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Arturia MatrixBrute 評測:來自資歷深厚電子音樂人老趙的深度剖析

很早以前, 鍵盤中國的麵包兄就和我聊過Arturia Matrixbrute這個合成器, 當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台合成器上面的16x16矩陣面板, 這個矩陣面板引發了本人很多思考。

熟悉合成器的玩家用戶都清楚, 如果把介面的人機交互度視為一個獨立特性, 這個交互度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它不僅在本機範圍內塑造了特有的Workflow結構以及由這種Workflow衍生出來的各種協調操作, 還塑造了靈感、音樂性的硬體觸發點, 而這在某種程度上又決定了一種由交互結構方面帶來的個人風格。 也就是說, 這個矩陣面板帶來了一個很多合成器都沒有的交互結構, 而這個結構可以賦予你更多的發揮空間, 解放雙手在很多其他合成器上被禁錮的一些自由特性。 至於怎麼發揮怎麼把玩, 這就看個人了。

需要說到的另一個重要特性是Matrixbrute提供了非常豐富的CV介面, 強化了這台合成器與模組合成器以及其他CV相關設備之間的關係。

這也算是Matrixbrute的另一亮點了。

從這裡可以看到12組CV, 每組進出兩個介面。 有一點需要說明, 矩陣面板有四個自訂MOD物件, 按照類比, 這裡的CV陣列理應有自訂的介面, 但是本人沒有發現這一功能。

介面劃分

從典型的減法合成流向來看, Matrixbrute幾乎不存在上手的門檻, 但是因為多了16*16的矩陣控制器, 整個介面的交互結構從“固化性的基礎設置行為”變成了“動態過程的設置行為”, 這一過程增加了非常豐富的可玩性。 例如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 讓LFO-1的調製物件按照我需要的步進進行有序遞增切換,

這個切換是完全自由的, 同時我還可以讓這一調製深度進行再調製, 等等。

振盪器

Matrixbrute一共有三個VCO, 前兩個VCO運行方式完全一樣, 而且可以實現傳統老模擬合成器的一個“殘缺美”特性:音高不穩定。 第三個多功能線性VCO既可以被作為發生音源,

也可以作為調製源去MOD其他物件, 具有LFO功能。

VCO-1和VCO-2具有音高粗調和音高細調, 粗調範圍為上下兩個八度(音程量化為半音), 細調範圍為上下一個半音(音程量化為音分)。 提供的波形鋸齒波、方波、三角波具有音量控制, 都可以進行分別對應的音色調整。 鋸齒波的音色調整大致是通過在單一的純波形上延伸出相同的複數波形來完成的, 實際聽感對額外增加的音高不是太敏感, 而是音色變化較為明顯, 部分功勞歸於鋸齒波特有的音色結構。 方波的音色調整是脈衝寬度, 三角波的音色調整是通過wave folder完成的, 折疊出的諧波疊加到原波形上會有一種“金屬鑲邊”的感覺。

VCO-1和VCO-2各有一個Sub OSC, 音高下潛一個八度, 可以在正弦波和方波之間混合, 也可以選擇兩極。

VCO-3的音高粗調和前兩個VCO一樣,四個無法混合的波形:鋸齒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帶有一個噪波發生器,有四種不同噪波可選擇:白噪、粉噪、紅噪、藍噪。另外,VCO-3具有鍵盤跟蹤的切換。作為低頻振盪器使用可以用分頻器divider出16、32、64、128速度,並且這個速度頻率也可以進行鍵盤跟蹤。

混音器與濾波器路由

Matrixbrute的混音器中一共有五個信號流可以被混合:VCO-1、VCO-2、VCO-3、噪波發生器、外接音訊信號。這五個混音參量可以作為一個MOD物件被定義到矩陣面板中,成為一個動態混音器。另外,濾波器路由按鈕不能被定義到矩陣中,實際上Matrixbrute所有的按鈕都不能以數控參量的形式在矩陣面板中被定義為MOD物件。

由振盪器產生的信號經過混音器後會直接送入濾波器中,其間我們可以為其設置不同的路由,這點同樣適用於噪波發生器和外接音訊信號。Matrixbrute提供了兩個濾波器,四個路由形式:任意一個、同時有、同時無。

濾波器

Matrixbrute提供了兩個濾波器:Steiner Filter和 Ladder Filter。這兩個不同特點的濾波器大致可以表述為:VCF-1的掃頻行為給人的感覺會更“敏感”,具有更多的“掃頻可察覺性”,即便是一些本身對濾波掃頻不敏感的音色;VCF-2可以使volume在很高的resonance水準下仍然顯得很飽滿,而不像一些其他合成器上面出現較為明顯的類似諧波衰減的感覺。兩個濾波器都具有Slope的切換以及個人非常喜歡的Drive。

對於Brute Factor這個神奇功效,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研究,個人初步覺得有點像一個借用了各種Taps結構的補償回路,在與截止點相關的幾個點上反復進行波形補償(這個補償應該是很複雜的),波形增加導致的音高增加好像故意被限制到一個有著不同敏感度的頻域內。這個確實不好形容,可引起的變素確實很大,建議較好想辦法弄到實物實際感受下。

VCF-1除了低通、帶通、高通比VCF-2還多了一個點阻,一般較窄的帶阻在掃頻過程中敏感性並不突出,需要在音色結構上配合,估計這也是VCF-1多了一個點阻的因素。其中,Master Cutoff是對兩個濾波器截止頻點的共同控制。兩個濾波器的路由方式:定序串聯和並聯。

預設面板與包絡

預設面板的Panel可以在包括電位器和編碼器的“數控的預設參數”和“即時面板參數”之間切換。按住Panel然後旋轉任一旋鈕可以清零參數。

包絡ENV-1對應VCF的 Master Cutoff,ENV-2對應VCA,ENV-3只允許在矩陣面板中自由對應,超出矩陣無效。另外,ENV-3的五個推子都可以分別獨立的作為MOD物件被定義到矩陣面板中。ENV-1和ENV-2的速度推子在ENV-3中變成了Delay,其作用是對鍵盤的延遲生效。

低頻振盪器

LFO-1和LFO-2在波形上一樣,都可以與音序同步,LFO-1的Phase可以調節觸發點的初始相位,LFO-2的Delay可以調節觸發點的漸進延時。Retrig定義了觸發與LFO的關係:off使LFO週期持續進行,Single使LFO在每次觸發的一個週期重置相位,並且只運行一個週期。Multi使LFO在每次觸發的一個週期重置相位,從第二個週期開始一直持續進行。LOF-3在VCO-3面板中,上面已說。

互調與同步

VCO之間可以作FM處理也可以同步,同時VCF也能被modulate。同步後的音高和諧波配合VCO的音高粗調和細調可以產生很豐富的變化,尤其是加入FM後。

複音與雙分鍵盤模式

單複音、三複音和其他合成器差不多,雙分鍵盤模式原理我按照官方說明書加工了下,直接上圖會比較明瞭:

按照官方的意思,右邊部分適合玩旋律,所以pitchbender被設置到鍵盤的右邊部分。

輪與宏控制

在雙分鍵盤模式下,左右部分的鍵盤可以有不同的八度升降。可根據音高或鍵序來定義優先順序。四個宏控制旋鈕可以把多個數控參量綜合為一個參量集合,一個旋鈕控制多個旋鈕,非常方便。

效果器

Matrixbrute配置了五種常見的效果器:立體延時、單聲延時、合唱、鑲邊、混響,同時只能選擇其中一個。Fine Tune可以被MOD。 音序與琶音

音序和琶音與其他合成器類似。音序器自身可以儲存256個音序設置,可在不同預設中自由存取。較大64 Step,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調整。Step之間不能跳躍,每步皆可以調整MOD開閉、滑音、重音、音高。如果同時按下Sequencer與Arpeggiator按鍵,會進入“Matrix Arpeggiator”模式,音序器下面十二排方鍵會成為3組八度調節按鍵。Rate、Swing、Gate不能被定義到矩陣MOD物件中。

Matrix矩陣

這大概是這台合成器最顯著的特點了,估計很多用戶買它的因素中,這個矩陣占了很大比重。它給音序和MOD帶來了非常直觀的對話模式。這個矩陣介面的出現,在交互度方面無疑超越了很多同類合成器。當然,這也分人的操作風格,一些更傾向沉寖在彈奏于已經設置滿意後音色的朋友,也許這個矩陣的功能並不能充分利用。不過對一些希望有較為互動的MOD過程,在把玩過程中經常伴隨著MOD這一行為的用戶而言,這是個利器。

有時候玩一些其他的合成器,個人感覺在一條小顯示器上分配MOD的操作無論怎樣熟練,仍然有一種類似管理和整理的錯覺,就像在查閱整理某種分條列項的文獻一樣。要麼熟練的一陣劈裡啪啦的設置,要麼乾脆弄好了偶爾動一動,如果MOD是一經常行為,還有點束手束腳,從交互角度而言,總有一種類似折騰的成分在裡面。個人覺得這個矩陣面板有效改善了這一問題。所見即所得,一鍵搞定,方便的同時,還可以有很多新的玩法。

矩陣左邊的縱向清單顯示了MOD源,上面的橫向清單顯示了MOD物件。其中,橫向列表最右邊的四個圓鍵可以自訂MOD物件,它不僅可以定義推子和旋鈕,並且可以對矩陣中的任意方鍵進行再定義,最多可以進行四次。例如:我們可以用LFO-1去MOD振盪器2的音高,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矩陣交叉點,接著再用LFO-2去MOD這個交叉點,這又產生一個新交叉點,再用Seq Mod去MOD這一新交叉點,依此類推。四個自訂MOD對象是夠還是少,這就分人了。另外,矩陣方鍵的行為過程,不能被錄為參量被定義為MOD物件。

矩陣有三種模式:Preset模式、Seq模式、Mod模式。在Preset模式中,存取預設非常方便,仍是所見即所得,一鍵搞定。在Seq模式下,16*4的音序器操作非常直觀,每一步都可以進行豐富的設置,其運行方式已經接近於獨立音序器了,既可以“矩陣方鍵+鍵盤”寫入,也有傳統的直接鍵盤寫入。 CV介面

Matrixbrute的音序和琶音不能被外部CV驅動。按照官方設定的從Gate input輸入的CV,仍然是要配合振盪器音高輸入的CV使用。

從上圖看,其實這樣的CV配置,對於一個獨立綜合性合成器而言已經很豐富了,而且這樣的分配也是較合理的。對於喜歡搗鼓CV各種屬性的使用者而言,想必也沒必要把MIDI與CV的全部關係直接做到Matrixbrute本體上。一般而言,在成本控制範圍內,有這幾個來自Matrixbrute的典型CV介面,Matrixbrute也就盡職盡責了。只是,我們不能按照Eurorack Moular的重度Modulation來要求,有幾個主要特性CV其實也就可以找到Matrixbrute的精密準確定位了。

12個CV介面和矩陣面板中的前12個MOD物件一樣,並且從左至右的排序也一樣,插拔CV可以很方便的參考矩陣上方的MOD物件名稱來進行。每組CV均有Input和Output,你可以用矩陣面板MOD來自Matrixbrute內部和外部的這12個變數。

對於同組CV,例如VCO-1的音高,外部介面與內部的邏輯結構如圖所示。

這個結構其實合理,只不過沒有切換功能。CV Output輸出本機內部的信號,與CV Input相關聯的信號不進行CV Output,進出之間關係獨立。例如想把外部CV收進Matrixbrute進行加工後再託盤CV輸出是不行的。上圖中的下排三種方式犯不著在Matrixbrute內部進行,直接到外部處理吧。

在有CV輸入的情況下,例如Pitch,由於雙分鍵盤模式的左邊鍵盤是用的VCO-3,Matrixbrute左邊的音序或琶音可以配合右邊的CV。VCO-1的Pitch、Ultra、PW、Metal的CV Output可以輸出MOD後的部分,但不包括前面板對應的旋鈕。

作者:趙沐,Philosophy Ω MATH。成都神數哲文化機構主理人,從事電子音樂編曲11年。目前從事母帶和編曲工作,在進行的個人專案:模組合成器開發、電子音樂VR開發,網易雲:http://music.163.com/#/artist?id=12138425

音平商城 - 國內外500品牌數萬款音訊產品任您選購

———— 玩音樂 上音平 ————

也可以選擇兩極。

VCO-3的音高粗調和前兩個VCO一樣,四個無法混合的波形:鋸齒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帶有一個噪波發生器,有四種不同噪波可選擇:白噪、粉噪、紅噪、藍噪。另外,VCO-3具有鍵盤跟蹤的切換。作為低頻振盪器使用可以用分頻器divider出16、32、64、128速度,並且這個速度頻率也可以進行鍵盤跟蹤。

混音器與濾波器路由

Matrixbrute的混音器中一共有五個信號流可以被混合:VCO-1、VCO-2、VCO-3、噪波發生器、外接音訊信號。這五個混音參量可以作為一個MOD物件被定義到矩陣面板中,成為一個動態混音器。另外,濾波器路由按鈕不能被定義到矩陣中,實際上Matrixbrute所有的按鈕都不能以數控參量的形式在矩陣面板中被定義為MOD物件。

由振盪器產生的信號經過混音器後會直接送入濾波器中,其間我們可以為其設置不同的路由,這點同樣適用於噪波發生器和外接音訊信號。Matrixbrute提供了兩個濾波器,四個路由形式:任意一個、同時有、同時無。

濾波器

Matrixbrute提供了兩個濾波器:Steiner Filter和 Ladder Filter。這兩個不同特點的濾波器大致可以表述為:VCF-1的掃頻行為給人的感覺會更“敏感”,具有更多的“掃頻可察覺性”,即便是一些本身對濾波掃頻不敏感的音色;VCF-2可以使volume在很高的resonance水準下仍然顯得很飽滿,而不像一些其他合成器上面出現較為明顯的類似諧波衰減的感覺。兩個濾波器都具有Slope的切換以及個人非常喜歡的Drive。

對於Brute Factor這個神奇功效,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研究,個人初步覺得有點像一個借用了各種Taps結構的補償回路,在與截止點相關的幾個點上反復進行波形補償(這個補償應該是很複雜的),波形增加導致的音高增加好像故意被限制到一個有著不同敏感度的頻域內。這個確實不好形容,可引起的變素確實很大,建議較好想辦法弄到實物實際感受下。

VCF-1除了低通、帶通、高通比VCF-2還多了一個點阻,一般較窄的帶阻在掃頻過程中敏感性並不突出,需要在音色結構上配合,估計這也是VCF-1多了一個點阻的因素。其中,Master Cutoff是對兩個濾波器截止頻點的共同控制。兩個濾波器的路由方式:定序串聯和並聯。

預設面板與包絡

預設面板的Panel可以在包括電位器和編碼器的“數控的預設參數”和“即時面板參數”之間切換。按住Panel然後旋轉任一旋鈕可以清零參數。

包絡ENV-1對應VCF的 Master Cutoff,ENV-2對應VCA,ENV-3只允許在矩陣面板中自由對應,超出矩陣無效。另外,ENV-3的五個推子都可以分別獨立的作為MOD物件被定義到矩陣面板中。ENV-1和ENV-2的速度推子在ENV-3中變成了Delay,其作用是對鍵盤的延遲生效。

低頻振盪器

LFO-1和LFO-2在波形上一樣,都可以與音序同步,LFO-1的Phase可以調節觸發點的初始相位,LFO-2的Delay可以調節觸發點的漸進延時。Retrig定義了觸發與LFO的關係:off使LFO週期持續進行,Single使LFO在每次觸發的一個週期重置相位,並且只運行一個週期。Multi使LFO在每次觸發的一個週期重置相位,從第二個週期開始一直持續進行。LOF-3在VCO-3面板中,上面已說。

互調與同步

VCO之間可以作FM處理也可以同步,同時VCF也能被modulate。同步後的音高和諧波配合VCO的音高粗調和細調可以產生很豐富的變化,尤其是加入FM後。

複音與雙分鍵盤模式

單複音、三複音和其他合成器差不多,雙分鍵盤模式原理我按照官方說明書加工了下,直接上圖會比較明瞭:

按照官方的意思,右邊部分適合玩旋律,所以pitchbender被設置到鍵盤的右邊部分。

輪與宏控制

在雙分鍵盤模式下,左右部分的鍵盤可以有不同的八度升降。可根據音高或鍵序來定義優先順序。四個宏控制旋鈕可以把多個數控參量綜合為一個參量集合,一個旋鈕控制多個旋鈕,非常方便。

效果器

Matrixbrute配置了五種常見的效果器:立體延時、單聲延時、合唱、鑲邊、混響,同時只能選擇其中一個。Fine Tune可以被MOD。 音序與琶音

音序和琶音與其他合成器類似。音序器自身可以儲存256個音序設置,可在不同預設中自由存取。較大64 Step,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調整。Step之間不能跳躍,每步皆可以調整MOD開閉、滑音、重音、音高。如果同時按下Sequencer與Arpeggiator按鍵,會進入“Matrix Arpeggiator”模式,音序器下面十二排方鍵會成為3組八度調節按鍵。Rate、Swing、Gate不能被定義到矩陣MOD物件中。

Matrix矩陣

這大概是這台合成器最顯著的特點了,估計很多用戶買它的因素中,這個矩陣占了很大比重。它給音序和MOD帶來了非常直觀的對話模式。這個矩陣介面的出現,在交互度方面無疑超越了很多同類合成器。當然,這也分人的操作風格,一些更傾向沉寖在彈奏于已經設置滿意後音色的朋友,也許這個矩陣的功能並不能充分利用。不過對一些希望有較為互動的MOD過程,在把玩過程中經常伴隨著MOD這一行為的用戶而言,這是個利器。

有時候玩一些其他的合成器,個人感覺在一條小顯示器上分配MOD的操作無論怎樣熟練,仍然有一種類似管理和整理的錯覺,就像在查閱整理某種分條列項的文獻一樣。要麼熟練的一陣劈裡啪啦的設置,要麼乾脆弄好了偶爾動一動,如果MOD是一經常行為,還有點束手束腳,從交互角度而言,總有一種類似折騰的成分在裡面。個人覺得這個矩陣面板有效改善了這一問題。所見即所得,一鍵搞定,方便的同時,還可以有很多新的玩法。

矩陣左邊的縱向清單顯示了MOD源,上面的橫向清單顯示了MOD物件。其中,橫向列表最右邊的四個圓鍵可以自訂MOD物件,它不僅可以定義推子和旋鈕,並且可以對矩陣中的任意方鍵進行再定義,最多可以進行四次。例如:我們可以用LFO-1去MOD振盪器2的音高,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矩陣交叉點,接著再用LFO-2去MOD這個交叉點,這又產生一個新交叉點,再用Seq Mod去MOD這一新交叉點,依此類推。四個自訂MOD對象是夠還是少,這就分人了。另外,矩陣方鍵的行為過程,不能被錄為參量被定義為MOD物件。

矩陣有三種模式:Preset模式、Seq模式、Mod模式。在Preset模式中,存取預設非常方便,仍是所見即所得,一鍵搞定。在Seq模式下,16*4的音序器操作非常直觀,每一步都可以進行豐富的設置,其運行方式已經接近於獨立音序器了,既可以“矩陣方鍵+鍵盤”寫入,也有傳統的直接鍵盤寫入。 CV介面

Matrixbrute的音序和琶音不能被外部CV驅動。按照官方設定的從Gate input輸入的CV,仍然是要配合振盪器音高輸入的CV使用。

從上圖看,其實這樣的CV配置,對於一個獨立綜合性合成器而言已經很豐富了,而且這樣的分配也是較合理的。對於喜歡搗鼓CV各種屬性的使用者而言,想必也沒必要把MIDI與CV的全部關係直接做到Matrixbrute本體上。一般而言,在成本控制範圍內,有這幾個來自Matrixbrute的典型CV介面,Matrixbrute也就盡職盡責了。只是,我們不能按照Eurorack Moular的重度Modulation來要求,有幾個主要特性CV其實也就可以找到Matrixbrute的精密準確定位了。

12個CV介面和矩陣面板中的前12個MOD物件一樣,並且從左至右的排序也一樣,插拔CV可以很方便的參考矩陣上方的MOD物件名稱來進行。每組CV均有Input和Output,你可以用矩陣面板MOD來自Matrixbrute內部和外部的這12個變數。

對於同組CV,例如VCO-1的音高,外部介面與內部的邏輯結構如圖所示。

這個結構其實合理,只不過沒有切換功能。CV Output輸出本機內部的信號,與CV Input相關聯的信號不進行CV Output,進出之間關係獨立。例如想把外部CV收進Matrixbrute進行加工後再託盤CV輸出是不行的。上圖中的下排三種方式犯不著在Matrixbrute內部進行,直接到外部處理吧。

在有CV輸入的情況下,例如Pitch,由於雙分鍵盤模式的左邊鍵盤是用的VCO-3,Matrixbrute左邊的音序或琶音可以配合右邊的CV。VCO-1的Pitch、Ultra、PW、Metal的CV Output可以輸出MOD後的部分,但不包括前面板對應的旋鈕。

作者:趙沐,Philosophy Ω MATH。成都神數哲文化機構主理人,從事電子音樂編曲11年。目前從事母帶和編曲工作,在進行的個人專案:模組合成器開發、電子音樂VR開發,網易雲:http://music.163.com/#/artist?id=12138425

音平商城 - 國內外500品牌數萬款音訊產品任您選購

———— 玩音樂 上音平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