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嬗變|加速奔跑的新西安:用生態文明繪就美麗大西安新畫卷

2015年春節前夕, 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時提出“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 要求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扎實加強文化建設、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為陝西和西安持續健康發展科學精准地把了脈、定了向、領了航。

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 也是我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講話精神、踐行“五個扎實”要求、奮力“追趕超越”的重要一年。 西安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貫徹“五個扎實”要求, 踐行“五新”戰略, 全力推進“聚焦三六九, 振興大西安”奮鬥目標, 大西安建設號角吹響, 全力加速!

西安發佈開設《嬗變:加速奔跑的新西安》專欄, 以期展現新西安追趕超越、加速奔跑的新氣象新變化新成效,

進一步凝聚全市上下真抓實幹的精氣神, 增強市民群眾自信心、自豪感和幸福感。

今天

發佈“生態文明篇”

讓西安成為

生態宜居城市

“生態興則文明興, 生態衰則文明衰”。 古今中外, 人與自然和諧的關係印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影響。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近年來, 西安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並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環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頭號工程, 致力將西安打造成為綠色之城、花園之城、宜業宜居之城。

藍天

鐵腕治霾 絕不手軟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 西安持續整治環境污染、不斷淘汰落後產能, 堅持鐵腕治霾, 西安越來越宜居。

摒除百姓“心肺之患”

為了摒除百姓的“心肺之患”, 西安用一個個減排數字詮釋著鐵腕治霾的努力與決心。 今年共拆除建成區外10蒸噸以下地方燃煤鍋爐636台, 拆除駐軍單位燃煤鍋爐40台, 共計676台1385.19蒸噸。 經測算, 可削減煤炭年使用量約48.3萬噸, 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6568.8噸, 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1420噸, 減少煙塵排放約11012.3噸。

今年初, 我市印發了“鐵腕治霾·保衛藍天”“1+1+9”組合方案(辦法),

其中9個專項行動方案之一的《燃煤鍋爐拆改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了地方單位和駐軍單位燃煤鍋爐拆除任務。 其中, 地方年內完成不少於220台建成區外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 駐軍單位完成40台燃煤鍋爐拆除任務。

為了順利推進全市燃煤鍋爐拆改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 3月和4月分別在鄠邑區、藍田縣組織召開兩次全市燃煤鍋爐拆改現場會, 隨後又召開專項工作會3次, 夯實責任、鼓勵先進, 加快燃煤鍋爐拆改。

與此同時, 燃煤鍋爐拆改過程中涉及的立項、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價、道路開挖和建設施工等審批手續, 各相關單位持續開通綠色審批通道, 加快審批手續辦理, 設立燃煤鍋爐拆改審批專用視窗, 實行限時辦結、聯合審批制度,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縮短審批時限,為燃煤鍋爐拆改單位提供便利。

在拆除燃煤鍋爐的同時,西安還在不斷地淘汰著各種落後產能。今年,我市淘汰黃標車14826輛,完成率100%;在全市設立機動車尾氣聯合檢查點位64處,查處超標車和冒黑煙車9141輛,查扣非法兩三輪、泔水車8500輛;對低速及載貨柴油汽車實施了禁限行管控;對從事餐廚泔水清運、家裝垃圾清運等高排放車輛進行了更新淘汰;對新增車輛執行了國Ⅴ排放標準。

與此同時,全市1618個建設工地均實施了紅、黃、綠掛牌管理;對514輛渣土車完成了智慧化全密閉改造;對城市道路實行了“以克論淨、深度保潔”的管理模式;完成了三環內12家“兩類企業”的搬遷和關停任務。

目前,我市正在抓緊大唐灞橋熱電廠、西郊電廠、國維澱粉廠燃煤火電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散亂汙企業1259戶,完成率62.5%;三環內131座加油站完成了油氣三次回收改造;全市997家汽車維修企業噴烤漆作業完成了有機廢氣治理;7417家一類餐飲完成了油煙淨化設備安裝;建設夜市燒烤集中經營區47處,統一使用環保型燒烤爐具。

西安再出治霾利劍

與燃煤鍋爐拆改相比,散煤治理更瑣碎、更容易反彈,治理難度也更大,但是市委、市政府治理散煤的決心也更大。當前,西安市秋冬季鐵腕治霾攻堅行動已經全面啟動,為全力推動全市煤炭削減替代工作,我市將通過全面強化網格化管理,確保“散煤治理全覆蓋、無盲區、零死角、年度130萬噸散煤削減任務全面完成、建成區內基本實現無煤化”,堅決遏制散煤污染反彈、回潮現象。

進入秋冬季,尤其是北方城市供暖季的到來,散煤治理任務更加艱巨。為此,8月份我市又專門出臺了《西安市全面強化網格化管理扎實推進散煤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17年煤炭削減替代工作實施細則》以及《煤炭削減替代工作獎補辦法》,進一步推動全市煤炭削減替代工作,確保2017年10月31日前建成區內基本實現無煤化。

今年10月底前,鼓勵中心城區具備條件的燃煤集中供熱單位實施“煤改氣”“煤改電”或煤改清潔能源,確保建成區內基本實現無煤化,平原農村替代率達70%,山區農村替代率達30%。

2018年10月底前,凡天然氣供應能夠保障到位的區域,集中供熱單位燃煤鍋爐全部實施“煤改氣”(或“煤改電”等清潔能源),對確不具備條件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秉持著這一理念,西安正在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了將散煤治理落到實處,我市專門成立了“散煤治理專項督查組”,對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相關部門的散煤治理工作開展情況,網格長、網格員履職盡責情況進行重點督查,並將督查結果納入鐵腕治霾月度考核之中。從10月份起,凡是發現區(縣)、開發區原煤散燒清理取締不徹底的,將移交西安市鐵腕治霾督查考核問責辦,依照問責辦法從嚴處理。

同時,以上追責問責將對區級相關職能部門予以連帶問責,問題嚴重的對市級相關職能部門予以連帶問責。對交叉地域散煤治理問題,因推諉扯皮導致散煤治理不力的,對涉及的行政區、開發區同時追責。

青山

綠色戰役 積極作為

秦嶺生態環境向好發展

“終南陰嶺秀,碧嶂插遙天。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從古至今,秦嶺既是我國的地理標識,又是精神標識。

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西安為保護秦嶺北麓生態與生態功能做著各種努力,通過立法保護、違法建設整治、淺山坡複綠、環山路點亮、四級網格化管理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成就著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

今年,市秦嶺辦制定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網格化實施意見》和《行政執法巡查通報制度》,建立了定期研究機制和四級網格化管理機制,為秦嶺實施最嚴格的保護、最嚴密的管控、最嚴肅的問責提供了制度保障。

市秦嶺辦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今年以來,對翠華山天池湖景(酒店)違法建設項目開展了違法認定及查處、對鄠邑區黑河河道違法採石進行了處置、完成了長安區東大村冠水大園違建認定處置和秦嶺山水社區部分業主違法加蓋加建核查處置、完成了長安區青華山違建處置及生態恢復、協調相關區縣對高冠峪河道內的亂搭亂建進行綜合整治,拆除各類違建56處。

同時,嚴格落實“河長制”,系統治理沿山河流及主要支流,著力構建“山青、水淨、坡綠”的生態環境,不斷提升秦嶺北麓的綠化檔次和景觀效果;加快實施各峪口增綠工程,積極推進沿山特色小鎮建設,以產業帶動沿山群眾致富,為秦嶺保護提供不竭的內生動力。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秦嶺的生態環境向好發展,豐富的水系資源得到了良好保護,秦嶺生態保護也正向著更高層次邁進。

讓“四季常綠、一路一景”成為亮點

在努力保護秦嶺的同時,市委、市政府創新思路,打破條件限制,按照“四季常綠、一路一景”的綠化工作思路,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鐵線路、繞城公路、通景公路等“五路”兩側栽植適合西部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的高大喬木、常綠樹木,打造“一路一景”的城市綠化體系。未來3年,西安市城區“五路”將增綠1731萬平方米,相當於增加1300多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大小的綠量。

今年,西安主要從四個方面實施城市增綠。一是提升改造東、西繞城高速段林帶,營造大尺度、大色塊、大景觀的繞城高速公路特色林帶,為古城戴上一條周長88公里的巨型“綠色項鍊”。二是加快建設鄭西高鐵西安段沿線生態林帶。按照大景深、高綠量、彩色化的標準,從火車北客站周邊開始,向東、西兩側推進,在平地段以常綠喬木為骨幹樹種,建設寬度50-100米、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生態林帶。三是按照“四季常綠、一路一景”的建設思路,對城市主幹道路和城區鐵路兩側實施增綠工程,提高常綠植物、彩色植物的比例。四是在城市重要節點設置具有西安特色的綠化造型植物,打造一批盆景化、藝術化的園林綠化景觀亮點。

“要搶抓春季種樹好時節,多種樹、種大樹、種常綠樹,開展互學、互看、互比,加快、加密、加綠,努力把西安建成‘綠色之城、花園之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在實地檢查“五路”兩側“增綠減霾”工作時強調。

今年春季,西安搶抓春季種樹的好時節,在城市道路兩側積極開展了增綠行動。幾個月過去了,西安的街頭面貌煥然一新。春夏兩季,西安的大街小巷,放眼望去,是滿眼的綠色和多彩的花海。

針對老城區,西安還大力推行城市立體綠化建設,利用城市建築屋頂、牆面、街道護欄、立交橋、高架橋、公交網站、停車場等建築物形成的可綠化空間,因地制宜地開展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組合箱體式綠化等。這些常綠樹木不僅增加了城市的美觀度,也對治汙減霾起到很大的作用,讓我們生活的城市空氣越來越清新,環境越來越美麗。

據悉,截至目前,全市城區栽植喬木29萬餘株,花灌木114.4萬平方米,整理綠化用地209.4萬平方米,新增綠化用地113.97萬平方米,建成33個綠地小廣場;8個郊區縣“五路”兩側完成綠化219.83公里,折合綠化面積4486畝。

綠水

治水決心 化為行動

水是城市的靈魂與命脈。自古以來,人類的文明與水共存。人類依託河流、湖泊、溪流發展起富有“水與綠”的城市。西安就是這樣一座親水而居的城市。

逐水而居,方解水之韻;因水而興,更知水之貴。今年以來,西安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1月,西安市全面啟動了河長制工作。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擔任渭河西安段河長和昆明池湖長,市長上官吉慶擔任灞河河長和渼陂湖湖長,其他13條河流也都安排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班子領導擔任河長,相關市級成員單位領導、區縣相關領導擔任副河長。同時成立了市河長制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王永康書記擔任第一組長,上官吉慶市長任組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市級部門為成員單位。

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市級河長17名,區級河長134名,鎮街級河長289名,村級河長(巡河員)2605名,共計3045名河長,警長332名。其中,19條市級重要河湖共設立市級河長17名,區級河長75名,鎮街級河長190名,村級河長957名,市級警長11名。

另外還成立了河長制作戰指揮部,採取近期、中期、遠期相結合的思路,制定出了西安市“一三五”治水作戰計畫。提出“2017年,利用1年時間,主攻垃圾河、黑臭河問題,實現河長制首戰告捷;到2020年,利用3年時間,主攻水質轉變,全面剿滅劣ⅴ類,實現全市水環境全面改觀,治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到2022年,利用5年時間,實現水質質變,完成‘8+5+2’全流域治理,全面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

河流不同,“病狀”不同,治理就不能一刀切。對此,西安開展“一河一策”,精細化治理每條河流。

據悉,2017年全市共規劃了223個河長制項目,主要集中在河流綜合治理,抓好控源截汙、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等方面。

在治汙上,從2月中旬開始,在全市集中開展了一次全市河流“髒亂差”和“黑臭河”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從“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拆除違建、取締砂場、維修設施、落實機制”等6個方面,對全市河流、農村大型灌溉渠和排水渠進行一次專項整治行動。

在治水上,5月份,在藍田縣召開了河長制現場觀摩推進會,學習藍田縣峪口治理、河道治理經驗。8月份,在蓮湖區大興區召開了技術治水現場觀摩會,推廣蓮湖區污水源熱泵供暖新技術經驗。8月份,在藍田縣召開了灞河產業帶暨輞川河治理開工儀式,規劃建設1600畝水面濕地;9月份,在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召開了海綿城市建設現場推進會,學習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建設先進經驗。

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水面2007畝,濕地3858畝。昆明池、渼陂湖試驗段均已建成向市民開放。灞河藍田縣城段綜合提升工程、石川河閻良富平交界段綜合治理工程、潏河常甯段綜合治理工程、澇河天橋段綜合治理工程等4個工程完成62%以上。

隨著各項治水措施的一一落實,西安必將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諧”的治水目標。

用生態文明繪就

美麗大西安新畫卷

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意味著在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一幅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也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變革。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強調,寧可在發展上適當穩一點,也不能破壞生態環境。這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建設美麗大西安,只有緊跟發展升級的大勢,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奮發有為,才能在追趕超越的道路上,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環境保護、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對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堅決說“不”。圍繞“山青、水淨、坡綠”目標,我市堅定決心,做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踐行者、推動者,緊抓環保 “民生頭號工程”,堅持鐵腕治霾、柔性治水、全面落實“河長制”和“路長制”、開展“四治一增”、推行“煙頭革命”“廁所革命”等舉措、在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上,砥礪奮進。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環境治理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全體市民都是參與者,沒有誰能置身事外。全市上下都應積極行動起來,深入持久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政府做綠色管理者,企業做綠色生產者,市民做綠色踐行者,多管齊下、多措並舉、共同參與、久久為功,一定能完成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大西安的戰略任務,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實行限時辦結、聯合審批制度,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縮短審批時限,為燃煤鍋爐拆改單位提供便利。

在拆除燃煤鍋爐的同時,西安還在不斷地淘汰著各種落後產能。今年,我市淘汰黃標車14826輛,完成率100%;在全市設立機動車尾氣聯合檢查點位64處,查處超標車和冒黑煙車9141輛,查扣非法兩三輪、泔水車8500輛;對低速及載貨柴油汽車實施了禁限行管控;對從事餐廚泔水清運、家裝垃圾清運等高排放車輛進行了更新淘汰;對新增車輛執行了國Ⅴ排放標準。

與此同時,全市1618個建設工地均實施了紅、黃、綠掛牌管理;對514輛渣土車完成了智慧化全密閉改造;對城市道路實行了“以克論淨、深度保潔”的管理模式;完成了三環內12家“兩類企業”的搬遷和關停任務。

目前,我市正在抓緊大唐灞橋熱電廠、西郊電廠、國維澱粉廠燃煤火電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散亂汙企業1259戶,完成率62.5%;三環內131座加油站完成了油氣三次回收改造;全市997家汽車維修企業噴烤漆作業完成了有機廢氣治理;7417家一類餐飲完成了油煙淨化設備安裝;建設夜市燒烤集中經營區47處,統一使用環保型燒烤爐具。

西安再出治霾利劍

與燃煤鍋爐拆改相比,散煤治理更瑣碎、更容易反彈,治理難度也更大,但是市委、市政府治理散煤的決心也更大。當前,西安市秋冬季鐵腕治霾攻堅行動已經全面啟動,為全力推動全市煤炭削減替代工作,我市將通過全面強化網格化管理,確保“散煤治理全覆蓋、無盲區、零死角、年度130萬噸散煤削減任務全面完成、建成區內基本實現無煤化”,堅決遏制散煤污染反彈、回潮現象。

進入秋冬季,尤其是北方城市供暖季的到來,散煤治理任務更加艱巨。為此,8月份我市又專門出臺了《西安市全面強化網格化管理扎實推進散煤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17年煤炭削減替代工作實施細則》以及《煤炭削減替代工作獎補辦法》,進一步推動全市煤炭削減替代工作,確保2017年10月31日前建成區內基本實現無煤化。

今年10月底前,鼓勵中心城區具備條件的燃煤集中供熱單位實施“煤改氣”“煤改電”或煤改清潔能源,確保建成區內基本實現無煤化,平原農村替代率達70%,山區農村替代率達30%。

2018年10月底前,凡天然氣供應能夠保障到位的區域,集中供熱單位燃煤鍋爐全部實施“煤改氣”(或“煤改電”等清潔能源),對確不具備條件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秉持著這一理念,西安正在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了將散煤治理落到實處,我市專門成立了“散煤治理專項督查組”,對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相關部門的散煤治理工作開展情況,網格長、網格員履職盡責情況進行重點督查,並將督查結果納入鐵腕治霾月度考核之中。從10月份起,凡是發現區(縣)、開發區原煤散燒清理取締不徹底的,將移交西安市鐵腕治霾督查考核問責辦,依照問責辦法從嚴處理。

同時,以上追責問責將對區級相關職能部門予以連帶問責,問題嚴重的對市級相關職能部門予以連帶問責。對交叉地域散煤治理問題,因推諉扯皮導致散煤治理不力的,對涉及的行政區、開發區同時追責。

青山

綠色戰役 積極作為

秦嶺生態環境向好發展

“終南陰嶺秀,碧嶂插遙天。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從古至今,秦嶺既是我國的地理標識,又是精神標識。

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西安為保護秦嶺北麓生態與生態功能做著各種努力,通過立法保護、違法建設整治、淺山坡複綠、環山路點亮、四級網格化管理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成就著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

今年,市秦嶺辦制定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網格化實施意見》和《行政執法巡查通報制度》,建立了定期研究機制和四級網格化管理機制,為秦嶺實施最嚴格的保護、最嚴密的管控、最嚴肅的問責提供了制度保障。

市秦嶺辦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今年以來,對翠華山天池湖景(酒店)違法建設項目開展了違法認定及查處、對鄠邑區黑河河道違法採石進行了處置、完成了長安區東大村冠水大園違建認定處置和秦嶺山水社區部分業主違法加蓋加建核查處置、完成了長安區青華山違建處置及生態恢復、協調相關區縣對高冠峪河道內的亂搭亂建進行綜合整治,拆除各類違建56處。

同時,嚴格落實“河長制”,系統治理沿山河流及主要支流,著力構建“山青、水淨、坡綠”的生態環境,不斷提升秦嶺北麓的綠化檔次和景觀效果;加快實施各峪口增綠工程,積極推進沿山特色小鎮建設,以產業帶動沿山群眾致富,為秦嶺保護提供不竭的內生動力。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秦嶺的生態環境向好發展,豐富的水系資源得到了良好保護,秦嶺生態保護也正向著更高層次邁進。

讓“四季常綠、一路一景”成為亮點

在努力保護秦嶺的同時,市委、市政府創新思路,打破條件限制,按照“四季常綠、一路一景”的綠化工作思路,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鐵線路、繞城公路、通景公路等“五路”兩側栽植適合西部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的高大喬木、常綠樹木,打造“一路一景”的城市綠化體系。未來3年,西安市城區“五路”將增綠1731萬平方米,相當於增加1300多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大小的綠量。

今年,西安主要從四個方面實施城市增綠。一是提升改造東、西繞城高速段林帶,營造大尺度、大色塊、大景觀的繞城高速公路特色林帶,為古城戴上一條周長88公里的巨型“綠色項鍊”。二是加快建設鄭西高鐵西安段沿線生態林帶。按照大景深、高綠量、彩色化的標準,從火車北客站周邊開始,向東、西兩側推進,在平地段以常綠喬木為骨幹樹種,建設寬度50-100米、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生態林帶。三是按照“四季常綠、一路一景”的建設思路,對城市主幹道路和城區鐵路兩側實施增綠工程,提高常綠植物、彩色植物的比例。四是在城市重要節點設置具有西安特色的綠化造型植物,打造一批盆景化、藝術化的園林綠化景觀亮點。

“要搶抓春季種樹好時節,多種樹、種大樹、種常綠樹,開展互學、互看、互比,加快、加密、加綠,努力把西安建成‘綠色之城、花園之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在實地檢查“五路”兩側“增綠減霾”工作時強調。

今年春季,西安搶抓春季種樹的好時節,在城市道路兩側積極開展了增綠行動。幾個月過去了,西安的街頭面貌煥然一新。春夏兩季,西安的大街小巷,放眼望去,是滿眼的綠色和多彩的花海。

針對老城區,西安還大力推行城市立體綠化建設,利用城市建築屋頂、牆面、街道護欄、立交橋、高架橋、公交網站、停車場等建築物形成的可綠化空間,因地制宜地開展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組合箱體式綠化等。這些常綠樹木不僅增加了城市的美觀度,也對治汙減霾起到很大的作用,讓我們生活的城市空氣越來越清新,環境越來越美麗。

據悉,截至目前,全市城區栽植喬木29萬餘株,花灌木114.4萬平方米,整理綠化用地209.4萬平方米,新增綠化用地113.97萬平方米,建成33個綠地小廣場;8個郊區縣“五路”兩側完成綠化219.83公里,折合綠化面積4486畝。

綠水

治水決心 化為行動

水是城市的靈魂與命脈。自古以來,人類的文明與水共存。人類依託河流、湖泊、溪流發展起富有“水與綠”的城市。西安就是這樣一座親水而居的城市。

逐水而居,方解水之韻;因水而興,更知水之貴。今年以來,西安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1月,西安市全面啟動了河長制工作。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擔任渭河西安段河長和昆明池湖長,市長上官吉慶擔任灞河河長和渼陂湖湖長,其他13條河流也都安排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班子領導擔任河長,相關市級成員單位領導、區縣相關領導擔任副河長。同時成立了市河長制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王永康書記擔任第一組長,上官吉慶市長任組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市級部門為成員單位。

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市級河長17名,區級河長134名,鎮街級河長289名,村級河長(巡河員)2605名,共計3045名河長,警長332名。其中,19條市級重要河湖共設立市級河長17名,區級河長75名,鎮街級河長190名,村級河長957名,市級警長11名。

另外還成立了河長制作戰指揮部,採取近期、中期、遠期相結合的思路,制定出了西安市“一三五”治水作戰計畫。提出“2017年,利用1年時間,主攻垃圾河、黑臭河問題,實現河長制首戰告捷;到2020年,利用3年時間,主攻水質轉變,全面剿滅劣ⅴ類,實現全市水環境全面改觀,治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到2022年,利用5年時間,實現水質質變,完成‘8+5+2’全流域治理,全面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

河流不同,“病狀”不同,治理就不能一刀切。對此,西安開展“一河一策”,精細化治理每條河流。

據悉,2017年全市共規劃了223個河長制項目,主要集中在河流綜合治理,抓好控源截汙、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等方面。

在治汙上,從2月中旬開始,在全市集中開展了一次全市河流“髒亂差”和“黑臭河”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從“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拆除違建、取締砂場、維修設施、落實機制”等6個方面,對全市河流、農村大型灌溉渠和排水渠進行一次專項整治行動。

在治水上,5月份,在藍田縣召開了河長制現場觀摩推進會,學習藍田縣峪口治理、河道治理經驗。8月份,在蓮湖區大興區召開了技術治水現場觀摩會,推廣蓮湖區污水源熱泵供暖新技術經驗。8月份,在藍田縣召開了灞河產業帶暨輞川河治理開工儀式,規劃建設1600畝水面濕地;9月份,在西鹹新區灃西新城召開了海綿城市建設現場推進會,學習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建設先進經驗。

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水面2007畝,濕地3858畝。昆明池、渼陂湖試驗段均已建成向市民開放。灞河藍田縣城段綜合提升工程、石川河閻良富平交界段綜合治理工程、潏河常甯段綜合治理工程、澇河天橋段綜合治理工程等4個工程完成62%以上。

隨著各項治水措施的一一落實,西安必將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諧”的治水目標。

用生態文明繪就

美麗大西安新畫卷

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意味著在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一幅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也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變革。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強調,寧可在發展上適當穩一點,也不能破壞生態環境。這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建設美麗大西安,只有緊跟發展升級的大勢,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奮發有為,才能在追趕超越的道路上,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環境保護、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對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堅決說“不”。圍繞“山青、水淨、坡綠”目標,我市堅定決心,做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踐行者、推動者,緊抓環保 “民生頭號工程”,堅持鐵腕治霾、柔性治水、全面落實“河長制”和“路長制”、開展“四治一增”、推行“煙頭革命”“廁所革命”等舉措、在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上,砥礪奮進。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環境治理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全體市民都是參與者,沒有誰能置身事外。全市上下都應積極行動起來,深入持久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政府做綠色管理者,企業做綠色生產者,市民做綠色踐行者,多管齊下、多措並舉、共同參與、久久為功,一定能完成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大西安的戰略任務,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