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斯拉獨資工廠將成立,國產新能源是否將遭遇巨變

要說人類社會發展至今, 面臨的最大威脅海車君如果說是環保污染問題的話, 相信沒有人會反駁。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

如石油, 煤炭等, 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即溫室氣體, 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 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 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 導致地球溫度上升, 即溫室效應。 這溫室效應的進一步加重導致的冰川融化、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等等問題逐漸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面對這樣的緊張局面, 各國紛紛推出相應的舉措試圖遏制局面的快速發展, 而電動汽車就是順應這一政策誕生的產物。 我國在放出燃油車禁售日時, 所有在電動領域有一定造詣的廠商紛紛拍手稱快, 但事實是否如此樂觀?電動車當真可以稱為是我國造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拐點?

當大家都以為事實確實如此之時, 我們等來了一則重磅消息: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要在上海建立獨資工廠了。 據外媒報導:“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確實已簽署協定, 但不是一個最終合作的協定, 只是一份意向性協議。 ”特斯拉還破天荒的首次公開表示稱:“目前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該地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 在2017年年底之前, 特斯拉的國產計畫將會更加清晰。 ”特斯拉還表示:“在致力於深耕中國市場同時, 將不斷在全球範圍內評估潛在的製造工廠的選址。 ”

在這個檔口, 特斯拉如果全面國產化勢必給國內電動車“大哥”比亞迪以及其他新能源品牌帶來不小的壓力。 這壓力來自於三點:品牌、價格、技術。

品牌上自不必說, 特斯拉不僅在我國, 就算是在國外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其高端、美觀和良好的品質都讓人讚不絕口。

雖說比亞迪也把自己的產品放在了全球市場, 但在轎車領域相對較弱。

最後,就是先進的技術加持。特斯拉優秀的電池管理技術是特斯拉一直處在行業頂峰的秘訣,其對車內7千多節電池的智慧管控十分優秀,並且廠家聲稱電池的衰減情況是行業內遙遙領先,車主在使用特斯拉時基本無需擔心電池衰減帶來的隱患。

而反觀國內的電動車卻沒人敢這樣說話,前段時間有位同行採訪了一位電動計程車的司機,司機這樣說:“這款車廠家說續航400公里左右,其實能跑300多,如果進入冬天的話,充一次電也就只能跑到200多公里。”除電池外,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技術也是行業內首屈一指的,我們國產品牌真的要當心了。

說了這麼多,除了讓大家知道特斯拉已開始向國內自主品牌發起挑戰外,其次就是想提醒現在已經開始在新能源方面小有成就的國產廠商,大家不要再有任何懈怠,切勿把眼光只放在當下依賴國家補貼的溫床裡裹足不前。更大的挑戰已經來臨,而這挑戰也許正是一劑強心針,我們已經做好了以新能源汽車“出道”的準備,但顯然已經沒有再輸一次的力量和勇氣。國產品牌加油!

最後,就是先進的技術加持。特斯拉優秀的電池管理技術是特斯拉一直處在行業頂峰的秘訣,其對車內7千多節電池的智慧管控十分優秀,並且廠家聲稱電池的衰減情況是行業內遙遙領先,車主在使用特斯拉時基本無需擔心電池衰減帶來的隱患。

而反觀國內的電動車卻沒人敢這樣說話,前段時間有位同行採訪了一位電動計程車的司機,司機這樣說:“這款車廠家說續航400公里左右,其實能跑300多,如果進入冬天的話,充一次電也就只能跑到200多公里。”除電池外,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技術也是行業內首屈一指的,我們國產品牌真的要當心了。

說了這麼多,除了讓大家知道特斯拉已開始向國內自主品牌發起挑戰外,其次就是想提醒現在已經開始在新能源方面小有成就的國產廠商,大家不要再有任何懈怠,切勿把眼光只放在當下依賴國家補貼的溫床裡裹足不前。更大的挑戰已經來臨,而這挑戰也許正是一劑強心針,我們已經做好了以新能源汽車“出道”的準備,但顯然已經沒有再輸一次的力量和勇氣。國產品牌加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