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鑽石是個世紀大騙局,我到現在才知道……

鑽石恒久遠, 一顆永留傳。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 後知後覺這句話的真味。

我們以為, 它的意思是:啊!美麗的鑽石!你永遠的尊貴稀有,

你將永恆不滅, 代表永恆的愛情和無限的忠貞!

但實際上, 它的意思是:哼!騙人的鑽石!你一旦離開賣場, 就立刻鳳凰變雞。 你註定只能永久留傳, 因為無法把雞再當鳳凰賣回去!

我對鑽石認知的轉變, 源於一個視頻adam ruins life‘s greatest pleasures(亞當毀三觀), 看完震驚之餘, 又在網上泡了一天搜索各種資訊, 最終完成這個轉變。

原來, 我腦子裡預裝的那些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 真的無法經起細細的考量。 那些諸如“鑽石稀缺所以貴, 鑽石一定會升值, 鑽石比金銀高檔, 又臭美又值錢, 真是顯擺和裝十三的利器, 投資保值, 結婚必備”, 凡此種種, 都是長年累月被各種有形無形廣告洗腦的結果。

實際上, 鑽石的真正價值根本就沒那麼高, 它也沒那麼稀缺,

它也不是什麼真正的傳統, 所有這一切都只是鑽石廠家70餘年的行銷結果。 就像雙十一, 憑空造出來, 很火很破財。

我是如何被不知不覺洗腦的?和孩子交流, 帶給我的啟示。

我是如何被洗腦相信這些的?廣告竟然有那麼大作用?我是真不願相信, 自以為理性的自己, 抗忽悠能力這麼弱, 讓我情何以堪, 以後怎麼能夠繼續和學生吹牛, 鼓勵他們科學學習有助於防忽悠。

鑒於檢討自己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我把目光投向了小悠同學, 9歲不諳世事純情小男孩, 平時幾乎不看電視(但是會上網), 應該還沒有被各種奢侈品廣告洗腦吧?趕緊把正疲于作業的小朋友叫過來:那位同學, 歇一歇吧, 順便接受一下採訪。 以下為原生態的採訪實錄:

我:這位小友, 你知道鑽石嗎?

自以為未來會成科學家的小孩投來鄙視的一瞥:當然!

我:你覺得鑽石是什麼?

科學家(自信滿滿):是碳!

我:不不不, 我的意思是你對鑽石的感受是什麼?比如好不好看, 貴不貴。 。 。 。

科學家(迷惑的):……嗯?好看, 貴。

我:為什麼會貴呢?

科學家(確定的):因為鑽石是特殊的碳, 少啊!物以稀為貴!它又好, 好東西就貴!

我:說說看鑽石怎麼好?

科學家:好看。 顯得自己很有錢。

我:你覺得鑽石會越來越貴嗎?

科學家:不會!我們以後可以自己造鑽石, 把普通的碳壓成鑽石, 最後鑽石太多了拿來燒火, 哈哈哈~~(迷之歡樂)

我:你那是人造鑽石……天然鑽石會不會越來越貴?

科學家:那應該。 它越采越少了啊。

我:你覺得鑽石貴, 那你從哪裡得到這個印象的呢?

科學家:偵探書上講的, 有個小偷偷鑽石, 然後大偵探就趕緊去破案, 你看小偷要是偷鉛筆, 大偵探肯定不會來。 所以鑽石很貴!

我:有道理……很多女人認為結婚必須買鑽戒, 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科學家(不感興趣):買吧, 省得吵吵。

我:最後一個問題啊, 完了你繼續寫作業。 鑽石其實並不稀少, 而且容易合成, 人工鑽石和天然鑽石也沒什麼本質不同, 這樣你覺得天然鑽石還有價值嗎?

科學家:沒價值!就是看一看, 有啥價值?

訪後感言:對廠家來講, 果然是洗腦要趁早。 對我們來講, 防忽悠, 也要從孩子抓起!9歲孩子, 對鑽石的認知, 已經和我差不多了, 誰能想到看過的書、電影, 新聞故事中, 隱藏著無數的暗示?只是看一本偵探書, 就導致未來的鑽石客戶, 開始自覺排隊, 可真是最上乘的廣告……大象無形, 此言不虛!

不過, 後來有空我們繼續討論, 小悠決定, 如果女朋友要買鑽石, 就給她看看這篇文, 好讓她不受騙。 我則告訴他, 還有這麼一個笑話。 從前有一理工耿直男吐槽:花那麼多錢買石頭這麼傻缺的事, 為什麼要做?他女朋友的第一反應:你居然不能為我當一次傻缺?在你眼裡我還不如一塊石頭!你猜那男的能怎麼辦?

所以,一旦被時代大潮裹挾,清醒者也只能是螳臂當車的唐吉厄德……

說回來,鑽石到底珍不珍貴?保不保值?一個廣東賣家的怒吼很說明問題

2009年10月1日我在深圳華強北免稅珠寶店買了一顆鑽戒,原價5240元,國慶日日折後價是3930元。 廣東省檢證書:圓形鑽,鑽石重0.169CT,I-J色,總品質:1.59g,VVS淨度,G18K金鑲嵌,台寬比53.0-66.0,亭深比41.5-45, 可見八箭八心。

今年8月,我準備把這個鑽戒賣掉,這段時間鑽石一直漲價,我這應該比以前貴了吧!

但是,跑遍了各大珠寶金行,都不回收鑽石!

我又跑到當初買的那家店去問,店長建議不要賣,很便宜。多便宜?那家師傅往電子稱上一稱,用計算器算了算,700元!我問怎麼算出這個價格的?他說成本就這麼多!我靠,我徹底崩潰!憤然離開了!

我又跑到茂業百貨維修珠寶的店,問他們要不要鑽戒,他們也是電子稱上稱,然後說幾百元錢的東西!

可惡的奸商啊!!這輩子我都不會買鑽石了,買來有什麼用呢?平時又不經常戴,難道買回來看嗎?你花了很多錢買回來的鑽石,在你需要用錢的時候,變不了現,再多的錢買來,賣不出的時候就一文不值!!

以前,我們普遍認為鑽石是一種感情投資,同時也可以作為金錢投資。但實際上,鑽石銷售商,從來沒有承諾鑽石保值,也沒說鑽石是投資,更不鼓勵開闢二手市場,事實上二手市場的價格也是他們定的。鑽石的零售高價來自壟斷,虛火太多,實際價值遠遠低於零售價,也就是因此,才出現了上面的例子。

這不是特例。早在70年代,鑽石賣得紅紅火火,歐美就有人想到了鑽石的保值問題。檢驗結果是:無論長期短期持有,都很難賣,最後出售價格跌掉三分之二。而且,實驗中的珠寶行全都拒絕回購鑽石,甚至拒絕報價。真實原因是,回收價格低的可笑,只能羞辱客戶,敗壞鑽石的公眾印象,這種事怎麼能做?

可是,我們平常人看到的故事,不是這樣的。我們看到新聞或電影裡,富人們忙著買鑽送女人送女兒,跨國大盜想著法子比賽誰擅長偷鑽石。比如我剛看到梁朝偉結婚送劉嘉玲12克拉170萬的鑽戒,又看到巨富劉鑾雄豪擲4.8億買巨鑽送女人送女兒。那些故事也許不假,但我們需要明白,人家經手的鑽石不是我們見到的鑽石,是真正罕見的鑽石,除了名字,和市場上成千上萬的小石頭幾乎沒有共同點。

所以呢,鑽石可以買,但要有覺悟:不是保值、不是投資,是圖開心,是顯示地位和存在,是與下層階級切割。這樣就不會像廣東那哥們,賣不出去氣得要崩潰。

與鑽石的一買就貶比較,傳統的金子才是真正的稀有,硬通貨,金價很少會象鑽石這樣上演過山車遊戲,出門就回不去。金銀天生是貨幣。以前看戲的時候,常見古代的小姐們,到困難時期,把自己的金銀首飾拿去救急,有奇效。放到現在,面對一堆鑽石,只有哭的份兒,戲都沒法演了。

鑽石稀有嗎?

《上乘珍品和珠寶的道·鐘斯 歐文指南》中指出:鑽石比其他具有寶石質地的有色石頭更加普通。它們僅僅是被人感覺好像更為稀有。

在100多年前,鑽石僅在印度和巴西發現,每年寶石級鑽石產量只有幾公斤,那時確實稀少。

鬥轉星移,時移世易。1870年,南非首先發現了巨大鑽石礦,產量以噸計。後來蘇聯、納米比亞,澳大利亞、波札那等地陸續發現了大量鑽石礦。據說,鑽石至少夠地球人用3000年。所以,鑽石稀缺嗎?對比起來,我倒覺得煤炭更稀有,再過100年,全世界的煤就快燒光了。

既然不稀缺,為什麼現在還能以稀缺為賣點呢?這就是關鍵了。鑽石礦的發現,引發當時英國投資人的擔憂。1888年,英國商人羅德斯索性買下絕大部分礦山,把它們合併成一個公司De Beers,從此就開始了控制產量,維持公眾對鑽石稀缺的印象的各種運作。

在其後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De Beers控制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鑽石生產,和全球的鑽石交易,它因此擁有了鑽石領域至高無上的話語權,他說稀少,那就稀少,不稀少也稀少。

鑽石本已經不稀缺,再考慮另一個因素:鑽石恒永遠,賣出的鑽石自然不會消亡(全球已經有5億克拉砸在個人手裡),再說鑽石稀缺這句話,真不敢相信。私人鑽石存量巨大,對新鑽石市場充滿威脅,如果允許自由交易,鑽石價格一定會崩盤。那鑽石價格為什麼還沒有崩盤?

實際上,De Beers公司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從1953年就開始思考對策,並成功實施了兩個策略,讓鑽石永留傳而不會進入市場流通:

策略1:讓鑽石擁有者認為,鑽石中含有的感情那是無價的哇,一旦擁有,我就別無所求,賣鑽石=賣愛情,心理嚴重抗拒鄙視。

策略2:對於沒感情的擁有者(比如繼承),讓他們相信四字箴言:鑽石=保值,時間越久越值錢。當然,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須保持鑽石價格平穩,避免價格波動引發個人拋售行為。

看完真要鼓掌,這種對客戶需求無微不至的引導,實在太周到!不愧是世紀最強行銷!

沿著歷史走一圈!看這個blingbling的玩意兒,怎麼就變成所有女人的心頭好?

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鑽石價格在歐洲接近崩潰,De Beers轉戰美國。當時美國沒有鑽石戒指的風俗,買者不踴躍。為了改善這個局面,1938年,De Beers和Ayer廣告公司開始了長期合作,通過廣告和公關改變社會對鑽石的態度,為鑽石重塑形象。

Ayer首先打造了鑽石和浪漫愛情的聯繫,讓男人相信,更大顆的鑽石表達更強烈的愛,讓女人相信,鑽石是浪漫求愛的必需品。廣告攻勢首先從電影和明星開始(永遠的套路),然後是報紙雜誌的新聞故事和照片(各種角度),故事重點在名人送愛人的鑽石大小,照片特寫是知名女人的鑽石戒指,其中甚至包括了英國女王。另外,為強化觀念,在精英階層所看的雜誌上大打廣告,並且總是將鑽石和名畫放在一起互相映襯。廣告效果立竿見影,3年後美國鑽石銷量上升55%。如果我們有心,會發現這些手段現在依然很常見。

Ayer接下來的新計畫,通過概念廣告,不賣東西買概念,賦予鑽石永恆的情感價值,從此以後鑽石就披上了文化的外衣。1946年,他們在125份全國報紙上做了一周好萊塢私人物品專欄,仔細描述電影明星佩戴的鑽石物品,提示大眾鑽石是浪漫愛情的象徵。1947年,廣告重心轉向公眾心理需求打造,提出鑽石訂婚戒指是不可或缺的傳統,安排大量講師去高中演講,有鑽石戒指才能訂婚的觀念,就這樣進入了女孩們的心中。1951年,Ayer宣導只有鑽石才是全世界都接受和認可的定親信物。就這樣,一環扣一環,Ayer不斷改進策略和主題,在美國有效製造出了訂婚戒指這一心理需求。

同期提出的A Diamond is forever(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成為De Beers的官方口號。

為了持續影響公眾輿論,他們成立了半官方的鑽石資訊中心,成為媒體采寫鑽石報導的資訊來源。Ayer和De Beers的合作,深刻影響了一代美國人的心理,通過一系列的廣告公關活動,原先沒有多少人關注的碳晶體,被成功打造成了集財富、權力和愛情為一體的文化符號。

不進則退,鑽石擴展的步伐並沒有停下。60年代中葉開始,鑽石走出美國,成為國際標準訂婚禮物。最初的目標市場是新興市場日本、德國和巴西。De Beers為此引進了J. Walter Thompson公司負責公關,並最終在日本創造了每年10億美元的大市場。

之前日本人婚禮習俗很保守。日本父母通過媒人安排子女婚事。婚禮上新郎新娘共飲一木碗米酒,確定夫妻身份,完全沒有鑽石訂婚戒指的份兒。J. Walter Thompson根據當時日本的心理,將鑽石=現代西方價值觀,灌輸到日本人心中。用鑽石代表與過去決裂,進入現代。這個宣傳做的非常成功。廣告開始的1967年,不到5%的日本婦女訂婚收到鑽戒。14年後比例變成60%。1500年的日本傳統就此被顛覆。

行銷路上出現過一個小插曲。50年代末,蘇聯發現高儲量鑽石礦,大量碎鑽上市,衝擊市場。為了避免競爭帶來價格波動, De Beers不得不決定接盤全部的蘇聯鑽石,以保持自己對世界鑽石供應的控制。

但當時,沒有龐大碎鑽的零售管道。De Beers要求蘇聯降低產量,蘇聯人又不幹,De Beers被迫開始打造碎鑽銷售策略。1965-1970年,一個深入人心的廣告,提出了小既是美的理念。因為要銷售碎鑽,不能再讓鑽石大小代表承諾的力度,只能強調品質、顏色和切割工藝更重要。在此主題下,De Beers推出了“永恆戒指”,用25顆蘇聯碎鑽鑲成,主打上年紀的已婚夫婦,這樣一個重拾愛情的創意,也成功創造出了新的心理需求(想讓你買啥你就買啥,利害!),成功開闢了新市場,也避免了鑽石市場的崩盤危險。

當然,有得必有失。這也帶來了另一個不利的後果,15年後,他們發現鑽石銷售平均大小,從1939年1克拉降低到1976年0.28克拉,碎鑽策略同時拉低了大鑽石的銷售和定價。為了改變公眾對碎鑽的看法,讓公眾的偏好重回大鑽石,他們重新調研公眾心理需求,發現男人的心理期望是通過禮物提升他在女人心目中的地位。女人則視禮物為她的地位和成就的代名詞(雙方對鑽石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愛好)。如果想讓男人買鑽石送女人,廣告須重點刻畫禮物贈送時的驚喜感對雙方的心理衝擊。基於這一研究成果的策略如今廣為人知。在美國,公眾的心理預期變成:結婚必然要鑽戒,買不買鑽戒=愛不愛我,鑽戒至少花兩個月工資,越多證明越愛我。

就這樣,通過多少年不間斷的廣告宣傳和洗腦,鑽石已經成功地昇華為全球普世文化:求婚得有,銀婚得有,金婚得有,不管啥紀念都應該有。

據說:De Beers,現在已經沒有那麼了不起了。市場監管體系限制它,現在它只擁有到全球三分之一的鑽石銷量。這也導致了在需求下滑時,它不能再像從前一樣,通過調節供應來保證價值。而且,De Beers的廣告預算也有所減少,而鑽石作為用來炫耀的商品,最寶貴的價值就在於炫耀屬性——它的價格越高,需求反而越大,價格變低,需求反而變小,也因此,鑽石的輝煌前途正在蒙上一層陰影。

拓展:天然鑽石是碳元素構成,原子序數6;金的原子序數是79。越重的元素越難形成,所以宇宙中碳很多,金子很少。黃金大致是在紅超巨星塌縮、或者中子星碰撞等極端條件下產生的。碳元素在宇宙爆發的早期就已經產生,甚至有的星體本身就是鑽石結構。金元素天然比較稀有,人工合成需要動用核反應,比較困難。 鑽石碳在地球上也比較稀有,但只要給碳施加適當的溫度和壓力,就可以變成鑽石。目前已可大量生產人工鑽石,且品質可以比天然鑽石更高,換句話說,不說你甚至不知道是人工的。

Hi,我是小悠媽媽,頭條號08娃de小史記。記錄個人的所思所想,分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經驗教訓。歡迎用心閱讀的客人,討論帶來進步!歡迎關注。

為什麼要做?他女朋友的第一反應:你居然不能為我當一次傻缺?在你眼裡我還不如一塊石頭!你猜那男的能怎麼辦?

所以,一旦被時代大潮裹挾,清醒者也只能是螳臂當車的唐吉厄德……

說回來,鑽石到底珍不珍貴?保不保值?一個廣東賣家的怒吼很說明問題

2009年10月1日我在深圳華強北免稅珠寶店買了一顆鑽戒,原價5240元,國慶日日折後價是3930元。 廣東省檢證書:圓形鑽,鑽石重0.169CT,I-J色,總品質:1.59g,VVS淨度,G18K金鑲嵌,台寬比53.0-66.0,亭深比41.5-45, 可見八箭八心。

今年8月,我準備把這個鑽戒賣掉,這段時間鑽石一直漲價,我這應該比以前貴了吧!

但是,跑遍了各大珠寶金行,都不回收鑽石!

我又跑到當初買的那家店去問,店長建議不要賣,很便宜。多便宜?那家師傅往電子稱上一稱,用計算器算了算,700元!我問怎麼算出這個價格的?他說成本就這麼多!我靠,我徹底崩潰!憤然離開了!

我又跑到茂業百貨維修珠寶的店,問他們要不要鑽戒,他們也是電子稱上稱,然後說幾百元錢的東西!

可惡的奸商啊!!這輩子我都不會買鑽石了,買來有什麼用呢?平時又不經常戴,難道買回來看嗎?你花了很多錢買回來的鑽石,在你需要用錢的時候,變不了現,再多的錢買來,賣不出的時候就一文不值!!

以前,我們普遍認為鑽石是一種感情投資,同時也可以作為金錢投資。但實際上,鑽石銷售商,從來沒有承諾鑽石保值,也沒說鑽石是投資,更不鼓勵開闢二手市場,事實上二手市場的價格也是他們定的。鑽石的零售高價來自壟斷,虛火太多,實際價值遠遠低於零售價,也就是因此,才出現了上面的例子。

這不是特例。早在70年代,鑽石賣得紅紅火火,歐美就有人想到了鑽石的保值問題。檢驗結果是:無論長期短期持有,都很難賣,最後出售價格跌掉三分之二。而且,實驗中的珠寶行全都拒絕回購鑽石,甚至拒絕報價。真實原因是,回收價格低的可笑,只能羞辱客戶,敗壞鑽石的公眾印象,這種事怎麼能做?

可是,我們平常人看到的故事,不是這樣的。我們看到新聞或電影裡,富人們忙著買鑽送女人送女兒,跨國大盜想著法子比賽誰擅長偷鑽石。比如我剛看到梁朝偉結婚送劉嘉玲12克拉170萬的鑽戒,又看到巨富劉鑾雄豪擲4.8億買巨鑽送女人送女兒。那些故事也許不假,但我們需要明白,人家經手的鑽石不是我們見到的鑽石,是真正罕見的鑽石,除了名字,和市場上成千上萬的小石頭幾乎沒有共同點。

所以呢,鑽石可以買,但要有覺悟:不是保值、不是投資,是圖開心,是顯示地位和存在,是與下層階級切割。這樣就不會像廣東那哥們,賣不出去氣得要崩潰。

與鑽石的一買就貶比較,傳統的金子才是真正的稀有,硬通貨,金價很少會象鑽石這樣上演過山車遊戲,出門就回不去。金銀天生是貨幣。以前看戲的時候,常見古代的小姐們,到困難時期,把自己的金銀首飾拿去救急,有奇效。放到現在,面對一堆鑽石,只有哭的份兒,戲都沒法演了。

鑽石稀有嗎?

《上乘珍品和珠寶的道·鐘斯 歐文指南》中指出:鑽石比其他具有寶石質地的有色石頭更加普通。它們僅僅是被人感覺好像更為稀有。

在100多年前,鑽石僅在印度和巴西發現,每年寶石級鑽石產量只有幾公斤,那時確實稀少。

鬥轉星移,時移世易。1870年,南非首先發現了巨大鑽石礦,產量以噸計。後來蘇聯、納米比亞,澳大利亞、波札那等地陸續發現了大量鑽石礦。據說,鑽石至少夠地球人用3000年。所以,鑽石稀缺嗎?對比起來,我倒覺得煤炭更稀有,再過100年,全世界的煤就快燒光了。

既然不稀缺,為什麼現在還能以稀缺為賣點呢?這就是關鍵了。鑽石礦的發現,引發當時英國投資人的擔憂。1888年,英國商人羅德斯索性買下絕大部分礦山,把它們合併成一個公司De Beers,從此就開始了控制產量,維持公眾對鑽石稀缺的印象的各種運作。

在其後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De Beers控制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鑽石生產,和全球的鑽石交易,它因此擁有了鑽石領域至高無上的話語權,他說稀少,那就稀少,不稀少也稀少。

鑽石本已經不稀缺,再考慮另一個因素:鑽石恒永遠,賣出的鑽石自然不會消亡(全球已經有5億克拉砸在個人手裡),再說鑽石稀缺這句話,真不敢相信。私人鑽石存量巨大,對新鑽石市場充滿威脅,如果允許自由交易,鑽石價格一定會崩盤。那鑽石價格為什麼還沒有崩盤?

實際上,De Beers公司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從1953年就開始思考對策,並成功實施了兩個策略,讓鑽石永留傳而不會進入市場流通:

策略1:讓鑽石擁有者認為,鑽石中含有的感情那是無價的哇,一旦擁有,我就別無所求,賣鑽石=賣愛情,心理嚴重抗拒鄙視。

策略2:對於沒感情的擁有者(比如繼承),讓他們相信四字箴言:鑽石=保值,時間越久越值錢。當然,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須保持鑽石價格平穩,避免價格波動引發個人拋售行為。

看完真要鼓掌,這種對客戶需求無微不至的引導,實在太周到!不愧是世紀最強行銷!

沿著歷史走一圈!看這個blingbling的玩意兒,怎麼就變成所有女人的心頭好?

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鑽石價格在歐洲接近崩潰,De Beers轉戰美國。當時美國沒有鑽石戒指的風俗,買者不踴躍。為了改善這個局面,1938年,De Beers和Ayer廣告公司開始了長期合作,通過廣告和公關改變社會對鑽石的態度,為鑽石重塑形象。

Ayer首先打造了鑽石和浪漫愛情的聯繫,讓男人相信,更大顆的鑽石表達更強烈的愛,讓女人相信,鑽石是浪漫求愛的必需品。廣告攻勢首先從電影和明星開始(永遠的套路),然後是報紙雜誌的新聞故事和照片(各種角度),故事重點在名人送愛人的鑽石大小,照片特寫是知名女人的鑽石戒指,其中甚至包括了英國女王。另外,為強化觀念,在精英階層所看的雜誌上大打廣告,並且總是將鑽石和名畫放在一起互相映襯。廣告效果立竿見影,3年後美國鑽石銷量上升55%。如果我們有心,會發現這些手段現在依然很常見。

Ayer接下來的新計畫,通過概念廣告,不賣東西買概念,賦予鑽石永恆的情感價值,從此以後鑽石就披上了文化的外衣。1946年,他們在125份全國報紙上做了一周好萊塢私人物品專欄,仔細描述電影明星佩戴的鑽石物品,提示大眾鑽石是浪漫愛情的象徵。1947年,廣告重心轉向公眾心理需求打造,提出鑽石訂婚戒指是不可或缺的傳統,安排大量講師去高中演講,有鑽石戒指才能訂婚的觀念,就這樣進入了女孩們的心中。1951年,Ayer宣導只有鑽石才是全世界都接受和認可的定親信物。就這樣,一環扣一環,Ayer不斷改進策略和主題,在美國有效製造出了訂婚戒指這一心理需求。

同期提出的A Diamond is forever(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成為De Beers的官方口號。

為了持續影響公眾輿論,他們成立了半官方的鑽石資訊中心,成為媒體采寫鑽石報導的資訊來源。Ayer和De Beers的合作,深刻影響了一代美國人的心理,通過一系列的廣告公關活動,原先沒有多少人關注的碳晶體,被成功打造成了集財富、權力和愛情為一體的文化符號。

不進則退,鑽石擴展的步伐並沒有停下。60年代中葉開始,鑽石走出美國,成為國際標準訂婚禮物。最初的目標市場是新興市場日本、德國和巴西。De Beers為此引進了J. Walter Thompson公司負責公關,並最終在日本創造了每年10億美元的大市場。

之前日本人婚禮習俗很保守。日本父母通過媒人安排子女婚事。婚禮上新郎新娘共飲一木碗米酒,確定夫妻身份,完全沒有鑽石訂婚戒指的份兒。J. Walter Thompson根據當時日本的心理,將鑽石=現代西方價值觀,灌輸到日本人心中。用鑽石代表與過去決裂,進入現代。這個宣傳做的非常成功。廣告開始的1967年,不到5%的日本婦女訂婚收到鑽戒。14年後比例變成60%。1500年的日本傳統就此被顛覆。

行銷路上出現過一個小插曲。50年代末,蘇聯發現高儲量鑽石礦,大量碎鑽上市,衝擊市場。為了避免競爭帶來價格波動, De Beers不得不決定接盤全部的蘇聯鑽石,以保持自己對世界鑽石供應的控制。

但當時,沒有龐大碎鑽的零售管道。De Beers要求蘇聯降低產量,蘇聯人又不幹,De Beers被迫開始打造碎鑽銷售策略。1965-1970年,一個深入人心的廣告,提出了小既是美的理念。因為要銷售碎鑽,不能再讓鑽石大小代表承諾的力度,只能強調品質、顏色和切割工藝更重要。在此主題下,De Beers推出了“永恆戒指”,用25顆蘇聯碎鑽鑲成,主打上年紀的已婚夫婦,這樣一個重拾愛情的創意,也成功創造出了新的心理需求(想讓你買啥你就買啥,利害!),成功開闢了新市場,也避免了鑽石市場的崩盤危險。

當然,有得必有失。這也帶來了另一個不利的後果,15年後,他們發現鑽石銷售平均大小,從1939年1克拉降低到1976年0.28克拉,碎鑽策略同時拉低了大鑽石的銷售和定價。為了改變公眾對碎鑽的看法,讓公眾的偏好重回大鑽石,他們重新調研公眾心理需求,發現男人的心理期望是通過禮物提升他在女人心目中的地位。女人則視禮物為她的地位和成就的代名詞(雙方對鑽石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愛好)。如果想讓男人買鑽石送女人,廣告須重點刻畫禮物贈送時的驚喜感對雙方的心理衝擊。基於這一研究成果的策略如今廣為人知。在美國,公眾的心理預期變成:結婚必然要鑽戒,買不買鑽戒=愛不愛我,鑽戒至少花兩個月工資,越多證明越愛我。

就這樣,通過多少年不間斷的廣告宣傳和洗腦,鑽石已經成功地昇華為全球普世文化:求婚得有,銀婚得有,金婚得有,不管啥紀念都應該有。

據說:De Beers,現在已經沒有那麼了不起了。市場監管體系限制它,現在它只擁有到全球三分之一的鑽石銷量。這也導致了在需求下滑時,它不能再像從前一樣,通過調節供應來保證價值。而且,De Beers的廣告預算也有所減少,而鑽石作為用來炫耀的商品,最寶貴的價值就在於炫耀屬性——它的價格越高,需求反而越大,價格變低,需求反而變小,也因此,鑽石的輝煌前途正在蒙上一層陰影。

拓展:天然鑽石是碳元素構成,原子序數6;金的原子序數是79。越重的元素越難形成,所以宇宙中碳很多,金子很少。黃金大致是在紅超巨星塌縮、或者中子星碰撞等極端條件下產生的。碳元素在宇宙爆發的早期就已經產生,甚至有的星體本身就是鑽石結構。金元素天然比較稀有,人工合成需要動用核反應,比較困難。 鑽石碳在地球上也比較稀有,但只要給碳施加適當的溫度和壓力,就可以變成鑽石。目前已可大量生產人工鑽石,且品質可以比天然鑽石更高,換句話說,不說你甚至不知道是人工的。

Hi,我是小悠媽媽,頭條號08娃de小史記。記錄個人的所思所想,分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經驗教訓。歡迎用心閱讀的客人,討論帶來進步!歡迎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