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我可以寵你,但不會伺候你!

前幾天社區裡舉行了一場“尋找秋天”的兒童主題活動, 讓孩子走進生活、觀察自然;同時也通過秋天、通過孩子, 增進社區業主間的交流和感情。

活動很成功, 很多家長孩子參加, 但是今天我要說的不是這場活動, 而是活動中發生的一件事。

當時孩子們都已經找到了各種各樣的落葉, 接下來就是利用落葉做樹葉畫的環節, 每人一張白紙, 利用自己的膠棒、畫筆等材料自由發揮創作。

“媽, 我的材料呢?”旁邊的一個小男孩問他媽媽。

“都在這呢兒子!”一位媽媽從書包裡拿出畫筆、貼紙、兒童剪刀等東西趕緊遞過去。

“咦, 膠棒呢, 媽, 我的膠棒呢?”男孩大聲地質問道。

那媽媽手忙腳亂的趕緊在書包裡找, 很是著急, “膠棒呢, 膠棒呢, 我明明準備了啊!”

翻了半天也沒找到, 那媽媽一臉歉意的對孩子說:“好像忘放書包裡了……”

那男孩一聽就大吼起來, “你咋弄的啊, 這個都能忘,

你讓我怎麼做活動啊?”

看那男孩要炸鍋, 看那媽媽手足無措, 感覺很刺眼;我趕緊走上前對旁邊的女兒說, “乖, 你看這個哥哥忘帶膠棒了, 你能把自己的膠棒和他輪流用嗎?”

“好的媽媽!”女兒很乖的說, “哥哥, 給, 你先用!”

然後我趕緊拉那媽媽離開, 看著孩子們開始做起了樹葉畫,

我和她就聊了起來, “你家兒子脾氣怎麼這麼大啊, 連你也敢吼!你太慣著他了!”

“剛才真是謝謝你了……唉都是從小寵的了, 就這一個兒子, 我和他爸, 還有他爺爺奶奶, 一個比一個愛, 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能幫他做的都幫他做, 不能做的想著法子幫他做, 但有時他還不領情, 對我們還吆來喝去的, 真是寒心!”

但我想說, 那不是寵孩子, “寵”是以一顆愛和包容的心去引導孩子的正面成長;而那位媽媽呢, 對孩子百依百順, 那是慣, 是伺候著孩子長大。 被伺候著長大的孩子, 他覺得你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 他不會感恩、不會珍惜, 只會無休止的索取, 最終這會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我不由得想起女兒小時候, 那麼可愛的小人,

一家人都很愛她。 她不會穿衣服, 那我們給她穿;她不會吃飯, 那我們就喂她;她喜歡吃鱸魚, 那我們就都給她夾肉, 而且是魚身上最好那部分的肉。 如果她喜歡什麼玩具、想要什麼衣服, 那我們都會給她買……現在看來, 那時就是毫無原則的伺候著她長大。

當時覺得, 愛孩子是每一位爸爸媽媽的天性, 恨不得把所有的都給她, 來讓她開心快樂, 就算有時對自己苛刻一點, 那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當時真是這麼想的, 也是這麼做的。

可是有一天, 當我一個沒注意, 把第一口菜給自己吃的時候, 她竟然大聲說:“媽媽, 你怎麼不先喂我吃就自己吃了?”看著她那氣鼓鼓的樣子, 我呆住了, “為什麼第一口飯菜一定要給孩子吃, 為什麼就不能自己先吃一口, 為什麼她覺得那樣就那麼的理所當然?”

難道是因為我們之前毫無原則的愛?

如果我們依然那樣愛她, 那她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呢?我不敢想像。 於是我和孩子他爸好好聊了很久, 都覺得愛孩子, 但絕不能溺愛, 對孩子的百依百順反而會害了她。

愛應該是有界限和度的。

愛孩子,但是不能因此讓她變得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我們喜歡看她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喜歡看她每天都有成長,喜歡她勤勞的樣子。所以我們開始對她說:“你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嗎……你自己試試,會更好玩的……”

愛孩子,但是不能因此讓她變得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懂尊重別人。所以我們教她尊敬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爺爺奶奶吃!”我們教她學會感恩,“爸爸每天辛苦工作掙錢養家,我們要感謝爸爸,先給爸爸吃!”

經過我們近一年的有意引導,現在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了感恩、知道了分享、知道了勞動與付出。現在想來,很慶倖我們沒有繼續伺候孩子長大,而是引導陪伴著她長大。

雖然現在我們不溺愛孩子了,孩子也在慢慢的變得獨立自主,變的有修養。但是新的問題又產生了。都說“隔代親”,那是真親,她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能把孩子寵上天,只要在一起,那就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如果他們看見孩子在打掃衛生、做家務,那馬上跑過來奪走笤帚,“哎呀,你一個女孩子家的怎麼做這活,累著了咋辦,讓奶奶來!”

好不容易教會了孩子有好吃的先給老人吃、給大人吃,要尊老。但是他們馬上說:“爺爺不吃、爺爺不吃,還是你先吃!”

孩子放學後來,蹦蹦跳跳的進屋,我趕緊給她說奶奶在休息,小聲點,可是奶奶馬上起來說:“沒事沒事,孩子回來了就玩唄!”

有時覺得好不容易給孩子引導上了正道,但是讓這麼愛孩子的老人一折騰,孩子又倒退回了原來的樣子。你要給他們講吧,他們總說現在孩子還小,不用要求這麼多,等孩子大了就好了。

可是壞習慣一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現在我們都不給老人講了,而是讓孩子自己講,如果老人太慣著孩子,那她就會說:“爺爺,你們這樣是不對的,如果一直慣著我,以後我就是一身臭毛病!”

還別說,老人就聽孩子的話。

有我們的引導,有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有老人的配合,孩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毫無原則的愛孩子,伺候著孩子長大,會最終害了他。愛要有界限,要有度,而這個界限、這個度,決定了孩子能不能獨立、感恩、尊重……

愛應該是有界限和度的。

愛孩子,但是不能因此讓她變得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我們喜歡看她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喜歡看她每天都有成長,喜歡她勤勞的樣子。所以我們開始對她說:“你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嗎……你自己試試,會更好玩的……”

愛孩子,但是不能因此讓她變得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懂尊重別人。所以我們教她尊敬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爺爺奶奶吃!”我們教她學會感恩,“爸爸每天辛苦工作掙錢養家,我們要感謝爸爸,先給爸爸吃!”

經過我們近一年的有意引導,現在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了感恩、知道了分享、知道了勞動與付出。現在想來,很慶倖我們沒有繼續伺候孩子長大,而是引導陪伴著她長大。

雖然現在我們不溺愛孩子了,孩子也在慢慢的變得獨立自主,變的有修養。但是新的問題又產生了。都說“隔代親”,那是真親,她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能把孩子寵上天,只要在一起,那就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如果他們看見孩子在打掃衛生、做家務,那馬上跑過來奪走笤帚,“哎呀,你一個女孩子家的怎麼做這活,累著了咋辦,讓奶奶來!”

好不容易教會了孩子有好吃的先給老人吃、給大人吃,要尊老。但是他們馬上說:“爺爺不吃、爺爺不吃,還是你先吃!”

孩子放學後來,蹦蹦跳跳的進屋,我趕緊給她說奶奶在休息,小聲點,可是奶奶馬上起來說:“沒事沒事,孩子回來了就玩唄!”

有時覺得好不容易給孩子引導上了正道,但是讓這麼愛孩子的老人一折騰,孩子又倒退回了原來的樣子。你要給他們講吧,他們總說現在孩子還小,不用要求這麼多,等孩子大了就好了。

可是壞習慣一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現在我們都不給老人講了,而是讓孩子自己講,如果老人太慣著孩子,那她就會說:“爺爺,你們這樣是不對的,如果一直慣著我,以後我就是一身臭毛病!”

還別說,老人就聽孩子的話。

有我們的引導,有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有老人的配合,孩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毫無原則的愛孩子,伺候著孩子長大,會最終害了他。愛要有界限,要有度,而這個界限、這個度,決定了孩子能不能獨立、感恩、尊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