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化改革,讓衢州教育發展更平衡、更充分

呂汶

深化教育改革, 在新征程中解決教育主要矛盾

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聯繫教育,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體現在對“讀好書”的期盼, 而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充分確實存在。 在一定的區域, 教育發展不平衡的主要是教育資源的差距, 包括軟體與硬體, 軟體主要指的是師資力量等, 硬體主要指的是學校基礎建設。 就衢州而言, 新的偉大征程中首要解決的就是與全省同步實現教育現代化。

要解決這個主要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 改革的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品質, 創新是改革的精髓, 只有扎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堅決破除一切頑瘴固疾”、“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用自我革命的意志,

才能在新征程中解決主要矛盾,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朱雲福 (市教育局副局長)

讓衢州教育發展更平衡、更充分

十九大報告總攬全域、氣勢恢宏, 思想深邃、內涵豐富, 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引和方法指導。

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一變化, 是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 對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要讓教育發展更平衡更充分。

報告中響亮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奮, 備受鼓舞。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意味著黨和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的投入, 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讓優質教育資源流向農村, 從根本上改善農村教育, 不斷縮小城鄉辦學差距,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只有努力優化城市內部、城鄉之間、鄉村之間的教育資源分佈, 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我們全市教育系統要在繼續推動衢州教育發展的基礎上, 制定規劃、採取措施, 著力解決好衢州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努力提升教育品質, 讓衢州教育發展更平衡更充分, 更好滿足衢州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徐聰慧 (市教育局機關黨委副書記、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

用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 指導實踐

10月18日, 我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開幕式上所作的工作報告, 認為報告“接地氣、惠民生、求創新、謀發展、繪藍圖”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與期盼, 非常鼓舞振奮人心。 自己作為機關黨委副書記在下步工作中:一要迅速行動, 帶頭抓好學習貫徹。 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 努力走在前到, 做出表率;二要精研細讀, 深刻領會精神實質, 自覺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三要搞好結合,

學以致用。 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與做好本職工作超前謀劃明年工作相結合, 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開花結果。

方美花 (衢州一中黨委書記)

不忘教育之本, 傳承文化、推進文明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將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強調“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無疑是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盞指路明燈。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立德樹人,根本目的在於傳承文化,推進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先行。從教者,任何時候都不可忘記教育之本。忘記教育之本,就會迷失教育的方向,就會戕害一代學子,甚至貽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歷經百十年滄桑巨變的衢州一中人,深知教育為本的重要意義,在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大好形勢下,一定會凝心聚力,眾志成城,堅定地朝著一切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前進;一定會不遺餘力,做細做實,繼續辦好讓衢州人民滿意的一中!

程衛東 (衢州二中黨委書記)

貫徹十九大精神,加強學校党的建設

習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基層學校黨委,要把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及會議精神作為今後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在全面學習深入鑽研上下功夫,在領會精髓把握實質上下功夫,在聯繫實際推動工作上下功夫,不斷加強學校党的建設,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引領廣大黨員教工為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創新人才培養、提高教育品質而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祝秋清 (衢州中專黨委書記)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我們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引導教育戰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育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打牢、增強了學生們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當前,衢州中專黨委正以“名書記工作室”領銜,落實兩個主體責任,踐行“五匠”精神(鐵匠精神,敢於碰硬、勇於擔當;木匠精神,崇尚正義、公平公正;泥匠精神,抹平傷痕、化解矛盾;篾匠精神,入細入小、一絲不苟;漆匠精神,個人出彩、團隊創優),堅守“六線”約束(堅守“六條”底線。上接天線不落伍,關注時政知曉天下;站牢中位線不偏斜,政治立場堅定鮮明;勾勒天際線不扭曲,做好教育人生規劃;比對等高線不失衡,為人處世從容豁達;開闢新航線不停滯,咬定目標敢於拼搏;守牢警戒線不含糊,嚴守規矩保持定力),打造“一廊一圈”党建特色文化,搭建智慧黨建平臺,完善黨建規範體系,開展“三創”活動(創“忠誠、大氣、能幹、和諧”領導班子,創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創省首批中職名校),我們有信心將衢州中專黨委打造成衢州中小學黨建示範點,讓黨的教育方針落地,助黨的教育事業騰飛。

楊治平 (市工程技術學校黨委書記)

黨建帶團建,培養具有共產主義情懷接班人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強党的政治領導,不斷提高党的建設品質。堅持党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相統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感到党的領導在學校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責任。下一步,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總書記報告中的講話精神,加強學校黨建工作,全面從嚴治黨,發揮好黨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做好“黨建帶團建,培養具有共產主義情懷接班人”的主題活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樹人,完成黨和國家賦予學校的教育使命。

魯玲 (市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

打造教育鐵軍,譜寫教育新篇章

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標新要求,我們要堅決把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用十九大精神統一黨員幹部和教職員工的思想和行動,做好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工作;堅定信念,堅持以文化自信提升教育品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實驗教育鐵軍,奮力譜寫教育新篇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品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新時代教育發展新跨越。

王炳洋 (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

聾健融合、普特融合,融入社會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發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聲音振聾發聵,擲地有聲,為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吹響了衝鋒號。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者,一定要自足實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融•和”核心文化為引領,開展聾健融合、普特融合、融入社會的教育;宣導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自食其力、融入社會的能力,為特殊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鄭友民 (衢州高級中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十九大期間,我參加為期三個月的“浙江省中小學名校長赴新加坡研修項目”學習,身在異國他鄉,更有別樣心情。因為有比較,所以就有更深切的感受。在課堂上,幾乎每位新加坡教授都要和我們談新加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聯繫十九大報告強調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強烈感受到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為一名教育人,我們更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用走心的方式,努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變成全體師生的日常行為準則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吳水洋 (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要進一步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

對照老百姓對“美好教育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需要進一步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要繼承和弘揚“因材施教”理念,切實尊重教學工作的專業性,提升育人工作的專業度,努力實現“大智育人”;要樹立大教育品質觀,在夯實以智育為主要評價標準的現實教學品質同時,切實重視包括德育、體育、美育在內的整體育人品質,形成教育各環節、各領域、各因數的良性互動閉環;要推動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內的“大教育”體系建設,給每個學生家庭提供充足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門辦學,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課程資源,使學校教育不再獨木難支、孤掌難鳴,不再成為“孤島”和“飛地”;要加快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現教育治理變革,理順影響教育發展的各種關係,減少制約師生成長的各種羈絆和不合理負擔,創設讓校長“靜下心來辦學”、讓老師“潛下心來育人”的教育生態和社會環境。新時代從事教育工作,既需要大愛,又需要大智慧。我們應堅定衢州人的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立足“大愛育人”的基礎和優勢,同時下決心重視和推進“大智育人”這一新增長極,形成衢州教育事業的騰飛兩翼,主動響應和滿足“衢時代”三衢百姓對美好教育生活的追求。

點贊、留言、轉發,是對三衢最好的鼓勵!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將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強調“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無疑是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盞指路明燈。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立德樹人,根本目的在於傳承文化,推進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先行。從教者,任何時候都不可忘記教育之本。忘記教育之本,就會迷失教育的方向,就會戕害一代學子,甚至貽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歷經百十年滄桑巨變的衢州一中人,深知教育為本的重要意義,在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大好形勢下,一定會凝心聚力,眾志成城,堅定地朝著一切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前進;一定會不遺餘力,做細做實,繼續辦好讓衢州人民滿意的一中!

程衛東 (衢州二中黨委書記)

貫徹十九大精神,加強學校党的建設

習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基層學校黨委,要把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及會議精神作為今後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在全面學習深入鑽研上下功夫,在領會精髓把握實質上下功夫,在聯繫實際推動工作上下功夫,不斷加強學校党的建設,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引領廣大黨員教工為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創新人才培養、提高教育品質而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祝秋清 (衢州中專黨委書記)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我們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引導教育戰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育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打牢、增強了學生們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當前,衢州中專黨委正以“名書記工作室”領銜,落實兩個主體責任,踐行“五匠”精神(鐵匠精神,敢於碰硬、勇於擔當;木匠精神,崇尚正義、公平公正;泥匠精神,抹平傷痕、化解矛盾;篾匠精神,入細入小、一絲不苟;漆匠精神,個人出彩、團隊創優),堅守“六線”約束(堅守“六條”底線。上接天線不落伍,關注時政知曉天下;站牢中位線不偏斜,政治立場堅定鮮明;勾勒天際線不扭曲,做好教育人生規劃;比對等高線不失衡,為人處世從容豁達;開闢新航線不停滯,咬定目標敢於拼搏;守牢警戒線不含糊,嚴守規矩保持定力),打造“一廊一圈”党建特色文化,搭建智慧黨建平臺,完善黨建規範體系,開展“三創”活動(創“忠誠、大氣、能幹、和諧”領導班子,創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創省首批中職名校),我們有信心將衢州中專黨委打造成衢州中小學黨建示範點,讓黨的教育方針落地,助黨的教育事業騰飛。

楊治平 (市工程技術學校黨委書記)

黨建帶團建,培養具有共產主義情懷接班人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強党的政治領導,不斷提高党的建設品質。堅持党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相統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感到党的領導在學校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責任。下一步,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總書記報告中的講話精神,加強學校黨建工作,全面從嚴治黨,發揮好黨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做好“黨建帶團建,培養具有共產主義情懷接班人”的主題活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樹人,完成黨和國家賦予學校的教育使命。

魯玲 (市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

打造教育鐵軍,譜寫教育新篇章

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標新要求,我們要堅決把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用十九大精神統一黨員幹部和教職員工的思想和行動,做好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工作;堅定信念,堅持以文化自信提升教育品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實驗教育鐵軍,奮力譜寫教育新篇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品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新時代教育發展新跨越。

王炳洋 (市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

聾健融合、普特融合,融入社會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發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聲音振聾發聵,擲地有聲,為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吹響了衝鋒號。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者,一定要自足實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融•和”核心文化為引領,開展聾健融合、普特融合、融入社會的教育;宣導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自食其力、融入社會的能力,為特殊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鄭友民 (衢州高級中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十九大期間,我參加為期三個月的“浙江省中小學名校長赴新加坡研修項目”學習,身在異國他鄉,更有別樣心情。因為有比較,所以就有更深切的感受。在課堂上,幾乎每位新加坡教授都要和我們談新加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聯繫十九大報告強調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強烈感受到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為一名教育人,我們更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用走心的方式,努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變成全體師生的日常行為準則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吳水洋 (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要進一步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

對照老百姓對“美好教育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需要進一步解決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要繼承和弘揚“因材施教”理念,切實尊重教學工作的專業性,提升育人工作的專業度,努力實現“大智育人”;要樹立大教育品質觀,在夯實以智育為主要評價標準的現實教學品質同時,切實重視包括德育、體育、美育在內的整體育人品質,形成教育各環節、各領域、各因數的良性互動閉環;要推動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內的“大教育”體系建設,給每個學生家庭提供充足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門辦學,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課程資源,使學校教育不再獨木難支、孤掌難鳴,不再成為“孤島”和“飛地”;要加快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現教育治理變革,理順影響教育發展的各種關係,減少制約師生成長的各種羈絆和不合理負擔,創設讓校長“靜下心來辦學”、讓老師“潛下心來育人”的教育生態和社會環境。新時代從事教育工作,既需要大愛,又需要大智慧。我們應堅定衢州人的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立足“大愛育人”的基礎和優勢,同時下決心重視和推進“大智育人”這一新增長極,形成衢州教育事業的騰飛兩翼,主動響應和滿足“衢時代”三衢百姓對美好教育生活的追求。

點贊、留言、轉發,是對三衢最好的鼓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