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二期|每週德國工業科技動態(上)

第二期| 每週德國工業科技動態(上)

受黑蝴蝶啟發 德國科學家研發3D列印太陽能電池板

來自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從蝴蝶翅膀的結構中獲得靈感,

設計出可以更有效吸收光和熱的創新型3D列印太陽能電池板。

加州理工學院的Radwanul Siddique說:“這種蝴蝶翅膀的結構設計基於波峰和小孔同時提供良好的機械穩定性, 同時以高效率收穫光。 ”靈感來自蝴蝶的生理和3D列印技術, Siddique和他的團隊根據他們的顯微圖像, 決定創建一個昆蟲翅膀的虛擬3D模型。 然後, 他們計算這些3D模型具有的光吸收能力, 以便更好地瞭解它們的光學性質。 研究人員讓一些太陽能電池從矽樹脂中模仿出翅膀的鱗片狀納米孔結構。 然後在這些面板上進行測試, 與以前的結構相比, 光吸收增加了200%。

工業4.0即時資料傳輸 有賴高速、穩定5G網路

近日, 弗朗霍夫通訊研究院海因裡希-赫茲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Heinrich-Hertz-Institut HHI)無線通訊網路部門負責人Slawomir Stanczak表示, 他們在實驗室證明5G網路確實可能每秒傳輸10GB資料, 延遲率1毫秒, 同時兼具高度可靠性, 未來將針對幾個應用領域推出方案, 其中一個領域就是工業4.0, 高速無線網路讓遙控機器人更方便。

5G資料傳輸速度可達到每秒鐘10GB, 延遲率1毫秒, 如此高速低延遲的網路, 正是實現感知網路(tactile internet)的必備條件, 可望帶來新的工業、運輸和醫療應用。

華為聯合德國Telefonica發佈業界首個面向5G的天面方案

近日, 在德國慕尼克舉辦的2017全球天線技術暨產業論壇上,

華為聯合德國Telefonica驗證並發佈了業界首個面向5G的天面方案。 該方案解決了面向5G演進過程中, Sub 3GHz全頻段4T4R和Massive MIMO同時部署時天面空間緊張的問題。

此次華為聯合Telefonica, 現網驗證並發佈了“面向5G”的天面方案, 該方案由一面14埠多頻天線和一面TDD 3.5GHz Massive MIMO天線組成, 滿足Telefonica從4G向4.5G/5G網路演進的天線方案需求。

Telefonica德國接入網總監Jaime Lluch先生表示:“Telefonica作為全球領先的運營商, 致力於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網路體驗。 我們認為MBB在面向未來網路演進過程中, 天面空間將成為限制網路部署的主要瓶頸。 Telefonica聯合華為推出的面向5G的天面方案, 解決天面部署難題的同時, 保障了優異的網路性能, 確保網路平滑演進。 ”

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實現大規模量產 2022年市場規模可達10億美元

近日,

資料通信、消費及工業應用垂直腔面發射 雷射器 (VCSEL)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Philips Photonics公司宣佈, 其投資2300萬歐元用於照明、資料通信和光源應用的「VIDaP」項目圓滿完成。 該專案由德國聯邦教育部和研究機構(BMBF)及歐盟聯合贊助

Philips公司表示, 在該專案之前, VCSELs只能通過非自動化方式小批量生產。 現在, Philips及其合作夥伴成功展示了VCSELs具有同其他半導體元件一樣生產製造的能力。 這種製造能力將開啟更多潛力應用, 如高速資料通信、3D識別、光學感測用於雷達及電子工業, 同時能夠顯著減少感測器尺寸及資料中心和熱工過程能源消耗。

Philips公司表示該專案的順利完成將開啟更多潛在應用領域, 如高速資料通信、3D識別及汽車雷達等。 預計2022年全球VCSEL市場將達到10億美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