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腦洞大開!看礦大的學生如何玩轉瓦楞紙建築

利用瓦楞紙、膠水、剪刀、螺栓螺母……你能造出一座建築嗎?昨日上午, 礦大“驛站街”設計建造競賽落下帷幕。 礦大學子利用瓦楞紙板蓋出的各式建築作品, 吸引了不少同學圍觀。

瓦楞紙和少量木頭為主體材料

據主辦方介紹, 參賽組經初賽篩選後在公教區以“驛站街”為主題, 搭建11個實體結構。 以瓦楞紙和少量木頭為主體材料, 用具有美學思想的藝術手法構建週邊主體, 塑造一個可供兩三人舒適體驗的內部空間。

“從初賽到決賽, 從白卡紙到瓦楞紙, 從畫草圖、算數據到搭模型、打洞擰螺母, 比賽期間覺得過得如夢境一般。

”設計者符標芸介紹, 由於初賽大家都是搭的1:10的概念模型, 無需考慮稱重和結構的問題, 很多同學都以審美的視角設計自己的模型, 但實體的搭建並沒有這麼簡單, 尺寸大小、拼接的精准程度、結構的受力與穩固性, 都是值得考慮的重要問題, 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開始改方案。

改好方案, 便算是完成了創意與設計, 接下來就是考驗動手操作能力了。 成員們拿到瓦楞紙, 開始製作單體。 單體的切割尤其要注意——材料要合理利用、切割需準確無誤。 比起思考方案的創新設計, 裁剪部件更像是模式化的流水線生產, 但看著一塊塊1米×1米的瓦楞紙在大家手中變成了形狀各異的模型單體, 儘管過程枯燥、辛苦, 但帶來的是滿滿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單體的拼接手法複雜多樣:穿插、膠水粘貼、鉚釘固定, 甚至繩子捆綁, 多樣的方法, 開闊的腦洞, 仿佛每組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手法。 經過連續三天的精心製作, 各小組的作品都初步成型。

據瞭解, 比賽吸引了500多人參加。 11個建築模型分別在建築與設計學院各個區域展示, 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市民前來參觀拍照。 “此次參加比賽的同學不僅僅是建築專業的, 包括了整個礦大的在讀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部分受邀學校在校本科生。 ”中國礦大未來建築師協會成員袁宇平同學告訴記者。

據悉, 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 初賽每組3-5人, 鼓勵跨年級、跨專業組隊。 使用指定材料, 依據活動主題, 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前期做好模型構思與草模製作, 最後兩天現場製作一個1:10的模型, 所制模型不得超出底板上的立方體區域, 高度不得大於25釐米。 決賽從初賽中選取11個優秀模型進行1:1實體搭建, 同時每個小組安排一位指導老師, 共同參與搭建。 主辦方提供50張瓦楞紙(1米×1米)、一個底板(3米×3米)、適量的木材、兩把丁字尺、兩套三角板、兩把刷子、四把美工刀和數量不限的白乳膠、合頁、螺栓螺母和適量工具。 參賽者使用所給材料在底板上將初賽模型搭建為1:1實體建構, 要求美觀大方, 可容許2人進行內部體驗。

據悉, 此次展出將持續到11月初, 10月30日, 主辦方將邀請建築與設計學院老師和學校相關領導, 從美觀、創新、可行性、使用舒適度四個角度進行評分,

然後計算每組的平均分。 評分前三名評為一等獎並給予300元獎金, 剩餘完成任務的組評為二等獎並給予100元獎金。

作品簡介:

颶風

據設計者介紹, 他們為了保證該模型的旋轉外形, 單體是由瓦楞紙切割成一片片的, 並由此拼接而成。 在豎向受力上,

設計者們採用了兩塊板共同承力的模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因為它的弧線外形具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設計者對每個節點進行了分析, 對每一塊板的形狀進行了嚴密計算。

二分之一

設計理念是通過對炭60的理解, 以及探索正三角形的結構美, 將每個三角形通過拼接相連,控制每個連接構建的形狀,形成五邊形與六邊形交替出現的形狀,具有一種形式美。同時每個單體之間都像一朵花一樣。通過控制模型單體之間的縫隙,使光透過模型在內部形成有韻律感的光影。使人在其中休息停留時可以感到舒適愜意。

光怪陸離

以三角形作為基礎的幾何構成單體,通過堆積組合,將直線結構自然圍合形成弧。光影沉浮,透過虛虛實實,在半隆起的空間內灑下光的碎片。單體累加起來向中心逐層彙聚,錯落的層次體現出變化的節奏與韻律。“我們將它取名為光怪陸離,切合驛站的主題,讓人在紛忙步履間能有機會稍作停駐。”

方圓之間

設計成員介紹作品時表示,他們取名為“方圓之間”,採用外形似方非方,內部為曲線的造型,根據瓦楞紙的特性,以整張板形成豎向支撐,再配以橫向的杆件形成最終的模型。“做好的模型,兩面對向開門,形成流動的空間,與周圍環境產生交流,同時,設置座椅可以讓人停留。另外兩面一面為置物牆,可以安放一些圖紙,另外一面為展示牆,可以展示模型和圖紙。我們不希望作品只具有美觀性,還可以兼顧到功能性。”

隱湖小築

圓形的設計,使空間增大很多,給人空曠的感覺,心靈舒暢。斜邊的搭建,如流水一樣從格子上一層層滑下來消失不見,重新變得平穩。“這是一個能給人獨立思考的空間,置身其中仿佛隱於湖中。我們的靈感來源於古羅馬鬥獸場,我們希望做出一個讓人們心靈舒暢而曠達的寬闊空間。”

海螺灣

以海螺作為概念原型,採用仿生的手法模擬還原了海螺的內部空間。出於對瓦楞板本身材料特性的考慮,他們採用了將瓦楞板兩次折疊形成單元節點的方式,瓦楞板作為一個二維平面的材料,通過折疊形成了三維的獨立空間,並且具有一定的約束力。通過多個單元節點的連接,連接角度的變化,最終形成了所呈現的空間。

羅生門

一大一小的體量相互呼應,各體量由瓦楞紙板排列而成,由中間向兩端漸變排開,從而形成單個有韻律的形態;純粹、簡潔的三角形單元賦予模型往一定方向展開的流暢感;用繩子作為各單元的連接方式,以維持單體的輕薄感。

雲端

作品整體以土家族筒樓為設計原型,以底部螺旋結構加以改造,極富立體感和層次感,線條流暢,結構以正四面體為基礎單體,層層搭建,共16層,多個結點把力分散,整個建築設計整體感強,具有藝術氣質,同時兼顧防風和抗震性。用設計者的話說是“可謂美觀牢固之大成”。

用穩固的三角形插口對接,利用瓦楞紙自身張力互相支撐,空隙構成有一定韻律感的光影效果。另外從上到下、由小到大、由三角變為四邊形再到地板到地面,完成一系列的過渡,使之在視覺上穩定立在地面上,給進來的人一種時光隧道的感覺。

花橋

“花橋”的靈感是由“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演變而來,故事的開端就是由一支玫瑰花引起,所以他們就以玫瑰花為主要原型創作作品,從作品的上方來看就像是用一朵朵玫瑰花組成的拱門,象徵幸福和美好。

百窗一房

作品以三角形為基本框架,通過卡槽將每個三角形構架連接起來,充分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每個三角形的邊通過穿插連接一體化,兩邊用斜拉繩固定在木板上,使其能經受5級以上風力,側面用U字形紙板以插接的方式固定,並且使模型渾然一體,牢不可破,第二排開了一行窗戶使其透光性良好,人處在空間內有一種淡雅悠然的感覺,體驗到力學美和樸素美。

照片由礦大提供

都市晨報全媒體記者 張利英

將每個三角形通過拼接相連,控制每個連接構建的形狀,形成五邊形與六邊形交替出現的形狀,具有一種形式美。同時每個單體之間都像一朵花一樣。通過控制模型單體之間的縫隙,使光透過模型在內部形成有韻律感的光影。使人在其中休息停留時可以感到舒適愜意。

光怪陸離

以三角形作為基礎的幾何構成單體,通過堆積組合,將直線結構自然圍合形成弧。光影沉浮,透過虛虛實實,在半隆起的空間內灑下光的碎片。單體累加起來向中心逐層彙聚,錯落的層次體現出變化的節奏與韻律。“我們將它取名為光怪陸離,切合驛站的主題,讓人在紛忙步履間能有機會稍作停駐。”

方圓之間

設計成員介紹作品時表示,他們取名為“方圓之間”,採用外形似方非方,內部為曲線的造型,根據瓦楞紙的特性,以整張板形成豎向支撐,再配以橫向的杆件形成最終的模型。“做好的模型,兩面對向開門,形成流動的空間,與周圍環境產生交流,同時,設置座椅可以讓人停留。另外兩面一面為置物牆,可以安放一些圖紙,另外一面為展示牆,可以展示模型和圖紙。我們不希望作品只具有美觀性,還可以兼顧到功能性。”

隱湖小築

圓形的設計,使空間增大很多,給人空曠的感覺,心靈舒暢。斜邊的搭建,如流水一樣從格子上一層層滑下來消失不見,重新變得平穩。“這是一個能給人獨立思考的空間,置身其中仿佛隱於湖中。我們的靈感來源於古羅馬鬥獸場,我們希望做出一個讓人們心靈舒暢而曠達的寬闊空間。”

海螺灣

以海螺作為概念原型,採用仿生的手法模擬還原了海螺的內部空間。出於對瓦楞板本身材料特性的考慮,他們採用了將瓦楞板兩次折疊形成單元節點的方式,瓦楞板作為一個二維平面的材料,通過折疊形成了三維的獨立空間,並且具有一定的約束力。通過多個單元節點的連接,連接角度的變化,最終形成了所呈現的空間。

羅生門

一大一小的體量相互呼應,各體量由瓦楞紙板排列而成,由中間向兩端漸變排開,從而形成單個有韻律的形態;純粹、簡潔的三角形單元賦予模型往一定方向展開的流暢感;用繩子作為各單元的連接方式,以維持單體的輕薄感。

雲端

作品整體以土家族筒樓為設計原型,以底部螺旋結構加以改造,極富立體感和層次感,線條流暢,結構以正四面體為基礎單體,層層搭建,共16層,多個結點把力分散,整個建築設計整體感強,具有藝術氣質,同時兼顧防風和抗震性。用設計者的話說是“可謂美觀牢固之大成”。

用穩固的三角形插口對接,利用瓦楞紙自身張力互相支撐,空隙構成有一定韻律感的光影效果。另外從上到下、由小到大、由三角變為四邊形再到地板到地面,完成一系列的過渡,使之在視覺上穩定立在地面上,給進來的人一種時光隧道的感覺。

花橋

“花橋”的靈感是由“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演變而來,故事的開端就是由一支玫瑰花引起,所以他們就以玫瑰花為主要原型創作作品,從作品的上方來看就像是用一朵朵玫瑰花組成的拱門,象徵幸福和美好。

百窗一房

作品以三角形為基本框架,通過卡槽將每個三角形構架連接起來,充分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每個三角形的邊通過穿插連接一體化,兩邊用斜拉繩固定在木板上,使其能經受5級以上風力,側面用U字形紙板以插接的方式固定,並且使模型渾然一體,牢不可破,第二排開了一行窗戶使其透光性良好,人處在空間內有一種淡雅悠然的感覺,體驗到力學美和樸素美。

照片由礦大提供

都市晨報全媒體記者 張利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