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生活中的碘鹽到底該不該吃?!真的會導致甲狀腺疾病嗎?

“碘”是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微量營養素。 近年來, 盛傳一種說法稱, 食用碘鹽或點攝入量增加, 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的高發

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碘鹽是甲狀腺癌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 有一種說法稱, 食用碘鹽或點攝入量增加, 會導致甲狀腺癌。

相當一部分甲狀腺微小癌具有惰性進展特點, 惡性度低, 預後良好。 患者應聽從臨床醫生要求進行正確治療或跟蹤觀察。

甲狀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較高, 隱匿性大且不易被發現, 可能陪伴終身。

有研究提示, 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於甲狀腺篩查,

並與高解析度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相關。

碘是我們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

碘是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素, 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甲狀腺激素參與身體新陳代謝, 維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 促進人體(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

孩子大腦發育從母親懷孕就開始了。 胎兒期和嬰幼兒期(1—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胎兒期和嬰幼兒期缺碘, 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 嚴重的造成克汀病、聾啞、智力損傷等。

胎兒所需要的碘全部來自母親, 孕婦碘營養不足會造成胎兒缺碘。 如果孕期嚴重缺碘會出現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

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對碘的需要量明顯多於普通人群,

必須及時地補充適量的碘。

成年人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 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我國大部分地區缺碘, 應長期食用碘鹽

碘缺乏病是由於外環境缺碘, 造成人體碘攝入不足而發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

資料顯示, 我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 碘缺乏病區的兒童中5-15%有輕度智力障礙, 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 嚴重影響當地人口素質。

碘缺乏病是可以預防的, 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

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 尤其山區、丘陵、河谷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沖刷地區缺碘較為嚴重。 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 如果停止補碘, 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 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