太低, 想改行, 先後在省文聯兼職編輯, 借調省輕工業廳, 報考《合肥晚報》, 應聘旅行社, 均未果, 原因只有一個上面沒人;後來到北京讀研究生, 畢業後順利分到央視, 沒找什麼人, 倒是以後經常被人找;親身經歷, 越往下去, 越靠關係, 城市越大, 機會越多, 故居大不易也趨之。

1

長安米貴, 居大不易。 在1200多年前, 就曾有一個自負才高的文學青年白居易來到了當時的京城長安, 想當個“北漂”碰碰運氣。

他遇到一個同樣才高八斗的“白領”前輩顧況。 前輩告訴他, 京城的米貴, 居住下去很不容易。 但等顧老先生看了白居易的名詩“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時, 不禁讚歎:“道得個語, 白居亦易矣”。 意思是, 能夠寫出這樣的詩來, 你就不怕長安米貴, 容易在這都市居住發展了。

白居易是幸運的, 憑著舞文弄墨的本事就能悠哉遊哉地在當時的京城活得滋滋潤潤。

想想今天, 我們這些在頭條號等自媒體爬格子的小編, 縱使筆耕不輟、整天碼字寫稿, 還是攢不到在二三線城買一棟蝸居的銀子。

但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 北漂、京漂生活雖不易, 但自古就有傳統, 人人趨之若鶩。 即使在今天, 中國二三線城市有了較快發展, 北上廣深房價高得嚇人, 但我們許多年輕人還是漂泊在異鄉, 艱難求生, 即使蝸居著、糾結著、還是死乞白賴不肯回鄉創業和發展。

2

是呀, 北上廣深房價高, 交通擁堵, 生活的金錢和時間成本都很高, 的確“居大不易”。

但也正如劉春所說,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 機會多、機遇平等, 只要有才華、敢拼敢闖, 你能得到青睞, 就能成就事業、收穫財富。 而小地方, 圈子小, 各種利益傾軋, 關係錯綜複雜, 沒有背景想謀一個穩定的好差事確實不容易。 尤其是前幾年, 各類企事業單位招聘招考制度還不健全, 還不夠公開的時候, 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在某知名問答平臺, 就有一位匿名網友說,

他的老家在很貧窮的地方, 離開了北上廣不只是無法獲得更多機會, 而是會讓他變得一無所有, 甚至可能讓他的子女陷入到貧瘠輪回之中。

他回趟老家, 不僅是要坐火車晃蕩二十幾個小時, 還要跋山涉水走進深山。 如果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鄉則意味著放棄努力上大學產生的紅利, 會到一個交通不便、教育落後、生活貧瘠的地方。 他的努力, 就是為了改變自己和子女的人生, 即使2代人, 甚至3代人都買不起房, 但有機會逃脫輪回。

3

雖然這個網友的經歷屬於極端個例。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 回到家鄉, 尤其是三四線以外的城市, 普遍面臨工作機會少、待遇低、崗位更換成本太大等問題。

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70後、80後、甚至90後來說, 換生活地域、換工作崗位不只是卷個鋪蓋走人這麼簡單。 有的老家還有等著養活的父母, 正在求學的弟妹, 需要照顧的妻小, 還有崗位真空期帶來的焦慮等等都成為他們生命中不承受之重。

尤其是, 當我們真的回到了老家, 費盡千辛萬苦找個工作, 幹得不順心不滿意,待遇還比北上廣低一半,這時我們後退無路時,處境將會更加尷尬。

許多網友坦言,他們並不打算在北上廣深生活一輩子,只是想趁年輕在能掙錢更多的地方多掙點錢。

4

還有網友說,對於一個農村人而言,在哪都是客居,無論是北上廣深,還是老家省會都是異鄉,如果自己的能力在一線即便壓力大點可以混下去,其實在二線三線的省會城市過下去的難度也差不多。

即便回到家鄉所在的城市,因為父母親戚都是農民,在縣城、地級市都沒有什麼熟人。即便有幾個遠親,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彼此也幫不了,跟一線的舉目無親沒有太大差距。

他們許多人都說,一樣的離家很遠,無非是少坐了幾個小時的火車,省了幾百塊車票,但是對比工資差距,這車票錢也就不算啥了。

有網友說,老家城市房價低,可以住的寬敞,生活看起來舒心一些。可是工作機會少,規模大點的企業也就那麼幾家。而一線城市,出門隨便找找就有幾十上百家同類公司,幹的不舒心辭職信一交最多就能拔腿走人。

還有人說,一線城市的收入相對於房價沒有優勢;但是相對於生活必須品,超市所有的東西,消費電子,電器,服裝,汽車,價格也沒有太大差距;醫療,教育,公共服務享受的層次更高,但開支並不會增加多少。對於農村出身的人,只要能在大城市立足,其實在哪裡生活,整體收益都差不多。

居大不易也趨之!生活環境雖由我們選擇,但我們也在被環境左右和選擇著!沒有財務自由,我們有再大的才華、再多的夢想,也都是籠中的困獸!

幹得不順心不滿意,待遇還比北上廣低一半,這時我們後退無路時,處境將會更加尷尬。

許多網友坦言,他們並不打算在北上廣深生活一輩子,只是想趁年輕在能掙錢更多的地方多掙點錢。

4

還有網友說,對於一個農村人而言,在哪都是客居,無論是北上廣深,還是老家省會都是異鄉,如果自己的能力在一線即便壓力大點可以混下去,其實在二線三線的省會城市過下去的難度也差不多。

即便回到家鄉所在的城市,因為父母親戚都是農民,在縣城、地級市都沒有什麼熟人。即便有幾個遠親,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彼此也幫不了,跟一線的舉目無親沒有太大差距。

他們許多人都說,一樣的離家很遠,無非是少坐了幾個小時的火車,省了幾百塊車票,但是對比工資差距,這車票錢也就不算啥了。

有網友說,老家城市房價低,可以住的寬敞,生活看起來舒心一些。可是工作機會少,規模大點的企業也就那麼幾家。而一線城市,出門隨便找找就有幾十上百家同類公司,幹的不舒心辭職信一交最多就能拔腿走人。

還有人說,一線城市的收入相對於房價沒有優勢;但是相對於生活必須品,超市所有的東西,消費電子,電器,服裝,汽車,價格也沒有太大差距;醫療,教育,公共服務享受的層次更高,但開支並不會增加多少。對於農村出身的人,只要能在大城市立足,其實在哪裡生活,整體收益都差不多。

居大不易也趨之!生活環境雖由我們選擇,但我們也在被環境左右和選擇著!沒有財務自由,我們有再大的才華、再多的夢想,也都是籠中的困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