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裡是天津的中心,有最本真的天津衛特色

天津對於北京是一個近在咫尺的城市, 坐動車過去只需半個小時, 這比很多人用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還要短, 但如果過去旅遊的話還是自己開車更方便一些。 過完中秋後去天津一日遊, 上午從北京出發, 到達天津已是中午時分, 早已饑腸轆轆, 原本導航是到食品街的, 但行駛途中突然看到一處古街, 但見人頭攢動, 好不熱鬧, 以為就是食品街了, 急忙找地方停好車後又沿原路返回, 後經詢問才知此處是鼓樓, 將錯就錯, 鼓樓轉轉。

鼓樓是天津三寶之一, 其他兩寶為炮臺、鈴鐺閣, 位於城中心的鼓樓最初修建于明朝, 名為鼓樓, 實為鐘樓。 據說, 現在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樓為中心, 向四周不斷擴張而形成的, 所以“鼓樓”可以說是天津市的發源地, 因而鼓樓是天津市名副其實的中心。 歷史上鼓樓曾于1921年重建, 1952年被拆, 現在的鼓樓是2000年重新修建的。

鼓樓東大街的街口有一處名為“二嫂子煎餅果子”的檔口, 食客們已排起長長的隊伍, 煎餅果子可以說是天津的招牌, 於是臨時決定中午飯就是它了。 只見攤子前面有幾個大師傅在同時操作, 煎餅果子分為兩種, 區別是中間夾的是油條或薄脆, 每個煎餅果子加兩個雞蛋,

價錢分別為15和16元。 做好的煎餅果子分量很足, 一個人吃一個就足以果腹。

吃完煎餅到街裡轉轉, 街口不遠處看到有一個吹糖人的手藝人, 周圍圍了一圈人, 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極受小朋友的歡迎, 不少大人也忙著給糖人的製作過程拍照。

一家售賣藝術品的小店,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楊柳青”三個字, 楊柳青以年畫著稱, 是產生於明末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 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2006年5月20日, 楊柳青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津十八街麻花與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為“天津三絕”。 與一般麻花相比十八街麻花最大的特點是在麻花中加入了由桂花、閩薑、核桃仁、花生、芝麻以及青紅絲和冰糖做成的什錦酥餡, 聞之香氣撲鼻, 吃起來酥脆不艮, 味道及其可口。

"泥人張"是北方流傳的一派民間彩塑,它創始於清代末年。“泥人張”彩塑創作題材廣泛,或反映民間習俗,或取材於民間故事、舞臺戲劇,或直接取材於《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所塑作品不僅形似,而且以形寫神,達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張”彩塑用色簡雅明快,用料講究,所捏的泥人歷經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泥人張在鼓樓東大街設有一家店面,裡面展出了許多泥人張的一些精品,確實很精緻,價格也不菲。

沿鼓樓東大街一路向鼓樓方向走去,道路兩旁和路中間是各種小吃和手工藝品的小商販,節日期間,這裡的遊人很多,熙熙攘攘的人流,濃濃的節日氛圍。

街邊一家名為蛤蟆吐蜜的店鋪吸引了我的目光,進去一看才知蛤蟆吐蜜其實是一種燒餅,是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燒餅由老肥發酵的麵粉加餡料烤制而成,烤制過程中,遇高溫餡兒膨脹,從燒餅邊自然開裂一個小口,吐出豆餡,掛在燒餅邊上,外觀形似蛤蟆一張大扁嘴,因造型逼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蛤蟆吐蜜,四邊粘芝麻,水豆沙和桂花醬的香氣濃郁,口感酥軟,吃起來香甜適口。

鼓樓的東邊有天津老城博物館,這裡原為英商天津麥加利洋行買辦徐朴庵家宅,始建於清末民初,是天津市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傳統民居三進四合套院落。這是中國第一家捐贈博物館,2004年12月23日天津設衛築城600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

在鼓樓的旁邊有一家“耳朵眼”炸糕店,門前有一組製作炸糕的雕塑,側面的售賣視窗買炸糕的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由此可見耳朵眼炸糕的受歡迎程度。

街另一頭離鼓樓僅僅幾十米的地方,有一片沉靜、古樸、韻味十足的傳統建築,這就是廣東會館,它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裝修最精緻的清代會館建築。所謂會館,是同省、同府、同縣或同業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設立的機構,主要以館址的房屋供同鄉、同業聚會或寄寓。在今天看來,會館實際上就是同鄉會,是同鄉們的一個政治、經濟與社會活動的場所,近代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都與會館有關。

鼓樓南街裡離鼓樓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格格府,占地1.9畝,兩進四合院,為清光緒年間和碩格格天津居所(和碩格格本名裕德齡,筆名德齡公主,曾為慈禧太后女翻譯)。

眼前這座高大的建築就是鼓樓了,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分別為"鎮東","定南","安西","拱北",由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並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碧瓦丹楹,煥然一新的鼓樓重新成為津門一景。

"泥人張"是北方流傳的一派民間彩塑,它創始於清代末年。“泥人張”彩塑創作題材廣泛,或反映民間習俗,或取材於民間故事、舞臺戲劇,或直接取材於《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所塑作品不僅形似,而且以形寫神,達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張”彩塑用色簡雅明快,用料講究,所捏的泥人歷經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泥人張在鼓樓東大街設有一家店面,裡面展出了許多泥人張的一些精品,確實很精緻,價格也不菲。

沿鼓樓東大街一路向鼓樓方向走去,道路兩旁和路中間是各種小吃和手工藝品的小商販,節日期間,這裡的遊人很多,熙熙攘攘的人流,濃濃的節日氛圍。

街邊一家名為蛤蟆吐蜜的店鋪吸引了我的目光,進去一看才知蛤蟆吐蜜其實是一種燒餅,是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燒餅由老肥發酵的麵粉加餡料烤制而成,烤制過程中,遇高溫餡兒膨脹,從燒餅邊自然開裂一個小口,吐出豆餡,掛在燒餅邊上,外觀形似蛤蟆一張大扁嘴,因造型逼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蛤蟆吐蜜,四邊粘芝麻,水豆沙和桂花醬的香氣濃郁,口感酥軟,吃起來香甜適口。

鼓樓的東邊有天津老城博物館,這裡原為英商天津麥加利洋行買辦徐朴庵家宅,始建於清末民初,是天津市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傳統民居三進四合套院落。這是中國第一家捐贈博物館,2004年12月23日天津設衛築城600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

在鼓樓的旁邊有一家“耳朵眼”炸糕店,門前有一組製作炸糕的雕塑,側面的售賣視窗買炸糕的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由此可見耳朵眼炸糕的受歡迎程度。

街另一頭離鼓樓僅僅幾十米的地方,有一片沉靜、古樸、韻味十足的傳統建築,這就是廣東會館,它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裝修最精緻的清代會館建築。所謂會館,是同省、同府、同縣或同業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設立的機構,主要以館址的房屋供同鄉、同業聚會或寄寓。在今天看來,會館實際上就是同鄉會,是同鄉們的一個政治、經濟與社會活動的場所,近代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都與會館有關。

鼓樓南街裡離鼓樓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格格府,占地1.9畝,兩進四合院,為清光緒年間和碩格格天津居所(和碩格格本名裕德齡,筆名德齡公主,曾為慈禧太后女翻譯)。

眼前這座高大的建築就是鼓樓了,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分別為"鎮東","定南","安西","拱北",由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並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碧瓦丹楹,煥然一新的鼓樓重新成為津門一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