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專訪張景濤:以柳傳志為偶像,站在未來看今天

14年前, 一個學習電腦程式, 俗稱碼農的小夥子因為寫程式的效率和品質還不錯, 在老師的邀約之下, 從陝西來到了深圳工作,

隨著老師一起加入了物流行業, 但是此前這個小夥子對於物流行業一點認知也沒有, 用一句話形容當時的過程就是:“稀裡糊塗的來到深圳, 更是稀裡糊塗的進入了物流行業”。

14年間, 這個小夥子一直在物流行業摸爬滾打, 工作3年之後便出來創業, 一直到今年已經創業11年, 但回憶起當初的熱情及願景, 卻從未改變, “用資訊技術改造中國物流行業, 提高中國物流行業整體運行水準”。 這個人就是深圳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景濤。

深圳是一個港口城市, 張景濤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港口集裝箱物流, 公司自有200多台車。 據他回憶:“我剛進來的時候是很忐忑的, 因為我一個搞技術的、搞IT的, 那個年代物流和今天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對物流的認知也不一樣。 一個搞技術的人進入到物流這個行當, 特別是碼頭的行當, 在當時認為像90年代港產片一樣, 覺得就是打打殺殺的江湖, 但最後還是進入了這個行業。 ”

從什麼都不懂的技術男, 到掛牌新三板的易流科技董事長, 從創業初期的堅忍試錯, 到現在的未改初心, 張景濤的經歷不可謂不豐富。

初創易流

2006年張景濤和其餘5個朋友一起湊了130萬, 開始草根創業, 沒有多少資源人脈, 在一棟居民樓內, 用二手電腦, 二手桌子, 開始走上了這條創業路。

張景濤回憶說, “2006年的9月19日, 在科技園中興邊上的上島咖啡開了第一次的股東會議, 那個時候確定了兩件事情:一個是要決定創業, 要幹一個物流跟互聯網技術結合的領域;另一個是確定了我們的文化、公司願景。

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這要得益於之前3年對物流行業經驗和看法的積累。 第一份港口工作時, 張景濤為了把系統服務做的接地氣, 自己在車隊幹過、修理廠幹過, 做過調度, 也做過財務, 也見過很多甲方的客戶。 同時在這段期間, 除了服務好自己的物流公司以外, 他們研發的系統又賣給了十幾個同行的運輸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他又跟相應的物流從業負責人做了比較多的瞭解, 那時候就對物流行業有了相對全面的理解和認識。

2007年, 公司還是10幾個人的時候,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易流的理念, 就在廣州舉辦了第一屆透明物流峰會, 當時叫“泛珠三角物流運輸透明高峰論壇”。

雖然到現在透明物流峰會已經做到第十屆了, 舉辦地點從廣州到深圳, 不過第一屆時還是有點糾結的, 因為場地費要花5萬元, 對於當時只有130萬啟動資金(前期已花掉一部分)的易流來說, 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張景濤在接受採訪時說:“假如再有一年不盈利, 可能就倒閉了, 不過當時堅信一定能成功, 最後還是咬牙堅持下來, 到今年第11年了, 規模越來越大, 效果也越來越好。 ”

透明物流

張景濤從事物流行業14年, 創辦易流11年, 這些年裡他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將互聯網、IT技術和物流行業進行融合, 創造價值, 並在2015年總結出物流透明3.0的理論體系, 張景濤認為, 在“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化”方面, 透明物流、可視物流是實現物流產業互聯網化的一個基礎要素。

從整個過程來看, 易流的透明物流從2006年到2017年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1年之前)的透明管車(位置服務-駕駛行為-精細管車)

張景濤說:“在之前的2007-2008年左右, 認識到一個問題, 就是要把管車的事情從腳指頭武裝到牙齒, 整天跟物流公司、跟車隊、跟司機之間玩貓和老鼠的遊戲, 怎麼把他管得更好, 控制得更死, 圍繞著位置服務—駕駛行為—精細管車方面走。 ”

第二階段(2011年-2015年)的透明管車為主, 透明管貨為輔(貨物安全-全程追溯)

2011年以後, 除了車隊有透明的需求以外, 更多的貨主有更強的透明需求, 那個階段易流的典型客戶有富士康、伊利等, 富士康屬於高貨值客戶, 伊利的產品都需要安全, 以及需要冷鏈的溫控, 貨主對透明的需求更大。所以在那個時候展現的是以透明管車為主,透明管貨為輔的平臺和產品的服務理念,注重貨物的安全,貨物的全程可追蹤和透明。

第三階段(2015年之後)的透明管貨為主,透明管車為輔(上下游協同-端到端透明)

2015年以後,通過前面幾年的實踐,隨著行業發展,易流團隊覺得對透明的認知又發生了大的變化,開始在沉澱產品,轉型服務,將產品理念全面升級為透明管貨為主、透明管車為輔的理念。因為這個行業在變化,發現了三個新的認知:

一是整個行業的運力呈現出社會化的特徵。也就是說貨車司機、貨車跟物流公司的關係慢慢的發展成了合作關係,成為一個整體,更好的服務于客戶,提升效率,向市場要效率,而不是物流公司和司機之間掰扯關係,運力的社會化還比較明顯;

二是通過前幾年的實踐,認為物流行業整體的運行效率比較低,成本也比較高。通過大量的資料分析、客戶實踐,發現問題應該是這個行業的組織和協同效率太低,導致了整個物流車的利用率,整體偏低。組織和協同效率要站在貨主的視角看,站在供應鏈的視角看;

三是在不斷跟大的物流公司接觸的過程中,發現貨主和大物流公司對於物流的透明和物流視覺化的服務需求強烈,這個服務在未來會成為標配。

同時張景濤強調,2015年之後將產品理念全面升級為透明管貨為主、透明管車為輔的理念後,並不意味著不管車了,而是管車的重點不會放在行為、安全方面,而是管理車輛的成本,如何把車的成本管得最好,把車和物流公司放在一起,如何把運力效率提升得最高,再來看透明管車。在這個階段核心注重的是端到端的透明,一個訂單產生到一個訂單交付,全流程的透明。

易流的透明物流歷經10年,發生幾次升級,和物流行業發展緊密相連,但是這些也都是血淚教育積攢下來的經驗。人的一生,該走的路、該的犯錯,一樣也不會少,只是意識到錯誤的時間不同而已,易流在這10年間,也走過“彎路”,不過幸好及時挑頭。

張景濤回憶說:“當年剛開始創業時的願景是用資訊技術和物流行業結合,但是這個命題很大,在看到2006年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並不是很發達,發現這個行業的資訊不對稱的現象比較嚴重,車貨匹配是一個方向。當時就搞一些GPS的定位設備,搞硬體的屏,做了三個月,發現苗頭不對,因為自己也沒有錢燒。迅速調整,2007年回歸,老老實實的做物流透明的服務,透明的服務一直從2006年做到今天,走了10個年頭。”

站在未來看今天

在採訪中,張景濤表示,易流走到今天,全靠創始夥伴的支持和理解,感恩自己的團隊,在這麼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張景濤本人也對企業文化非常重視,他認為這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石和靈魂,而且還不止一次提到“文化理念”,能在一起共事就一定要有堅定的文化認知。

關於文化理念方面,張景濤講述了一個對他影響比較大的人——聯想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張景濤作為聯想之星的學員,曾與柳傳志面對面交流過。在聯想之星學員畢業之後,有一次畢業戈壁行,張景濤作為旗手,帶領小隊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在當晚獲得與柳傳志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張景濤說:“當時柳總說了幾個觀點,我很認同”:

一是,作為一名旗手、帶頭人,意志力很重要;

二是,為什麼要去走戈壁,我們要做奔日子的人,不能做過日子的人,奔完這一座山還有下一座山,過日子失去了挑戰的意義;

三是,對於企業文化要高度認同,堅定文化認知。

正是這番話,讓張景濤更加堅定文化的信念,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包括正確的文化理念。易流之所以用“牛”作為吉祥物,就是看重其拓荒、踏實、勤奮的精神。

在談到企業發展規劃時,張景濤說:“站在今天看未來,沒有任何事,但是站在未來看今天,就知道自己今天缺什麼了”。

在張景濤看來,物流服務是一個過程,物流業務的資料化基礎是透明和連接,全過程透明化、資料化,實現數位物流,然後才是智慧供應鏈服務。

張景濤進一步解釋,什麼是透明一體化供應鏈的構造?一個是如何做到業務的資料化,一個是做到資料的業務化。業務的資料化,就是說如何把供應鏈和物流的全過程數位化、線上化,所有的過程能不能透明,所有的節點、要素、環節能不能連接起來;而資料的業務化,就是說有了這個基礎以後,才去談智慧,談智慧的事情。

對於物流今後的發展而言,軟硬一體的SaaS服務才是未來,物流資料產生以及查實回饋,都需要借助設備,未來這是趨勢。目前物流透明市場需求很大,還遠遠沒有飽和,無論是傳統物流企業轉型邁進互聯網,還是互聯網物流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都應該有一顆敬畏之心,要先從系統優化方面切入,中國市場中一共約有2000萬台載貨車,700萬家物流企業,還有很大的機會,企業要沉住氣。張景濤這樣告訴億歐作者。

近年來,大資料、人工智慧與物流行業連接越來越密切,以前很傳統的物流業也可以科技化,不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實物流行業無論怎麼發展,說到底還是要為用戶創造價值,其他都是在完善自身,為更好服務做鋪墊,最終還是要回歸創造價值的本質。

60

69

貨主對透明的需求更大。所以在那個時候展現的是以透明管車為主,透明管貨為輔的平臺和產品的服務理念,注重貨物的安全,貨物的全程可追蹤和透明。

第三階段(2015年之後)的透明管貨為主,透明管車為輔(上下游協同-端到端透明)

2015年以後,通過前面幾年的實踐,隨著行業發展,易流團隊覺得對透明的認知又發生了大的變化,開始在沉澱產品,轉型服務,將產品理念全面升級為透明管貨為主、透明管車為輔的理念。因為這個行業在變化,發現了三個新的認知:

一是整個行業的運力呈現出社會化的特徵。也就是說貨車司機、貨車跟物流公司的關係慢慢的發展成了合作關係,成為一個整體,更好的服務于客戶,提升效率,向市場要效率,而不是物流公司和司機之間掰扯關係,運力的社會化還比較明顯;

二是通過前幾年的實踐,認為物流行業整體的運行效率比較低,成本也比較高。通過大量的資料分析、客戶實踐,發現問題應該是這個行業的組織和協同效率太低,導致了整個物流車的利用率,整體偏低。組織和協同效率要站在貨主的視角看,站在供應鏈的視角看;

三是在不斷跟大的物流公司接觸的過程中,發現貨主和大物流公司對於物流的透明和物流視覺化的服務需求強烈,這個服務在未來會成為標配。

同時張景濤強調,2015年之後將產品理念全面升級為透明管貨為主、透明管車為輔的理念後,並不意味著不管車了,而是管車的重點不會放在行為、安全方面,而是管理車輛的成本,如何把車的成本管得最好,把車和物流公司放在一起,如何把運力效率提升得最高,再來看透明管車。在這個階段核心注重的是端到端的透明,一個訂單產生到一個訂單交付,全流程的透明。

易流的透明物流歷經10年,發生幾次升級,和物流行業發展緊密相連,但是這些也都是血淚教育積攢下來的經驗。人的一生,該走的路、該的犯錯,一樣也不會少,只是意識到錯誤的時間不同而已,易流在這10年間,也走過“彎路”,不過幸好及時挑頭。

張景濤回憶說:“當年剛開始創業時的願景是用資訊技術和物流行業結合,但是這個命題很大,在看到2006年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並不是很發達,發現這個行業的資訊不對稱的現象比較嚴重,車貨匹配是一個方向。當時就搞一些GPS的定位設備,搞硬體的屏,做了三個月,發現苗頭不對,因為自己也沒有錢燒。迅速調整,2007年回歸,老老實實的做物流透明的服務,透明的服務一直從2006年做到今天,走了10個年頭。”

站在未來看今天

在採訪中,張景濤表示,易流走到今天,全靠創始夥伴的支持和理解,感恩自己的團隊,在這麼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張景濤本人也對企業文化非常重視,他認為這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石和靈魂,而且還不止一次提到“文化理念”,能在一起共事就一定要有堅定的文化認知。

關於文化理念方面,張景濤講述了一個對他影響比較大的人——聯想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張景濤作為聯想之星的學員,曾與柳傳志面對面交流過。在聯想之星學員畢業之後,有一次畢業戈壁行,張景濤作為旗手,帶領小隊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在當晚獲得與柳傳志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張景濤說:“當時柳總說了幾個觀點,我很認同”:

一是,作為一名旗手、帶頭人,意志力很重要;

二是,為什麼要去走戈壁,我們要做奔日子的人,不能做過日子的人,奔完這一座山還有下一座山,過日子失去了挑戰的意義;

三是,對於企業文化要高度認同,堅定文化認知。

正是這番話,讓張景濤更加堅定文化的信念,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包括正確的文化理念。易流之所以用“牛”作為吉祥物,就是看重其拓荒、踏實、勤奮的精神。

在談到企業發展規劃時,張景濤說:“站在今天看未來,沒有任何事,但是站在未來看今天,就知道自己今天缺什麼了”。

在張景濤看來,物流服務是一個過程,物流業務的資料化基礎是透明和連接,全過程透明化、資料化,實現數位物流,然後才是智慧供應鏈服務。

張景濤進一步解釋,什麼是透明一體化供應鏈的構造?一個是如何做到業務的資料化,一個是做到資料的業務化。業務的資料化,就是說如何把供應鏈和物流的全過程數位化、線上化,所有的過程能不能透明,所有的節點、要素、環節能不能連接起來;而資料的業務化,就是說有了這個基礎以後,才去談智慧,談智慧的事情。

對於物流今後的發展而言,軟硬一體的SaaS服務才是未來,物流資料產生以及查實回饋,都需要借助設備,未來這是趨勢。目前物流透明市場需求很大,還遠遠沒有飽和,無論是傳統物流企業轉型邁進互聯網,還是互聯網物流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都應該有一顆敬畏之心,要先從系統優化方面切入,中國市場中一共約有2000萬台載貨車,700萬家物流企業,還有很大的機會,企業要沉住氣。張景濤這樣告訴億歐作者。

近年來,大資料、人工智慧與物流行業連接越來越密切,以前很傳統的物流業也可以科技化,不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實物流行業無論怎麼發展,說到底還是要為用戶創造價值,其他都是在完善自身,為更好服務做鋪墊,最終還是要回歸創造價值的本質。

60

6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