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2年來從不說話的美女主播,十九大意外走紅,手語翻譯3.5小時創紀錄,這才是真正的“翻譯官”!

她出現在大螢幕左下角面積占不到二十分之一的直播視窗裡, 也出現在2780萬聽障人群和有聲世界溝通的視窗裡。 這扇窗, 讓他們得到平等和尊重。

本文已獲益美傳媒授權轉載(ID:YeeMedia)。

十九大開幕會上

一位手語翻譯意外走紅

長達三個半小時裡

她在直播螢幕左下方的小框裡

一直抬著手比劃手語

一字不錯地緊跟習近平總書記大會報告

創下了國內手語翻譯最長記錄

作為十九大開幕式上的直播手語翻譯, 周曄出現在螢幕左下角。

三個半小時的堅持

讓不少網友動容

“小時候就看到她在翻譯了”

“每次看到有手語翻譯的, 我都特別的尊敬!

一言不發, 三個半小時啊”

甚至還引發大家對手語翻譯行業的關注

她是周曄

北京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

也被稱為“央視最沉默的主播”

1

雖然翻譯過不少全國型會議和大型活動

但十九大開幕會上大體量的翻譯工作

時間緊迫且毫無準備

對周曄來說, 還是個不小的挑戰

開幕前一天下午四點

周曄才接到了手語翻譯的任務:

全程僅由她一人完成

中途不能換人

而那時她還沒見過報告稿

十九大開幕當天

早晨她只敢吃了一個雞蛋和一塊麵包

因為怕吃多了壞肚子

也不敢多喝水, 怕跑廁所

為了保證翻譯的萬無一失

一丁點差錯都要提前扼殺在搖籃

直到上午8:10

她才第一次看到屬於保密級別的報告稿

而此時距離直播開始

僅剩40多分鐘

時間緊、任務重

周曄只能大致流覽了全文

很多專業詞彙來不及查詞典

甚至不少十九大報告中的新提法

手語詞典中根本沒有收錄

好在經歷過多次大型活動的鍛煉

她對國內外的新聞事件都很熟悉

知識儲備得也很完善

此前還特地重溫了5年前的十八大報告

諸如“物流”這樣的新生詞

“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這樣的表述

周曄都能隨機應變地巧妙翻譯出來

周曄和老師們共同練習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不忘初心, 實現中國夢”的手語表達。

手指靈活、身姿筆挺、大方優雅

可這背後的艱辛卻少有人知道

沒有稿件提詞器

全靠看著正對面的直播電視

同步手語翻譯

除此之外,她還要進行跟讀

因為一部分聾啞人得通過“唇讀”來理解

為了上鏡好看

手語翻譯的凳子並沒有椅背

整整三個半小時

等到直播結束

54歲的周曄全身都僵了

腿麻了、眼花了

站都站不起來

即使全身酸痛

手臂抬起的角度仍然不變

“我必須準確、完整、全面地用手語表達,

讓更多聾啞人第一時間聽到黨的聲音。”

毅力支撐著她完成這次重大的翻譯任務

一刻也不敢鬆懈

2

精緻的五官、幹練的短髮

雙手又細又長

比劃手語溫柔流暢

不做作不誇張

周曄在央視做手語主播已經20多年

從1995年《本周》欄目

(《共同關注》的前身)起

到北京殘奧會、廣州亞殘運會

全國兩會、黨的十八大

她的面孔一次次出現在

重量級會議、活動的直播現場

2012年全國兩會時

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引入手語直播

周曄成為第一位手語翻譯直播

2個小時持續做出1.4萬個手語動作

翻譯1.5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

嫺熟的手指動作

沒人不叫絕

3

而這過人的手語翻譯本領

可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

可以說

30年前的周曄老師

是“零基礎”進入這個行業

1982年高考落榜後

當教師的父親介紹周曄

去北京市第一聾人學校當名特教老師

可入校第一天

她就被嚇住了

聾人朋友打手語時

眉毛眼睛全在動

這樣的場景讓她一下難以接受

第一時間想到了“離開”

於是沒過幾天

就瞞著家裡去應聘當模特

正值青春的周曄身高173

身材高挑、面容姣好

一面試就過了

可父親堅決反對

甚至放話說

去當模特就不認她這個女兒

聽話的周曄沒敢繼續堅持

只能轉身回了學校

當時學校十分缺老師

對周曄極為重視

指定了當時手語最好的老師做她師傅

周曄是個要強的人

既然做了特教老師

要幹就要幹得最好

每天回家就用手語打報紙和電視上的新聞

甚至學校開會

校長在臺上講話

她就在台下跟著打手語

練得手指的每一個關節都能靈活優雅地“說話”

而作為一名特教老師

打手語是基本功

她將更多的愛與精力投入到聾孩子的教育中

她懷孕的時候

剛坐完月子寒假一開學就回了學校

為了教聾孩子說話

周曄每天對著鏡子

觀察自己的每個發音

口型是怎麼變化的

舌位在哪兒

從母音到聲母

一個個教孩子們拼讀

當聾孩子們喊出“媽媽”一詞時

學生和家長都把她當做聖人

從此之後她再也不糾結

百分之百愛上了這個工作

對學生都直接稱“我的孩子們”

如今她十分慶倖當年父親的堅持

年輕時以為貌美便是美

而經歷歲月沉澱後

對她來說

教孩子們說話

改變他們的命運

這種美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4

作為特教學校的校長

她在聽十九大報告時

最惦記的是特教事業

因此聽到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幾個字時

激動得不能自己

2008年9月5日周校長被選為北京殘奧會火炬手。

30多年的特教工作

她最懂得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正在於它的艱難

相比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特教老師融入更多的是母愛

教會孩子生活上自立自主

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和潛能挖掘

然而,長期以來

特殊教育始終處於邊緣化的弱勢地位

常規教育與他們難以互動交流

社會也將他們視為異類

可是,他們需要的是平視

而不是俯視

從十七大開始

特殊教育的提法從“關心”、“支持”

到如今的“辦好”

讓周曄心裡有了更多的期盼:

“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會規劃生活、

適應生活、有生活能力的人”

周曄老師打手語“新時代”。

周曄老師打手語“中國夢”。

真正有力的能量從不靠語言來彰顯

三個半小時的堅持

只為聾啞人第一時間聽到“關於未來的聲音”

讓網友打call“真正的翻譯官”

三十多年的堅持

成為聾啞人與世界消息平等溝通的橋樑

把愛心和熱血都獻給無聲世界

讓更多“邊緣”,但其實本應和我們一樣的人

得到平等的對待

- THE END -

沒有稿件提詞器

全靠看著正對面的直播電視

同步手語翻譯

除此之外,她還要進行跟讀

因為一部分聾啞人得通過“唇讀”來理解

為了上鏡好看

手語翻譯的凳子並沒有椅背

整整三個半小時

等到直播結束

54歲的周曄全身都僵了

腿麻了、眼花了

站都站不起來

即使全身酸痛

手臂抬起的角度仍然不變

“我必須準確、完整、全面地用手語表達,

讓更多聾啞人第一時間聽到黨的聲音。”

毅力支撐著她完成這次重大的翻譯任務

一刻也不敢鬆懈

2

精緻的五官、幹練的短髮

雙手又細又長

比劃手語溫柔流暢

不做作不誇張

周曄在央視做手語主播已經20多年

從1995年《本周》欄目

(《共同關注》的前身)起

到北京殘奧會、廣州亞殘運會

全國兩會、黨的十八大

她的面孔一次次出現在

重量級會議、活動的直播現場

2012年全國兩會時

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引入手語直播

周曄成為第一位手語翻譯直播

2個小時持續做出1.4萬個手語動作

翻譯1.5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

嫺熟的手指動作

沒人不叫絕

3

而這過人的手語翻譯本領

可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

可以說

30年前的周曄老師

是“零基礎”進入這個行業

1982年高考落榜後

當教師的父親介紹周曄

去北京市第一聾人學校當名特教老師

可入校第一天

她就被嚇住了

聾人朋友打手語時

眉毛眼睛全在動

這樣的場景讓她一下難以接受

第一時間想到了“離開”

於是沒過幾天

就瞞著家裡去應聘當模特

正值青春的周曄身高173

身材高挑、面容姣好

一面試就過了

可父親堅決反對

甚至放話說

去當模特就不認她這個女兒

聽話的周曄沒敢繼續堅持

只能轉身回了學校

當時學校十分缺老師

對周曄極為重視

指定了當時手語最好的老師做她師傅

周曄是個要強的人

既然做了特教老師

要幹就要幹得最好

每天回家就用手語打報紙和電視上的新聞

甚至學校開會

校長在臺上講話

她就在台下跟著打手語

練得手指的每一個關節都能靈活優雅地“說話”

而作為一名特教老師

打手語是基本功

她將更多的愛與精力投入到聾孩子的教育中

她懷孕的時候

剛坐完月子寒假一開學就回了學校

為了教聾孩子說話

周曄每天對著鏡子

觀察自己的每個發音

口型是怎麼變化的

舌位在哪兒

從母音到聲母

一個個教孩子們拼讀

當聾孩子們喊出“媽媽”一詞時

學生和家長都把她當做聖人

從此之後她再也不糾結

百分之百愛上了這個工作

對學生都直接稱“我的孩子們”

如今她十分慶倖當年父親的堅持

年輕時以為貌美便是美

而經歷歲月沉澱後

對她來說

教孩子們說話

改變他們的命運

這種美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4

作為特教學校的校長

她在聽十九大報告時

最惦記的是特教事業

因此聽到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幾個字時

激動得不能自己

2008年9月5日周校長被選為北京殘奧會火炬手。

30多年的特教工作

她最懂得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正在於它的艱難

相比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特教老師融入更多的是母愛

教會孩子生活上自立自主

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和潛能挖掘

然而,長期以來

特殊教育始終處於邊緣化的弱勢地位

常規教育與他們難以互動交流

社會也將他們視為異類

可是,他們需要的是平視

而不是俯視

從十七大開始

特殊教育的提法從“關心”、“支持”

到如今的“辦好”

讓周曄心裡有了更多的期盼:

“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會規劃生活、

適應生活、有生活能力的人”

周曄老師打手語“新時代”。

周曄老師打手語“中國夢”。

真正有力的能量從不靠語言來彰顯

三個半小時的堅持

只為聾啞人第一時間聽到“關於未來的聲音”

讓網友打call“真正的翻譯官”

三十多年的堅持

成為聾啞人與世界消息平等溝通的橋樑

把愛心和熱血都獻給無聲世界

讓更多“邊緣”,但其實本應和我們一樣的人

得到平等的對待

- THE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