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霧霾如何形成、怎樣監測?這次說的更清楚了!

地球遙感能觀測到霧霾嗎?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邵芸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邵芸接受採訪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邵芸:我們從2011年開始監測霧霾, 遙感發現霧霾的顆粒物其實是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 水分大概占了三分之一。 所以, 排放是一個主要成因, 但是自然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另外, 遙感還發現霧霾主要分佈在一公里以下的範圍裡, 霧霾特別嚴重的時候, 大概分佈在400米到500米以下, 這是人類生活的範圍, 所以會覺得格外難受。

邵芸:遙感發現PM2.5從2013年開始的下降速率是8%, 這說明我們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大家依然覺得難受,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風力減弱了, 颳風天數減少了。

邵芸強調, 建築物會對霧霾的擴散形成阻力, 她建議, 在城市建設的時候, 要留出風道, 要留出給污染物擴散的通道, 給城市開窗透氣。

接下來, 我國有一顆進行大氣環境監測的衛星即將發射, 在國家空間基礎設施裡面, 也有專門用於大氣環境監測的PM2.5偏正探測器和星載雷射雷達等, 這些先進的衛星和地面監測結合起來, 將形成一個天地一體化的立體監測體系, 為霧霾的防控和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撐。

記者:呂紅橋

責編:吳 桐

編審:韓志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