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暴風馮鑫學樂視“講故事”竟無一款像樣產品

時至今日, 暴風科技距上市已經兩年時間了。 曾經的暴風科技, 在上市之初創下過“31天30漲停”的神話。 而在暴風科技上市一周年之際, 暴風科技的董事長CEO馮鑫也曾在上市一周年的大會上公開許下豪言壯語, 稱要建立自己的生態, 開闢“互聯網+娛樂”的嶄新格局, 構建一個日活用戶超過1.5億, 從而媲美BAT。 然而兩年過去了, 暴風科技依舊未動聲色, 曾經的豪言壯語已不在, 暴風的淨利反倒下滑69% , 難道暴風科技的“暴風”要來了嗎?

妖股暴風 “過山車”大起大落, 淨利下滑69%

記得當初暴風剛剛上市, 發行價僅7.14元, 可沒多久便一路蹭蹭上漲, 一度上升到327.01元, 漲幅達到3367.76%, 創造了36個漲停板的神話。 加之暴風瘋狂的兜售自己概念標籤, 故事講的天花亂墜, 暴風由此一度火到不行, 成為A股史上的一段神奇。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 一切平息, 暴風也慢慢走下神壇, 曾經描述的暴風生態美好景象,

如今似乎也遇到了瓶頸。 就在前幾日, 暴風公佈了2016年成績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7億元, 同比增長152.61%;淨利潤虧損2.42億元,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81萬元, 同比下降69.53%。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757萬元, 較上年下降31%。

從資料上看,

暴風的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前, 甚至變現了衰弱的趨勢, 而根據暴風CEO 馮鑫的講述, 暴風的新產品盈利似乎還需等到2018至2019年, 但市場瞬息萬變, 暴風能否撐到那時, 依舊還是個未知數, 暴風的局勢依舊不容樂觀。

暴風轉型, 除了一個有說服力的產品, 暴風看上去已經準備好了一切

暴風旗下主要產品包括暴風影音, 暴風魔鏡、暴風TV等。 其中, 暴風影音作為暴風科技的出山之作, 一直都是暴風旗下的代表作。 然而,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 用戶逐漸從PC端向移動端開始轉移, 而此時互聯網巨頭BAT也各自攜鉅資加入戰鬥, 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視頻迅速崛起, 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面對視頻軟體的同質化, 用戶已經體驗不出太多的差別。

加之, 版權意識的興起, 越來越多的網路熱播劇紛紛開始授予獨家版權, 優秀視頻資源大多被收入資本巨頭旗下, 暴風影音謀生困難。 暴風影音的優勢漸漸黯然, 而暴風科技的轉型發展成了必經之路。

後來, 暴風開始佈局“暴風生態圈 ”, 推出了其他新產品,

如暴風魔鏡(VR)、暴風TV。

但其中的暴風TV盈利困難, 毛利率為負15%, 且對於其他競爭對手而言, 暴風TV發出的聲音實在太小, 最終只能成為拖後腿的項目, 難成大器。

而暴風魔鏡(虛擬實境VR)作為馮鑫的重點鼓吹的專案, 也存在不少”毛病”。 作為一款VR 的設備, 暴風魔鏡網路售價只有幾百元人民幣, 相比HTC 的vive6千多元的售價, 它的價格更加的親民, 似乎更貼近消費者。

但在實際的體驗中,暴風的VR產品暴風魔鏡在技術上時不時遭到詬病,而幾百元的售價也就導致了暴風魔鏡硬體成本、技術受限,勢必導致在體驗上較早的會遭遇瓶頸。而對於沒有良好視覺體驗的VR設備,即使有再好的內容配套支撐,終究也只是個傀儡。

所以,暴風目前似乎一切都有了,佈局也都非常完整,但唯一的大問題就是,他還缺少一個讓大家接受的顛覆性的產品。

暴風的生態故事該怎麼講下去,或許只是個難以兌現的謊言

暴風的生態佈局,主要進軍影視、遊戲、體育等行業,從而構起完整生態圈,實現它的全球“DT大娛樂”戰略,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亮麗光鮮,實際上紙上談兵,真正落實起來十分的困難。甚至有內部人士評價暴風目前狀態“硬體虧損,內容無望,體育沒影”。在其急於求進的背後是暴風面對市場環境變革的躁動和不安。

在影視行業,各路資本瘋狂廝殺,BAT三大巨頭的涉足佈局,瓜分了不少的市場。暴風想要在巨頭的身上分得一杯羹,實在困難。另一方面,暴風佈局的體育產業,直至今日也沒有聽到任何有實質性進展的相關資訊,而暴風的暴風魔鏡、暴風TV至今盈利困難。

再翻看暴風集團近兩年公告,我們還可以看到暴風進軍的行業,如體育、秀場、產業基金等等,無一不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行業,但至今為止,也都是音訊渺茫,生態依然是鏡中花、水中月,暴風所說的生態恐怕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了。

結語

在暴風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許多樂視的影子,二者最初都是依靠視頻業務涉足互聯網。後來樂視開始佈局自己的生態,打造生態閉環。接著暴風也冒出聲音,稱要謀劃自己的“生態聯邦”。

可是到最後,樂視卻狀況頻出,一方面是資金鏈短缺,周轉困難,另一方面樂視汽車難產,至今也塵埃未定,能否造車成功依舊還是個謎。而暴風也好不到哪去,兩年前聲稱要佈局的生態聯邦,直至今日暴風上市兩周年之際,所謂的生態也終不見其影。兩個難兄難弟,各自在自己的生態路上漸行漸遠,生態似乎還是個未完成的夢,今後他們的故事又該如何繼續講下去呢?

但在實際的體驗中,暴風的VR產品暴風魔鏡在技術上時不時遭到詬病,而幾百元的售價也就導致了暴風魔鏡硬體成本、技術受限,勢必導致在體驗上較早的會遭遇瓶頸。而對於沒有良好視覺體驗的VR設備,即使有再好的內容配套支撐,終究也只是個傀儡。

所以,暴風目前似乎一切都有了,佈局也都非常完整,但唯一的大問題就是,他還缺少一個讓大家接受的顛覆性的產品。

暴風的生態故事該怎麼講下去,或許只是個難以兌現的謊言

暴風的生態佈局,主要進軍影視、遊戲、體育等行業,從而構起完整生態圈,實現它的全球“DT大娛樂”戰略,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亮麗光鮮,實際上紙上談兵,真正落實起來十分的困難。甚至有內部人士評價暴風目前狀態“硬體虧損,內容無望,體育沒影”。在其急於求進的背後是暴風面對市場環境變革的躁動和不安。

在影視行業,各路資本瘋狂廝殺,BAT三大巨頭的涉足佈局,瓜分了不少的市場。暴風想要在巨頭的身上分得一杯羹,實在困難。另一方面,暴風佈局的體育產業,直至今日也沒有聽到任何有實質性進展的相關資訊,而暴風的暴風魔鏡、暴風TV至今盈利困難。

再翻看暴風集團近兩年公告,我們還可以看到暴風進軍的行業,如體育、秀場、產業基金等等,無一不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行業,但至今為止,也都是音訊渺茫,生態依然是鏡中花、水中月,暴風所說的生態恐怕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了。

結語

在暴風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許多樂視的影子,二者最初都是依靠視頻業務涉足互聯網。後來樂視開始佈局自己的生態,打造生態閉環。接著暴風也冒出聲音,稱要謀劃自己的“生態聯邦”。

可是到最後,樂視卻狀況頻出,一方面是資金鏈短缺,周轉困難,另一方面樂視汽車難產,至今也塵埃未定,能否造車成功依舊還是個謎。而暴風也好不到哪去,兩年前聲稱要佈局的生態聯邦,直至今日暴風上市兩周年之際,所謂的生態也終不見其影。兩個難兄難弟,各自在自己的生態路上漸行漸遠,生態似乎還是個未完成的夢,今後他們的故事又該如何繼續講下去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