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連江供電公司:自供區收歸促村民幸福指數提升

2016年,10月21日上午,隨著最後一條10kV赤南625線路的全面收歸,標誌著歷時3年,享有“石材之鄉”美譽的連江縣蓼沿鄉正式告別自供區時代。

蓼沿鄉位於連江縣西北部,面積138平方公里,人口2.8萬人,回收前,自供區電網多年未進行改造,電網設施落後,網架結構薄弱,區內由蘭水水電站等六個小水電站自發自供,僅有一座35千伏變電站,主變容量為1.26萬伏安,35kV線路1條,長度為6.143公里,10kV線路4條,總長度116公里,0.4kV線路共357.8公里,供電可靠性差,低壓問題突出。

談起四年前用電情況,丁懷仁直搖頭:“別提了,以前一遇到打雷下雨就跳閘停電,用電高峰時甭指望電飯煲煮飯了,現在的供電品質和供電設施跟以前相比簡直脫胎換骨。

近年來,隨著該區域經濟發展,企業用電量激增,2012年蓼沿鄉供電量約1.2億千瓦時,網架簿弱的自供區電網已無法承擔大規模供電需求,自供區供電矛盾成了阻礙該地發展的“攔路虎”、群眾脫貧致富的“絆腳石”。

“回歸”之始,多方努力

為從根本上提升自供區人民的用電水準,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6月6日下午,連江供電公司與連江蓼沿鄉政府、蓼沿蘭水水電站正式簽訂蓼沿鄉供電營業區移交協定,正式啟動蓼沿鄉自供區回收工作。 簽約後,該公司將投資8706萬元,逐步完成當地主、配電的網改造。

自供區農網改造涉及的問題多、難度大、成本高,是一塊硬骨頭,為做好回收工作,公司成立自供區回收領導小組,公司領導多次會同縣政協、人大督查組、縣電網指揮部、蓼沿鄉黨委、蓼沿鄉政府等相關領導一同調研,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改造的基本原則、實施步驟和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

針對群眾訴求,公司更是耐心對待、謹慎調研,力求群眾對電力增長的需求與電網改造實際情況相符合、相匹配,避免電網建設與村居發展用電矛盾。

精心組織,破解難題

“原先高壓、低壓電線杆大多數歷經幾十年風雨已經傾斜,很多的鋼筋都裸露在外面了,因此大部分電線杆都要更換,此外,大多數居民家外線接入都是不規範的,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專案負責人表示此次施工面廣、難度大。

由於低壓進戶線和相關設備陳舊老化,安全隱患大,原有電網需要推倒重建,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自供區改造安全完成,連江公司精心組織,倒排計畫,將《連江公司自供區回收工作》分解成專案進度表,責任到人、明確時限。 同時,受委託的工程設計與施工單位抽調精幹力量,加班加點,及時編制工程設計及施工方案,落實工程材料,開展現場施工;運行單位則提前介入,及時編制工程驗收方案、工程啟動方案,低壓使用者轉接方案。

全力施工,成效明顯

收歸工作涵蓋了公司運檢、生產、安監等部門。 “每月上報工程進展,每週總計工程難點問題,每天梳理工作思路。 ”負責收歸的工作人員說道。

在施工過程中,連江供電公司根據每項工程的特點,及時召開工程進程協調會,指出施工應避免的問題,制定解決的措施,確保了工程的施工品質和進程。

嚴格執行施工隊能力審查,堅決杜絕資質不符合要求的單位採取掛靠式承包或者變相承包,施工現場必須履行現場勘察,認真編制“三措一案”,嚴格施工計畫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人員力量,嚴格現場標準化作業滿足施工需要。

該公司自2013年10月對蓼沿鄉開展自供區改造收歸工作以來,陸續開展了四次收歸工作,全面完成10kV仙屏622線路、朱公632線路、周溪623線路、赤南625線路的收歸工作,截止2016年10月21日,共計收歸高壓專變102台,低壓台區120個,總戶數10480戶,其中高壓用戶68戶,低壓居民10412戶。

再見電窘,點亮幸福

盼星星,盼月亮,自供區的百姓們終於迎來了“舒心電”、幸福光”。

在蓼沿鄉義洋村、定田村,清一色的水泥電線杆、整齊劃一的架空導線,供電設施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改造後農網設施實現“鳥槍換炮”,30年不落後。

大電網來了,生活更美了。 由於用電同網同價,大幅降低了農村電價,農民負擔更輕了。

工廠裡,昔日連想都不敢想的三線電,已經牽到了車間廠房,再也不用怕電壓低燒壞電機了。

村民家,做飯電飯煲,炒菜電磁爐,洗衣機,空調,終於歡快地轉動起來,生活越來越有滋味……

自供區回收造福蓼沿鎮23個行政村,115個自然村共2.8萬人口,電網建設有效助力山村發展。

歷時三年的農網改造“凱旋”落幕,不僅為蓼沿電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解除了用電安全隱患,同時,也為蓼沿鄉的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水準提供了強大的用電保障,全面開啟了“石材之鄉”嶄新的用電時代。 (黃旭明)

(黃旭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