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時中國輸配一體的策略更有效”——專訪英國皇家工程院副院長John Loughhead

全文4354字, 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對中國來說, 不同地區風電、太陽能的資源稟賦不同, 特高壓的一個優點是它既會為風力和光伏發出的多餘電量提供一個市場, 也能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用電高峰時提供電力資源, 因此它賦予了系統操作更高的靈活性, 並且潛在地能夠節約資本開銷, 因為你不需要為了滿足用電需求再上新的設備, 而可以在高峰時依賴其他國家或地區。

輸配分離還是輸配一體, 要看發展階段

eo: 英國電力市場是私有化程度較高的電力市場。 目前英國的電力市場分為四個相對獨立的部分,

輸電和配電系統分離是基於怎樣的設計?

eo:中國電力改革現在採用的是輸配一體, 加強中間監管的模式, 您如何評價這種方式?

John Loughhead:我認為這兩種系統都有利有弊, 或許對中國來說, 依照現在電力系統的發展狀況, 實行輸配一體可能是更有效的路徑。 這是因為英國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每個區域100%的通電, 相對來說英國的電力系統更成熟和發達。 而在中國, 比如在一些偏遠山區, 仍然存在有待于開發的輸配系統。 因此, 主要的區別在於我們處於不同的商業發展階段, 所以我想在中國在這時延用輸配一體較為有效。 但是我也希望中國可以學習英國以及歐洲的經驗, 引入競爭的市場機制, 因為一旦將體制建立起來,

使用者服務將得到更快速地發展。

英國不存在交叉補貼, 對新能源和核能的補貼由所有用戶共同承擔

eo: 在發展中國家, 普遍存在電價的政策性交叉補貼, 但價格監管改革也是目前中國電力體制改革中的核心問題之一, 英國如何處理這種區域間、工商業與居民、不同電壓等級間的不平衡?

John Loughhead: 在工業用戶和居民用戶之間, 電價會有一些區別, 但是大體上英國的情況是如果採用競爭市場, 那麼不管是工商業用戶還是居民用戶, 市場向用戶傳遞出的就是最低的價格。 這一點與其他國家有一些區別, 例如德國為了使工業用戶的電價更低, 政策上使居民用戶的電價要高於工業用戶的價格。 但英國並沒有採用這樣的策略,

我們希望電價是電力市場完全競爭的結果。 雖然在電價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 但重要的是市場參與者是通過競價獲得購電合同, 這是因為價格非常具有吸引力, 如果電力價格上升, 新的發電商看到了利潤就會擴大生產, 生產更多的電。

英國唯一的補貼是對新能源技術的補貼, 例如對風電、核能等技術的補貼, 這是通過差價合約來實現的。 而差價合約的成本是由所有消費者分擔的, 不管是工業還是居民使用者都承擔這部分補貼。

eo: 那麼區域間電價的不平衡呢?

John Loughhead:英國大部分區域之間的差距確實很小, 居民支付的電價一樣, 如果說有區別的話, 那就是每個供應商和他們的客戶簽訂的合約不一樣, 價格略有差異。

但比如在一些小島上, 特別是蘇格蘭區域電網獨立運行, 並不接入國家電網, 因此他們必須自己發電。 為了他們用電能有個好價錢, 我們會對當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儲能等技術給予補貼。 但是一般而言如果住在英國的偏遠地區, 那麼電、燃料、食物這些勢必需要花費的更多, 因為將這些東西帶去那裡也需要成本。

海上風電成本降低源自系統優化

eo: 我們知道英國海上風電技術近年來成本不斷降低, 最近一次海上風電拍賣價格已低至每兆瓦時57.5英鎊, 比2015年下降一半, 是什麼原因催生了海上風電的價格大幅下降?

John Loughhead: 英國是海上風電的領先者, 我們有良好的自然條件, 除了數量眾多的近海灘塗, 還有廣域的淺海。

由於先天資源的豐富, 我們一直在持續投資海上風電系統性的成本降低的研究與發展, 這不僅限於風機。 多數情況下成本的降低是由於系統的協調發展, 比如對風機安裝、通電連接、維修以及對機器的監控等環節的優化, 而不是風機造價的降低, 因此海上風電成本降低是源於海上風電系統性的優化。 現在我們建造的深水海域的風機成本也在逐漸降低, 這種風機不是安裝在海床的底部, 而是漂浮在海面上再將其連接起來。 正是因為多種條件的結合, 加之我們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英國海上風機的數量也相應形成規模, 這便使得海上風電價格大幅下降。

eo: 目前, 中國仍在摸索更為合理科學的海上風電價格機制。 過去十幾年,英國政府一直在補貼海上風電,補貼模式也在不斷變化。現在推行的差價合約制度(CFD)在推動產業發展上起到怎樣的作用,有哪些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John Loughhead:差價合約是一種市場機制。這一變化的實質在於由政府制定的管制價格轉為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價格,這激發了風機開發者特別關注風機成本的降低。發電商獲得的收益來源於電價和差價合同的補足。英國政府為支援電力市場減碳目標,設定了征費控制框架(Levy Control Framework),其中涵蓋了一系列的政策項目,包括可再生能源義務(Renewable Obligation)、小範圍的上網電價補貼(Small Scale Feed in Tariffs)、投資合同以及差價合同。但是可再生義務存在若干問題,比如高成本、可再生能源義務憑證價格波動對投資者帶來的不確定性等,這促使英國政府通過電力市場改革向差價合同過渡。今年可再生能源義務不再接受新申請,但是會繼續為已經獲得認證的項目提供最多 20 年的支援。

核電作為可調度機組,在電網運行中具有優勢

eo: 現在英國電力市場上核電老機組如何參與市場?像欣克利角C(HPC)這樣新的核電機組有競爭力嗎?

John Loughhead: 欣克利角這樣的核電項目和風電、太陽能補貼一樣,他們的價格形成機制是上網電價與差價合同相結合的競價模式,因此官方說法為基於差價合約的上網電價機制(Feed in tariff with a Contract for Difference) 修建HPC核電站前為了得到人們的支持,英國政府同意以每兆瓦時92.5英磅的價格作為保底價,因此一旦開發商知道他們能拿到這個價格,就會投資建核電站。之所以基於差價合約是因為不論市場價格是多少,都是由市場支付,欣克利角核電站將向市場售電,它會得到一個市場價。但上網電價的作用在這裡,由於市場價和上網電價之間存在差額,這一部分是他們將獲得的額外收益。因此理論上如果市場上的價格高於保底的上網電價,那麼欣克利角電站交付的電價就按市場價來,但是之後它要返還這部分差額,以避免對發電商的過度支付。而對於以前的核電站和傳統能源一樣由市場決定價格,因為資本成本已經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發電的商業成本非常之低,所以他們可以在商業環境下的市場價中存活。

eo: 與其他能源相比,核電的成本怎麼樣?

John Loughhead:與其他傳統能源相比,如煤電、氣電、陸上風電,欣克利角核電站的成本較高,但是對比海上風電,它的價格算是低的,像生物質能這一類不成熟的發電技術價格也比較高。看向未來,我不認為會有其他新的核電站會在獲得像欣克利角這麼高的上網電價。

eo: 既然核電機組成本高,為什麼還修建?

John Loughhead:這與我們為海上風電付出較高價格的原則是一樣的,之所以修核電站的原因在於它是一種零碳排放的能源,並且核電站可以持續穩定運行,我們稱其為可調度發電機組(dispatchable plants),核電在電網運行中也有優勢,所以有多種原因促使政府決定修建核電站。我們談判得出的價格是修建第一個核電站所需的價格,但我們的信條是如果以後還有其他新的核電站,那麼價格必然會更低。

過去十幾年,英國政府一直在補貼海上風電,補貼模式也在不斷變化。現在推行的差價合約制度(CFD)在推動產業發展上起到怎樣的作用,有哪些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John Loughhead:差價合約是一種市場機制。這一變化的實質在於由政府制定的管制價格轉為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價格,這激發了風機開發者特別關注風機成本的降低。發電商獲得的收益來源於電價和差價合同的補足。英國政府為支援電力市場減碳目標,設定了征費控制框架(Levy Control Framework),其中涵蓋了一系列的政策項目,包括可再生能源義務(Renewable Obligation)、小範圍的上網電價補貼(Small Scale Feed in Tariffs)、投資合同以及差價合同。但是可再生義務存在若干問題,比如高成本、可再生能源義務憑證價格波動對投資者帶來的不確定性等,這促使英國政府通過電力市場改革向差價合同過渡。今年可再生能源義務不再接受新申請,但是會繼續為已經獲得認證的項目提供最多 20 年的支援。

核電作為可調度機組,在電網運行中具有優勢

eo: 現在英國電力市場上核電老機組如何參與市場?像欣克利角C(HPC)這樣新的核電機組有競爭力嗎?

John Loughhead: 欣克利角這樣的核電項目和風電、太陽能補貼一樣,他們的價格形成機制是上網電價與差價合同相結合的競價模式,因此官方說法為基於差價合約的上網電價機制(Feed in tariff with a Contract for Difference) 修建HPC核電站前為了得到人們的支持,英國政府同意以每兆瓦時92.5英磅的價格作為保底價,因此一旦開發商知道他們能拿到這個價格,就會投資建核電站。之所以基於差價合約是因為不論市場價格是多少,都是由市場支付,欣克利角核電站將向市場售電,它會得到一個市場價。但上網電價的作用在這裡,由於市場價和上網電價之間存在差額,這一部分是他們將獲得的額外收益。因此理論上如果市場上的價格高於保底的上網電價,那麼欣克利角電站交付的電價就按市場價來,但是之後它要返還這部分差額,以避免對發電商的過度支付。而對於以前的核電站和傳統能源一樣由市場決定價格,因為資本成本已經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發電的商業成本非常之低,所以他們可以在商業環境下的市場價中存活。

eo: 與其他能源相比,核電的成本怎麼樣?

John Loughhead:與其他傳統能源相比,如煤電、氣電、陸上風電,欣克利角核電站的成本較高,但是對比海上風電,它的價格算是低的,像生物質能這一類不成熟的發電技術價格也比較高。看向未來,我不認為會有其他新的核電站會在獲得像欣克利角這麼高的上網電價。

eo: 既然核電機組成本高,為什麼還修建?

John Loughhead:這與我們為海上風電付出較高價格的原則是一樣的,之所以修核電站的原因在於它是一種零碳排放的能源,並且核電站可以持續穩定運行,我們稱其為可調度發電機組(dispatchable plants),核電在電網運行中也有優勢,所以有多種原因促使政府決定修建核電站。我們談判得出的價格是修建第一個核電站所需的價格,但我們的信條是如果以後還有其他新的核電站,那麼價格必然會更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