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病有所醫:百姓就醫體驗正悄然改變 丨 我的幸福不是夢

十九大報告提到:“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經濟之聲推出系列報導《我的幸福不是夢》,

一起來談談民生獲得感。

請看第四篇

《病有所醫》

醫 藥

隨著醫改深入推進, 老百姓的就醫體驗悄然發生著改變, 從以往的“救護車一響, 一頭豬白養”, 到如今“有病敢於治、治病少花錢”。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 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讓老百姓病有所醫, 看病就醫未來會有什麼變化呢?聽小編給你說道說道!

Medical Treatment

“看病難”:

分級診療把“好醫生”送到家門口

“三甲醫院門庭若市, 基層醫院門可羅雀”。 這句話道出了看病難的一大癥結。 看病難, 實際上是到大醫院看病難。 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相對不足, 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分佈不均衡, 人人都想到大醫院、找名醫, 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

要改變這種現狀, 關鍵在於推進分級診療, 小病去社區, 大病進醫院, 康復回基層。 很多人擔心, 小醫院、社區的醫療水準怎麼樣?能不能看好病?為了消除患者顧慮, 國家推出一系列舉措, 小編最關注的有兩條:

1、建設醫療聯合體, 咱們家門口也能看上好醫生。

目前多地試點的醫聯體建設,

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看上好醫生。 醫聯體, 通常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村醫院等組成一個醫療聯合體, 可以讓大醫院和中小醫院之間互聯互動起來, 改變大醫院“排隊三小時, 看病三分鐘”、小醫院門口羅雀的尷尬局面。 目前全國近90%的三級醫院已參與醫聯體試點、實現同級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2、簽約家庭醫生, 看病享受“私人訂制”

在歐美等地區推行多年的家庭醫生模式, 現在也進入我們尋常百姓家了。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介紹, 目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經覆蓋了4.3億人, 而按照此前國家衛計委等七部委發佈的《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 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體人群。

試想一下, 以後如果有個頭疼腦熱的, 可以去附近的社區衛生中心看病, 或者打個電話請醫生上門, 享受“私人訂制”服務, 再也不用像現在這樣去“看病如春運”的三甲醫院, 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看病貴”:

既要“降虛火”, 又要“補元氣”

看病貴, 更是許多家庭關心的大事。 老百姓得了大病怎麼辦?怎麼避免農民、下崗職工或者部分收入低的在崗職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為了破解“看病貴”, 國家也想了很多辦法。

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

比如今年9月底前, 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實行了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 破除了以藥補醫、理順了醫療服務價格。現在沒了“藥品加成”,公立醫院和“大處方”說拜拜,更加突出“公益性”!

醫保財政補助增加

另外,減輕看病負擔,醫保財政補助增加了。醫保人均補助標準從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450元,政策範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穩定在50%和75%左右……

大病保險全覆蓋

大病保險2015年實現了全覆蓋,國家支付的比例越來越高,我們自身的負擔就會輕很多。

國家異地就醫結算更方便

31個省份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基本實現各省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異地就醫報銷也越來越便捷了。

藥品改革

藥品改革也多點發力,價格虛高趨勢得到控制。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全面實施並向大醫院延伸,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對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由國家開展價格談判,首批談判藥品降價50%以上。

所以,緩解“看病貴”,既要把虛高的醫藥費用降下去,“降虛火”;還要“補元氣”,提高老百姓的醫保水準,讓他們看得起病。

“病有所醫” 還要補短板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讓不少基層代表和專家感觸很深。“病有所醫”,一些地方、一些群體對全科人才有更具體的期盼。

鄉村醫療需求

比如鄉村的醫療需求。“現在群眾得了病基本都能及時就醫,每個村都有獨立的衛生室,還配備了健康一體機等諸多設備。”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龍河村衛生室醫生鐘晶代表說,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仍然面臨著醫療隊伍規模偏小、水準不夠的問題,“在我們那兒,每個村至多配備兩名村醫,平均每名村醫要服務1000名以上的群眾。現在急需村醫人才隊伍的充實和診療水準的培訓提高。”

老年群體需求

再比如老年群體的需求。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老年群體的醫療需求,老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高,且更需要長期照護、康復護理等服務。未來,全科醫生建設,必將改善老年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改革帶來的健康紅利正在惠及全民,所以看病這事兒,咱們就放寬心,醫患雙方多互相尊重理解,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

"病有所醫",是每個人的訴求

那麼,你有什麼體會呢?

↓↓↓

有驚喜

往期精彩回顧

記者:公秀華

責編:吳 桐

編審:韓志峰

破除了以藥補醫、理順了醫療服務價格。現在沒了“藥品加成”,公立醫院和“大處方”說拜拜,更加突出“公益性”!

醫保財政補助增加

另外,減輕看病負擔,醫保財政補助增加了。醫保人均補助標準從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450元,政策範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穩定在50%和75%左右……

大病保險全覆蓋

大病保險2015年實現了全覆蓋,國家支付的比例越來越高,我們自身的負擔就會輕很多。

國家異地就醫結算更方便

31個省份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基本實現各省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異地就醫報銷也越來越便捷了。

藥品改革

藥品改革也多點發力,價格虛高趨勢得到控制。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全面實施並向大醫院延伸,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對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由國家開展價格談判,首批談判藥品降價50%以上。

所以,緩解“看病貴”,既要把虛高的醫藥費用降下去,“降虛火”;還要“補元氣”,提高老百姓的醫保水準,讓他們看得起病。

“病有所醫” 還要補短板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讓不少基層代表和專家感觸很深。“病有所醫”,一些地方、一些群體對全科人才有更具體的期盼。

鄉村醫療需求

比如鄉村的醫療需求。“現在群眾得了病基本都能及時就醫,每個村都有獨立的衛生室,還配備了健康一體機等諸多設備。”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龍河村衛生室醫生鐘晶代表說,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仍然面臨著醫療隊伍規模偏小、水準不夠的問題,“在我們那兒,每個村至多配備兩名村醫,平均每名村醫要服務1000名以上的群眾。現在急需村醫人才隊伍的充實和診療水準的培訓提高。”

老年群體需求

再比如老年群體的需求。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老年群體的醫療需求,老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高,且更需要長期照護、康復護理等服務。未來,全科醫生建設,必將改善老年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改革帶來的健康紅利正在惠及全民,所以看病這事兒,咱們就放寬心,醫患雙方多互相尊重理解,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

"病有所醫",是每個人的訴求

那麼,你有什麼體會呢?

↓↓↓

有驚喜

往期精彩回顧

記者:公秀華

責編:吳 桐

編審:韓志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