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小學課本竟是在培養旅行家!這些書中的名勝,你都去過嗎?

去過那麼多地方, 你是否想過自己為什麼那麼熱愛旅行?也許你萬萬沒想到——愛旅行的基因, 在你讀二年級的時候就被植入了。

近日,

小旅君發現了塵封已久的小學課本。

閑來無事,

重新翻了12本小學語文一遍,

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愛旅行了!

原來我們的小學課本,

不僅是教人讀書識字的,

還是用來從小培養旅行家的!

12冊課本裡竟然有這麼多風景名勝,

原來, 我們愛旅行的基因,

從二年級開始就被植入了!

北京

首都北京風光, 是小學語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北京》、《頤和園》、《長城》、《盧溝橋的獅子》等等, 重讀了課文你會明白為什麼全國各族人民, 都會想去北京看看。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 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央, 紅牆、黃瓦, 又莊嚴, 又美麗。 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 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 《北京》

“登上萬壽山, 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 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蔥郁的樹叢, 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 正前面,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 綠得像一塊碧玉。 ”—— 《頤和園》

“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 沒有起重機, 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 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 —— 《長城》

“北京有句歇後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

'這座獅子多得數不清的橋, 建於1189年。 這是一座聯拱石橋, 總長約266米, 有281根望柱, 每根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要不仔細數, 真是數不清呢。 ” ——《盧溝橋的獅子》

黃山

“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也許我們對黃山的第一印象不是那著名的迎客松, 而是遍佈黃山的奇石。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它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的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黃山奇石》

日月潭

第一次跨越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時,大概每個人都會有“日月潭情結”。為什麼在臺灣地區開放自由行後,日月潭如此受歡迎?答案就在……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日月潭》

葡萄溝

這篇文章,讓我們知道吐魯番除了有寸草不生的火焰山,還有一個盛產水果的葡萄溝。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葡萄溝》

趙州橋

這座有著1400年歷史的國寶 ,不僅跨越了洨河的鴻溝 ,也跨越了代溝 ,無論你是生於50年代,還是新世紀的00後 ,肯定都學過這篇課文。

“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趙州橋》

廬山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為了詩仙李白為廬山寫的金句,而心生嚮往。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趵突泉

有時候踏上一段旅程只需要一個理由,這三個千百年來躍動不息的泉眼,成了多少人去濟南的理由呢?

“在西門外的橋上,便看見一溪活水,清淺,鮮潔,由南向北流著。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來的。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桂林

第一次坐上灕江的遊船順流而下,兩岸的美景如卷軸畫般慢慢展看,原先在課文中規規矩矩的方塊字馬上變得鮮活起來。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桂林山水》

小鳥天堂

代表廣東呈獻給全國學童的景觀,不是廣東的名山大川,而是巴金筆下的小鳥天堂。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只。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鳥的天堂》

這些課文在小時候,

也許代表著學業壓力,

然而,可能連我們也沒想到,

這些課文中出現過的美景,

在十幾二十年後,

竟影響了我們的旅行決策。

這些課文中的名勝,

你去過多少個呢?

除了上面這些,

你還記得哪些課本裡的美景呢?

在文末留言和小旅君聊一聊吧~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它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的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黃山奇石》

日月潭

第一次跨越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時,大概每個人都會有“日月潭情結”。為什麼在臺灣地區開放自由行後,日月潭如此受歡迎?答案就在……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日月潭》

葡萄溝

這篇文章,讓我們知道吐魯番除了有寸草不生的火焰山,還有一個盛產水果的葡萄溝。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葡萄溝》

趙州橋

這座有著1400年歷史的國寶 ,不僅跨越了洨河的鴻溝 ,也跨越了代溝 ,無論你是生於50年代,還是新世紀的00後 ,肯定都學過這篇課文。

“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趙州橋》

廬山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為了詩仙李白為廬山寫的金句,而心生嚮往。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趵突泉

有時候踏上一段旅程只需要一個理由,這三個千百年來躍動不息的泉眼,成了多少人去濟南的理由呢?

“在西門外的橋上,便看見一溪活水,清淺,鮮潔,由南向北流著。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來的。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桂林

第一次坐上灕江的遊船順流而下,兩岸的美景如卷軸畫般慢慢展看,原先在課文中規規矩矩的方塊字馬上變得鮮活起來。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桂林山水》

小鳥天堂

代表廣東呈獻給全國學童的景觀,不是廣東的名山大川,而是巴金筆下的小鳥天堂。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只。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鳥的天堂》

這些課文在小時候,

也許代表著學業壓力,

然而,可能連我們也沒想到,

這些課文中出現過的美景,

在十幾二十年後,

竟影響了我們的旅行決策。

這些課文中的名勝,

你去過多少個呢?

除了上面這些,

你還記得哪些課本裡的美景呢?

在文末留言和小旅君聊一聊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