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有經歷過“走教”的老師,一定都很幸福吧

“老師, 你們感覺學校的新校區怎麼樣呢?”

教師甲:“咱們這個新校區, 風景優美, 景色怡人, 空氣清新, 鳥語花香, 地表植被覆蓋很好, 山坡丘陵把噪音都隔絕在外, 真乃世外桃源啊!”

教師乙:“我給你翻譯下啊, 他的意思就是, 遠離社會, 感受不到城市的氣息;交通不便, 上下班很麻煩, 奔波在路上很疲憊, 消耗了教學和科研上的精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隨著高校大規模擴招的進行, 除了師資隊伍、實驗條件、圖書資料等短缺外, 校區也急需擴大土地面積。 為此, 不少大學選擇建設新校區甚至是異地辦學。

當新校區建成後, 由於學校師資力量缺乏, 預算經費不足, 老校區的老師們又不得不承擔起新校區的工作任務, 住在老校區附近的老師該如何快速地去新校區上班?這便成了老師不得不面對的新問題。

老師們在上班途中都是以什麼姿勢與時間賽跑?也許是這樣的……

瞬間移動?這當然只能在夢裡

看表, 掐點, 出門, 這才是趕班車的正確姿勢

上班路上我在想什麼:教案、申報材料、實驗、C刊……

@天命難違:學校每天有多趟班車在主校區與其它校區之間來往, 如果是上午第一節課, 我往往要早上5點起床乘學校班車才能按時趕到。

@聚散在風中:我是開車去上班的, 事實上也沒有輕鬆多少。 如果早上第一節開始上課, 那我需要清晨6點起床。

@墨韻:我每天要搭乘1個多小時地鐵到大學城上課, 經常都是匆匆忙忙趕到學院處理事務, 真是心累啊。

@JUDY:新校區和老校區隔了很遠很遠,

沒有直達的地鐵或公交, 最快的公交換乘也接近2小時。 新校區沒有建好教師公寓, 不但來上課要趕學校班車, 下課了也得著急離開教室趕校車。 如果剛好上午下午都有課, 中午只能留在新校區了。

@wangya: 每天早晨7點20分, 大巴車準時出發, 去往郊區的新校區, 如果路況良好, 班車可以在八點半之前趕到, 開始上午的第一節課。 問題來了!去年, 由於連續下了幾天的雪, 考慮到行車的安全問題, 學校臨時取消了上午的兩節課!留我在風中淩亂, 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看來, 用下圖可以精准描述以上老師的心情了。 ↓↓↓

當然了, 學校也不是放任不管, 在瞭解到老師的困難後, 為方便老師的工作, 一些學校在分校區附近建設公租房, 老師們可以以較低房費租住;還有學校鼓勵分校區教職員工在本地租房, 並發給足額的住房補貼, 以減輕老師們往返奔波的勞累。

麥可思-中國高校工作吸引力調查結果顯示, 在同等工作條件下, 大學提供“除公積金以外的住房補貼、教師宿舍或購房優惠(62%)”對老師來說更具有吸引力。

新校區VS老校區,老師肯定願意選擇老校區。因為老校區設施完備、福利好、生活便利,有的大學甚至有幼稚園、小學,完全能為老師減輕家庭負擔。所以,老師當然願意在這裡工作。

穩定輕鬆的工作環境誰不想要呢?但是,當學校需要老師為進一步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時,任勞任怨的老師們還是硬著頭皮上了。

所以,大學的分校區建設一定要多加考慮教職工的工作環境,儘量給“趟水過河”的老師鋪好橋樑,或者提供船槳。據瞭解,有不少老師在這個校區上課,但是科研所需實驗設備卻被佈局到了另一個校區,只能趕到另一個校區做實驗;在多校區辦學過程中,如果長期依靠居住在主校區教師來回奔波教學,不可能取得高水準的辦學效果。

學術人有一種習慣思維,作為一個學者他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學術辦公空間,這對於老師的學術成長及與學生互動交流很有幫助。老師們都渴求著一種更加寬鬆自在的學術環境,能在疲憊的時候給心靈松個綁;老師們也有家有親人有朋友,也不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主義者。

畢竟,換個角度來看,服務社會也已成為高校的一個重要功能,偏安一隅的校區即使新了、面積大了,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學術氛圍也是不行的。如果大學新校區變成了只有白天才能看到老師的影子,晚上只有學生存在的這樣一個環境,這對學校的長遠發展來說,也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

新校區VS老校區,老師肯定願意選擇老校區。因為老校區設施完備、福利好、生活便利,有的大學甚至有幼稚園、小學,完全能為老師減輕家庭負擔。所以,老師當然願意在這裡工作。

穩定輕鬆的工作環境誰不想要呢?但是,當學校需要老師為進一步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時,任勞任怨的老師們還是硬著頭皮上了。

所以,大學的分校區建設一定要多加考慮教職工的工作環境,儘量給“趟水過河”的老師鋪好橋樑,或者提供船槳。據瞭解,有不少老師在這個校區上課,但是科研所需實驗設備卻被佈局到了另一個校區,只能趕到另一個校區做實驗;在多校區辦學過程中,如果長期依靠居住在主校區教師來回奔波教學,不可能取得高水準的辦學效果。

學術人有一種習慣思維,作為一個學者他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學術辦公空間,這對於老師的學術成長及與學生互動交流很有幫助。老師們都渴求著一種更加寬鬆自在的學術環境,能在疲憊的時候給心靈松個綁;老師們也有家有親人有朋友,也不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主義者。

畢竟,換個角度來看,服務社會也已成為高校的一個重要功能,偏安一隅的校區即使新了、面積大了,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學術氛圍也是不行的。如果大學新校區變成了只有白天才能看到老師的影子,晚上只有學生存在的這樣一個環境,這對學校的長遠發展來說,也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