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纜變成纜工藝的選定

選取合理的電纜結構及成纜工藝參數有助於提高產品的性能及降低生產成本。 科訊線纜告訴大家高壓電纜分割導體成纜和中壓電纜成纜工序中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

1 、電纜是用來傳輸電能或控制信號的

電纜是用來傳輸電能或控制信號的。 電力設備用電多數是使用多相電源, 所以電力電纜是多芯的, 常用三相電源的三芯電纜或四芯電纜(其中有一芯作為地線)。 控制電纜主要是用於控制設備的線路, 控制線路需要的根數一般是很多的, 因此控制電纜往往是做成多芯的。 這樣不僅使用方便、經濟,

而且對使用三相電源送電的三芯電纜成纜在一起, 可以使三相磁場抵消, 減小損耗。 因此, 在成纜工序中, 是將兩芯、三芯, 甚至是幾十根的絕緣線芯絞合在一起, 組成多芯電纜。 中壓電纜成纜是將絕緣線芯按一定的規則絞合起來的工藝過程, 包括絞合時線芯間空隙的填充和在成纜上的包帶過程。

電纜變成纜工藝的選定

2 分割導體成纜

成纜是分割導體製作的最終過程, 每一個環節的控制都至關重要, 在開車前應根據工藝指導卡, 設定好成纜節距、成纜方向、繞包節距等工藝參數, 選擇合適的並線模。

分割導體成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合適的牽引繩。 由於導體的截面和重量都很大, 牽引力也很大, 因此必須選擇牢固而且直徑和分割導體接近的牽引繩。

2.應設定扇形股塊成纜方向和預扭方向並保持一致。 成纜的節距要與預扭節距基本相同。

3.扇形股塊導線放線時, 要注意預扭節距應不發生太大變化, 在穿過分線板進入扇形並線模前, 應測量預扭節距,

並使五個股塊導線基本保持一致。

4.當把扇形股塊合攏後, 固定好分線板的扇形過線模的角度, 防止發生變化;打開控制台上的線芯退扭開關和線芯角度調整裝置;扇形股塊的角度調整應保持在±100之間。

5.要緩慢放線, 在導線走進第一道並線模時, 將其慢慢合攏, 但不應過緊。

6.在生產過程中, 要時刻注意扇形股塊的角度與節距的位置變化, 避免發生翻身現象, 一旦發現有大角度偏轉的可能, 應馬上做出調整, 並對其他部位同時進行調整。 否則, 一旦發生翻身情況再處理起來就很不容易。

7.絕緣紙要求每個股塊之間縱包均勻, 不能有漏包現象, 絕緣紙起到隔開每個股塊之間的電流的作用, 如果絕緣紙有破損或漏包分割導體將不再起到減小集膚效應和鄰近效應的作用,

從而對導體在傳輸電流時的電性能產生影響。

8.收線盤具採用筒體直徑為2.5米的盤具, 如果直徑過小, 導體在彎曲時股塊之間將發生錯位和漲裂出現大的縫隙, 影響導體的穩定性。

電纜變成纜工藝的選定

3 成纜工藝參數的確定

以YJV22 8.7/15kV 3×300mm2型電纜為例, 確定成纜的外徑、成纜節距、配模以及填充數量的計算。 已知YJV22 8.7/15kV3×300mm2 型電纜中, 導體外徑20.6, 內遮罩厚度0.8mm, 絕緣厚度4.5mm, 外遮罩厚度1.0mm。 銅帶採用厚度為0.10mm15%搭蓋繞包。

配模

成纜採用的模具有壓模、包帶模, 這些模具由兩個半圓模加定位銷組合而成。 模子的形狀大致相同, 如圖2所示。 進線區是圓滑的喇叭形, 以適應絕緣線芯進入模時的過渡狀態, 成纜模具不使絕緣線芯產生過分的彎曲。 承線區是直線, 使線芯經過這個區域後基本定型。 模子的進線段和定型段長度之比大約在2:1左右, 它們之間是光滑圓弧過渡, 使絕緣線芯保持良好狀態。 模具的內壁光滑耐磨。 承線取孔徑通常稍大於成纜外徑, 以保證成纜後電纜能夠順林通過成纜模具,並使填充後的纜芯有較好的圓整度。

成纜節距的確定

成纜過程中,成纜的每根絕緣線芯,都有直線和旋轉兩種運動。當絕緣線芯旋轉一周時,絕緣線芯沿軸向前進的距離稱為電纜節距。在生產實踐中,一般成纜節距是以節距倍數來表示的。

對於不同的產品節距倍數不同。一般要求柔軟性較高的電纜,規定節距倍數較小。例如礦用電纜中的電鑽電纜,UZ標準規定不大於5倍,UC、UCP標準規定不大於10倍,U、UP標準規定不大於12~14倍,以使這些電纜具有較好的彎曲性能。

成纜節距長度的選擇,對各種電纜絕緣線芯是不同的。成纜節距的大小直接影響絕緣線芯變形和電纜柔軟性。成纜節距越大,電纜絕緣線芯在彎曲時變形越大,電纜柔軟性越差。

電纜變成纜工藝的選定

好的結構穩定性和彎曲性,減少變形和皺折以及有較大的生產率。對於圓形絕緣線芯採用浮動式成纜選用較小的節距,一般節距比為25~40,而扇形絕緣線芯採用固定成纜,為減少變形和帶材的位移,選用較大的節距比,一般為40~80。

填充

絕緣線芯成纜時,其線芯與線芯之間均有一些空隙,特別是雙芯、三芯、四芯和五芯成纜時,其內部和側面的空隙均較大。如不用填充材料加以填充,很難保證成纜後電纜的圓整度,同時要求填充材料的耐熱性能與電纜的工作溫度相一致,要求不能促使與其接觸材料的性能變化,還要求材料不具有吸水性。對不同的電纜用不同的填充材料,填充用材料一般有紙撚繩、棉紗、塑膠繩,塑膠填芯、橡皮填芯等。對於大多數電纜產品,國家標準規定應採用非吸濕性材料。

填充數量需適中,填充量過小時,成纜後圓整度不夠,填充效果不明顯,填充量過大時,成纜後電纜外徑增大,使得以後各道工序耗材增多,從而增加生產成本。

在YJV22 8.7/15kV3×300mm2 型電纜成纜填充過程中,先前所使用的填充繩是6根12×21+6根2×36的聚丙烯撕裂薄膜繩(PP繩),成纜後的電纜不是很圓整,

4 多芯成纜工序注意事項

1)絕緣線芯必須有檢查合格的標籤,絕緣線芯表面清潔、無損傷。

2)成纜時應按紅、黃、綠、藍或0、1、2、3順序排列。

3)如有金屬遮罩,截面必須符合規定要求,並在金屬遮罩外用反向銅帶或銅絲紮緊。

4)三芯和四芯五芯電纜的成纜方向為右向,包帶為左向,成纜節距應符合工藝規定。

5)成纜填充飽滿,保證電纜外形圓整,填充物必須是非吸水性材料,與電纜絕緣有同樣的耐溫等級,並且不促使與其接觸材料性能的變化。

6)繞包帶的作用不同,分別起紮緊、隔離、內襯墊的作用,或兼而有之,必須按工藝規定的層數、厚度、重疊率、節距進行繞包,包帶平整、緊實、無皺折。

電纜變成纜工藝的選定

7)繞包帶須非吸水性材料,與電纜相適應的工作溫度,不促使與其接觸材料性能的變化。

8)成纜按規定配模。成纜過程中,不得擦傷絕緣線芯,在扇形絕緣線芯成攬過程中不得翻身。

9)繞包帶材料厚度應均勻一致,不應有穿孔、凸起、皺折、孔眼及其他異常情況。

10)如用銅帶遮罩,銅帶表面應光滑、清潔、無裂紋、起皮、起刺、邊緣整齊。

11)電纜的不圓度不大於15%,整根電纜無明顯蛇形。

12)分頭處兩頭必須有明顯的標記,分頭長度不超過1米,電纜製造長度按規定進行。

13)收線盤具不得有損傷纜芯的缺陷,其筒徑不小於電纜直徑的20倍。

14)排線整齊、緊實,不得有起落交叉現象。

不斷的總結經驗,完善生產工藝。在工作中不僅僅滿足于成纜半成品品質合格,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提高產品品質。

以保證成纜後電纜能夠順林通過成纜模具,並使填充後的纜芯有較好的圓整度。

成纜節距的確定

成纜過程中,成纜的每根絕緣線芯,都有直線和旋轉兩種運動。當絕緣線芯旋轉一周時,絕緣線芯沿軸向前進的距離稱為電纜節距。在生產實踐中,一般成纜節距是以節距倍數來表示的。

對於不同的產品節距倍數不同。一般要求柔軟性較高的電纜,規定節距倍數較小。例如礦用電纜中的電鑽電纜,UZ標準規定不大於5倍,UC、UCP標準規定不大於10倍,U、UP標準規定不大於12~14倍,以使這些電纜具有較好的彎曲性能。

成纜節距長度的選擇,對各種電纜絕緣線芯是不同的。成纜節距的大小直接影響絕緣線芯變形和電纜柔軟性。成纜節距越大,電纜絕緣線芯在彎曲時變形越大,電纜柔軟性越差。

電纜變成纜工藝的選定

好的結構穩定性和彎曲性,減少變形和皺折以及有較大的生產率。對於圓形絕緣線芯採用浮動式成纜選用較小的節距,一般節距比為25~40,而扇形絕緣線芯採用固定成纜,為減少變形和帶材的位移,選用較大的節距比,一般為40~80。

填充

絕緣線芯成纜時,其線芯與線芯之間均有一些空隙,特別是雙芯、三芯、四芯和五芯成纜時,其內部和側面的空隙均較大。如不用填充材料加以填充,很難保證成纜後電纜的圓整度,同時要求填充材料的耐熱性能與電纜的工作溫度相一致,要求不能促使與其接觸材料的性能變化,還要求材料不具有吸水性。對不同的電纜用不同的填充材料,填充用材料一般有紙撚繩、棉紗、塑膠繩,塑膠填芯、橡皮填芯等。對於大多數電纜產品,國家標準規定應採用非吸濕性材料。

填充數量需適中,填充量過小時,成纜後圓整度不夠,填充效果不明顯,填充量過大時,成纜後電纜外徑增大,使得以後各道工序耗材增多,從而增加生產成本。

在YJV22 8.7/15kV3×300mm2 型電纜成纜填充過程中,先前所使用的填充繩是6根12×21+6根2×36的聚丙烯撕裂薄膜繩(PP繩),成纜後的電纜不是很圓整,

4 多芯成纜工序注意事項

1)絕緣線芯必須有檢查合格的標籤,絕緣線芯表面清潔、無損傷。

2)成纜時應按紅、黃、綠、藍或0、1、2、3順序排列。

3)如有金屬遮罩,截面必須符合規定要求,並在金屬遮罩外用反向銅帶或銅絲紮緊。

4)三芯和四芯五芯電纜的成纜方向為右向,包帶為左向,成纜節距應符合工藝規定。

5)成纜填充飽滿,保證電纜外形圓整,填充物必須是非吸水性材料,與電纜絕緣有同樣的耐溫等級,並且不促使與其接觸材料性能的變化。

6)繞包帶的作用不同,分別起紮緊、隔離、內襯墊的作用,或兼而有之,必須按工藝規定的層數、厚度、重疊率、節距進行繞包,包帶平整、緊實、無皺折。

電纜變成纜工藝的選定

7)繞包帶須非吸水性材料,與電纜相適應的工作溫度,不促使與其接觸材料性能的變化。

8)成纜按規定配模。成纜過程中,不得擦傷絕緣線芯,在扇形絕緣線芯成攬過程中不得翻身。

9)繞包帶材料厚度應均勻一致,不應有穿孔、凸起、皺折、孔眼及其他異常情況。

10)如用銅帶遮罩,銅帶表面應光滑、清潔、無裂紋、起皮、起刺、邊緣整齊。

11)電纜的不圓度不大於15%,整根電纜無明顯蛇形。

12)分頭處兩頭必須有明顯的標記,分頭長度不超過1米,電纜製造長度按規定進行。

13)收線盤具不得有損傷纜芯的缺陷,其筒徑不小於電纜直徑的20倍。

14)排線整齊、緊實,不得有起落交叉現象。

不斷的總結經驗,完善生產工藝。在工作中不僅僅滿足于成纜半成品品質合格,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提高產品品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