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當爸媽老了,你會送他們去養老院嗎?

如果你的父母現在50歲, 假如他們能活到90歲。

那你還能再見父母多少次?相處多少天?

我願用我一切, 換你歲月長留來自成都生活君00:0003:10

文 | 成都生活君

成都, 目前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300萬人, 其中有20%以上的“空巢老人”, 他們不怕死卻怕生病, 更怕給孩子添麻煩。

在他們的手機裡, 孩子永遠在通訊錄的第一位。 可那通電話, 不到萬不得已, 他們不願撥出去。

他們可能正是你的父母或者你的未來。

01 | 越是節日將近, 他們越孤獨。

太古裡的銀杏已經裝上了彩燈, 葉子也開始泛黃, 轉眼間, 重陽節就要來了。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 還被定為老人節。

我們已經在忙著給雙十一的購物車添加心儀的物品, 卻少有人想起, 在此之前還有這樣一個節日, 這樣一群人, 需要我們去關心。

上次回家的時候, 爺爺高興地拿出冰箱裡的香腸, “知道你愛吃, 專門給你留著的。 ”臨走的時候, 又給我裝了一堆愛吃的東西, 恨不得讓我把家都搬走。

記憶裡他們好像從來不曾說過“我愛你”, 但降溫了, 他們的電話, 總是來得比天氣預報還準時。

這好像是天底下家人的共同特點, 不管你多大, 不管你成功與否, 他們牽掛的只有你穿得暖不暖, 吃得好不好。

而我們, 卻總是匆匆忙忙, 忙到沒時間陪伴, 忙到沒有耐心聽他們把話說完。

02 | 忘記了所有事情, 卻從未忘記愛你。

去年, 90歲的商爺爺和老伴丁婆婆一起住進了養老院, 2013年, 丁婆婆摔了一跤之後, 慢慢就患上了老年癡呆。

商爺爺怕自己年紀越來越大, 有一天生病了沒辦法照顧老伴, 女兒工作也忙, 住在這裡, 成了最好的選擇。

當過30年老師的商爺爺,平時最喜歡的就是讀書寫字,溫文爾雅,是我對他最深的印象,小護士說,他們從來沒有吵過架。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丁奶奶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他,她的眼裡,只有他一人。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這世上最為情深的愛情。

他常給她看老照片,帶她散步,聊他們以前的事情,爺爺說“我們結了婚,就從來沒有打算離,結婚證早就找不到了。”

從他們眼裡,我看到了相濡以沫,當孩子慢慢成家立業,曾經的三口之家,如今只剩你我不棄不離,相依為命。

當我問爺爺:“你想孩子嗎?”爺爺笑得很靦腆地說:“每次他們來看我,我就很開心。”

03 | 他們很單純,誰對自己好,他們都知道。

86歲的劉婆婆也是老年癡呆患者,愛人在1960年就去世了,她獨自一個人帶大了4個孩子。

劉婆婆以前一直和小兒子生活在一起,後來兒子常年奔波在外,只好把她送到了養老院。

兩個女兒也會經常來看望她,給她洗澡換衣服,她的大腦好像被抹布抹掉了,但她卻一直提起自己的兒女,也會對照顧自己的護工說“你對我好,我最喜歡你。”

她不停地讓護士打電話給孩子,收拾自己的衣物,迫不及待地要回家。聽說外面有車來了,她會馬上起身,往門口走。

旁人只是笑笑,但笑過之後,不免覺得心酸。她的世界,如今只剩下回家。

“他們讓我在這裡玩兩天,今天就會來接我了...”那些善意的謊言,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聽不懂,我希望是真的。

04 | 你說“不想家”, 可你明明紅了眼眶。

和我們聊天的時候,85歲的顏婆婆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她是去年10月份來的養老院,她笑著說在來這裡不用再做家務,有很多同齡人一起打牌說話,可惜大家都行動不便,不能離開這裡出去走走。

她們已經老了,外面的世界,她們看不了了。

她說孩子早就有了自己的生活,不想打擾他們,所以過節都留在養老院。

我突然想起電影《桃姐》裡,桃姐對那個重難輕女,只有女兒來接她回家過年的婆婆說:“你比我好多了(至少你還有個女兒)。”

而現實往往是,父母常常說著違心的話,他們說“我很好,你們不用回來了...”“我們很開心,不用掛念...”他們無所不能,不會生病,不會難過,每天過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但這只是他們口中的自己。

顏婆婆說“我才不想他們呢,他們想我了自己會來看我”,那麼倔強,演得那麼逼真,如果不是看到了她眼角泛起的淚花,我差點就相信了。

05 | 真心說出的不一定是真話,還是情話。

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直到現在父母都還在外地。記得有一天晚上接到我爸的電話,他在電話那頭遲疑了很久才告訴我:“奶奶今天下午就走丟了,現在還沒找到,已經報警了,爺爺不讓我給你說,但是我怕萬一...你會怪我。”

我全身顫抖著掛了電話,馬上約了一個順風車就往家裡趕,到處發尋人啟事,在回家的車上如坐針氈,那兩個多小時的車程,等的每一個紅燈,比任何時候都漫長。

快要到家的時候,爺爺說人找到了,在離家十幾裡的地方,現在就去接,我懸了一晚上的心,才暫時放下。

奶奶接回來的時候,因為摔了一跤,腳已經腫得不成樣子,我抱著瘦弱的她痛哭,很崩潰,很愧疚。她卻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別哭,我沒事。”

我看到爺爺一夜之間就蒼老了,奶奶說她想回老家看看,走著走著就找不到方向了,越走越黑,越走越害怕,那一刻,我才發現,年幼時我眼裡頂天立地的爺爺奶奶,都已經老了。

我恨我自己為什麼不知道奶奶已經病得這麼嚴重,為什麼不經常回去陪陪他們,手機裡和朋友的合照那麼多,發尋人啟事的時候卻找不出一張他們的照片。

如果奶奶那天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從讀大學到工作,加起來整整5年了,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陪伴家人的日子,已經變成了減法。

06 | 粗心的我們常常忘了,他們也需要陪伴。

養老院的老人們,看起來日子過得很充實,他們早上做操練書法,下午學手工、打麻將做理療,晚上再一起看電視聊天。

到了飯點食堂早已備好了營養美味的飯菜,發燒感冒有專業的醫生照顧。

好像孩子已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但就算關係好得被稱為“三朵金花”的她們,在楊婆婆的女兒來看望她的時候,我也明顯感覺到了另外兩個老人眼裡的落寞。

而我的爺爺奶奶,會在聽到我說要回家的時候,不斷地站在窗邊張望,每次拖著行李箱走到樓下,看到那盞不管多晚都為我亮著的燈,就覺得無比心安。

中國式的父母,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樂於奉獻自己的人,似乎這一輩子都只為子女而活。

在他們有能力為我們付出的時候,傾盡所有,為我們交首付還房貸,帶孩子,當他們老了,卻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生怕成為我們的負擔。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裡這樣說: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他們說不需要陪伴,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去做。希望“常回家看看”,不只是出現在歌裡。

你不用功成名就,不用大富大貴,只用講一句“我回來了”,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好的禮物。

不知道開頭那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計算題,你算好了嗎?

當過30年老師的商爺爺,平時最喜歡的就是讀書寫字,溫文爾雅,是我對他最深的印象,小護士說,他們從來沒有吵過架。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丁奶奶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他,她的眼裡,只有他一人。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這世上最為情深的愛情。

他常給她看老照片,帶她散步,聊他們以前的事情,爺爺說“我們結了婚,就從來沒有打算離,結婚證早就找不到了。”

從他們眼裡,我看到了相濡以沫,當孩子慢慢成家立業,曾經的三口之家,如今只剩你我不棄不離,相依為命。

當我問爺爺:“你想孩子嗎?”爺爺笑得很靦腆地說:“每次他們來看我,我就很開心。”

03 | 他們很單純,誰對自己好,他們都知道。

86歲的劉婆婆也是老年癡呆患者,愛人在1960年就去世了,她獨自一個人帶大了4個孩子。

劉婆婆以前一直和小兒子生活在一起,後來兒子常年奔波在外,只好把她送到了養老院。

兩個女兒也會經常來看望她,給她洗澡換衣服,她的大腦好像被抹布抹掉了,但她卻一直提起自己的兒女,也會對照顧自己的護工說“你對我好,我最喜歡你。”

她不停地讓護士打電話給孩子,收拾自己的衣物,迫不及待地要回家。聽說外面有車來了,她會馬上起身,往門口走。

旁人只是笑笑,但笑過之後,不免覺得心酸。她的世界,如今只剩下回家。

“他們讓我在這裡玩兩天,今天就會來接我了...”那些善意的謊言,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聽不懂,我希望是真的。

04 | 你說“不想家”, 可你明明紅了眼眶。

和我們聊天的時候,85歲的顏婆婆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她是去年10月份來的養老院,她笑著說在來這裡不用再做家務,有很多同齡人一起打牌說話,可惜大家都行動不便,不能離開這裡出去走走。

她們已經老了,外面的世界,她們看不了了。

她說孩子早就有了自己的生活,不想打擾他們,所以過節都留在養老院。

我突然想起電影《桃姐》裡,桃姐對那個重難輕女,只有女兒來接她回家過年的婆婆說:“你比我好多了(至少你還有個女兒)。”

而現實往往是,父母常常說著違心的話,他們說“我很好,你們不用回來了...”“我們很開心,不用掛念...”他們無所不能,不會生病,不會難過,每天過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但這只是他們口中的自己。

顏婆婆說“我才不想他們呢,他們想我了自己會來看我”,那麼倔強,演得那麼逼真,如果不是看到了她眼角泛起的淚花,我差點就相信了。

05 | 真心說出的不一定是真話,還是情話。

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直到現在父母都還在外地。記得有一天晚上接到我爸的電話,他在電話那頭遲疑了很久才告訴我:“奶奶今天下午就走丟了,現在還沒找到,已經報警了,爺爺不讓我給你說,但是我怕萬一...你會怪我。”

我全身顫抖著掛了電話,馬上約了一個順風車就往家裡趕,到處發尋人啟事,在回家的車上如坐針氈,那兩個多小時的車程,等的每一個紅燈,比任何時候都漫長。

快要到家的時候,爺爺說人找到了,在離家十幾裡的地方,現在就去接,我懸了一晚上的心,才暫時放下。

奶奶接回來的時候,因為摔了一跤,腳已經腫得不成樣子,我抱著瘦弱的她痛哭,很崩潰,很愧疚。她卻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別哭,我沒事。”

我看到爺爺一夜之間就蒼老了,奶奶說她想回老家看看,走著走著就找不到方向了,越走越黑,越走越害怕,那一刻,我才發現,年幼時我眼裡頂天立地的爺爺奶奶,都已經老了。

我恨我自己為什麼不知道奶奶已經病得這麼嚴重,為什麼不經常回去陪陪他們,手機裡和朋友的合照那麼多,發尋人啟事的時候卻找不出一張他們的照片。

如果奶奶那天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從讀大學到工作,加起來整整5年了,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陪伴家人的日子,已經變成了減法。

06 | 粗心的我們常常忘了,他們也需要陪伴。

養老院的老人們,看起來日子過得很充實,他們早上做操練書法,下午學手工、打麻將做理療,晚上再一起看電視聊天。

到了飯點食堂早已備好了營養美味的飯菜,發燒感冒有專業的醫生照顧。

好像孩子已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但就算關係好得被稱為“三朵金花”的她們,在楊婆婆的女兒來看望她的時候,我也明顯感覺到了另外兩個老人眼裡的落寞。

而我的爺爺奶奶,會在聽到我說要回家的時候,不斷地站在窗邊張望,每次拖著行李箱走到樓下,看到那盞不管多晚都為我亮著的燈,就覺得無比心安。

中國式的父母,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樂於奉獻自己的人,似乎這一輩子都只為子女而活。

在他們有能力為我們付出的時候,傾盡所有,為我們交首付還房貸,帶孩子,當他們老了,卻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生怕成為我們的負擔。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裡這樣說: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他們說不需要陪伴,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去做。希望“常回家看看”,不只是出現在歌裡。

你不用功成名就,不用大富大貴,只用講一句“我回來了”,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好的禮物。

不知道開頭那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計算題,你算好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