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益思」“知識付費”會讓知識更值錢嗎?

在互聯網時代, 人們獲取知識的管道越來越多元化。 據報導, 一位元北大經濟學教授通過開通網路專欄講授音訊課程收穫了17萬的網路學生, 該教授的專欄估值近3500萬元。

相比于大學教授普遍十多萬元、二十萬元的年薪, “知識付費”似乎讓知識變得更“值錢”了。

知識付費是大勢所趨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大光也表示, 知識付費時代順應了市場發展。 “從全世界範圍而言, 科普都是一個公益事業。 作為個人來說, 知識傳播有利有弊。 從國家層面來說, 知識付費不是一個方向, 還是需要國家投入。 畢竟大多數知識的傳播都不是非常有市場的。 ”

李大光認為, 某一個知識付費平臺或個人順應市場是沒有問題的。 “但順應市場的知識傳播行為為了顧及受眾的胃口往往會走偏。 比如, 現在關於治病和養生的受眾特別多, 就是由受眾的需求決定的。

其他與公眾的關切相對較遠的, 比如宇宙、核能等等問題的受眾就會特別狹窄。 但從國家層面來說, 不能把知識傳播的任務完全推向個人。 ”

知識付費致富靠譜嗎

“教授分享知識沒有問題, 但以此追求致富, 那基本是資本的噱頭。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斷言, 目前知識付費模式存在炒作成分, 要從根本上提高大學教師待遇不能依靠知識付費平臺, 最好的方式是實行年薪制。 “目前我國不實行年薪制是因為薪酬制度不合理, 經費被一些既得利益者佔據。 ”

據熊丙奇介紹, 2016年, 教育資料公司麥可思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 我國大學教師平均月收入為5478元, 年薪不足7萬元。 其中, 本科院校教授平均月收入7947元, 年薪不足10萬元,

本科院校講師月收入只有5011元, 而高職高專講師月收入只有4646元, 助教則更低, 本科月收入4130元, 高職高專月收入3786元。

在熊丙奇看來, 讓青年學者都拿到30萬元年薪可能不現實, 但是, 改革我國薪酬體系, 大幅度提高青年教師待遇卻是現實的。 這需要調整我國高校的“工資+津貼+獎勵”薪酬制度, 取消科研提成, 實行年薪制。

“在我國高校, 普遍實行基本工資+津貼+獎勵的薪酬制度, 其中, 基本工資部分很低, 教師要提高收入, 主要靠津貼和獎勵, 津貼主要包括入選人才計畫的特殊津貼, 獎勵則包括科研經費提成。 為此, 不同學科的教授, 因有不同的頭銜和身份, 以及完成年度考核目標(以論文、課題、經費等為主要指標)的情況不同, 收入待遇是相差很大的。

入選‘千人計畫’、有國家重大課題(專案)的教授, 年薪超百萬元不是問題, 媒體多年前就曾報導高校的富翁教授問題——收入高的教授, 全年的薪酬, 會是收入低的教授的十幾倍, 更是收入低的青年教師的數十倍。 ”熊丙奇說。

據悉, 歐美國家的大學, 對教師都實行年薪制, 不採用教師按專案進行提成、獎勵的方式, 不同學科的教授會有一定的收入待遇差距, 但是最多不會超過數倍。

“實行年薪制, 並不會根據每年考核的情況兌現教師年薪, 每年學校會保障教師的年薪, 並視工作情況調整來年的年薪。 年薪制讓教師獲得體面的生活保障, 也促進教師能按自己的興趣進行教學和學術研究。 ”熊丙奇介紹。

知識付費有哪些坑

摘自《中國科學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