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我們懷念魯冠球時,我們在認可什麼?

昨日, 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企業家、中國民營企業家、浙商代表、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 因病去世, 享年72歲。

他是浙商群體中的“教父級”人物。 他在過去40多年裡創造了中國企業史上的一個傳奇:將一家鄉鎮農機小作坊, 一手帶入“萬向王國”。

魯冠球與萬向集團

魯冠球出生在農村, 只有初中文化。 15歲輟學, 做過打鐵匠, 3年的鐵匠生活使魯冠球對機械農具產生狂熱的愛好。 16歲時的理想是當工人。

1969年7月, 魯冠球帶領6名農民, 集資4000元, 創辦寧圍公社農機廠。

1980年, 魯冠球將廠門口四塊牌子摘掉三塊, 只保留“蕭山寧圍公社萬向節廠”。 魯冠球判斷中國將大力發展汽車業, 因此決定砍掉其他專案, 專攻萬向節。 萬向節就是汽車驅動系統的萬向傳動裝置的 “關節”部件。

魯冠球手持萬向節

魯冠球和員工一起在車間

1984年, 擁有世界上最多萬向節專利的美國舍勒公司代表在廣交會上“相中”萬向, 並在此後下3萬套訂單, 萬向產品首次走出國門。 值得注意的是, 16年後, 萬向將通過收購的方式, 將這位元買家變成“囊中之物”。

1984年, 浙江杭州蕭山寧圍鄉首次召開萬元戶表彰大會, 魯冠球(右一)

1987年, 魯冠球的代表證

1988年, 魯冠球以1500萬元向寧圍鎮政府買斷了工廠股權, 萬向變成了民營企業, 從此開始了市場化征程。

1994年, 集團核心企業萬向錢潮股份公司上市, 魯冠球成了最早擁抱資本市場的民營企業家之一。 同年, 外經貿部正式批准萬向美國公司成立。

2000年底, 萬向已在美、英、德、加拿大、巴西、委內瑞拉等7國設立了11家公司。 2000年之後, 萬向先後收購了美國舍勒公司、百年老店美國洛克福特公司、美國UAI公司, 成為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

魯冠球拿著《新聞週刊》,這一期報導了他和他的萬向節廠

2013年,魯冠球登上中國富豪榜以235億排名第十四名。他曾擔任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會長,浙江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會長,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7年10月12日,2017年胡潤百富榜上,魯冠球家族以491億元財富,位列第37位。

魯冠球精神是什麼?

吳曉波在為即將出版的《萬向重心——魯冠球傳》一書作序時這樣寫道:“他早年做過的四件事情,在當代企業改革史上,都有劃時代的意義:

他是最早具有專業主義精神的企業家

1980年,魯冠球把掛在廠門口的七八塊廠牌撤了下來,只剩下一塊“蕭山萬向節廠”,決心今後只把精力投放到一個產品中,那就是汽車的易耗零配件“萬向節”上。

他是最早具有品質意識的企業家

20世紀80年代初,魯冠球曾把40多萬元的次品當廢品賣掉,以此警醒員工的品質觀念。這一戲劇性的故事比“海爾張瑞敏砸冰箱”還要早兩年,表明了出現於商品短缺時期的第一代企業家的自我蛻變正是從品質意識的覺醒開始的。

他是最早具有產權意識的企業家

與同時代的大邱莊禹作敏、華西村吳仁寶等不同,魯冠球和他的萬向節廠,與當地的村級政權並非“一體兩面”,他很早就開始著力於企業的產權清晰化,這為萬向的長遠壯大清除了最危險的體制障礙。

他是最早具備階層意識的企業家

鄉鎮企業家的群體性出現,是改革開放最重要的財富和人文景象之一。魯冠球在很長時間裡,自覺投入極大的熱情,成了這一新生的商業階層的代表人物。

大匠駕鶴西去,老兵精神不滅

“學習《意見》,心情難以平靜。回想我們這代人的創業夢,從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東躲西藏,到在計劃經濟夾縫中‘野蠻生長’,再到改革開放中‘異軍突起’,以及全球化中無知無畏闖天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

——上個月的今天,也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公佈的第二天,魯冠球以《時代契機,我們沒有理由錯過》為題,發表署名文章。

從“東躲西藏”到“異軍突起”,這是魯冠球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企業家的創業歷程的縮影之一。談及何時退休的話題,魯冠球的態度是“戰士的終點,就是墳墓”。他做到了。

萬向48年來都在做汽車零部件,但魯冠球一直有汽車夢。2002年,,他承諾要造純電動汽車。2016年底,萬向集團終於成為中國第6家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正式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轉型成為擁有新能源商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的整車製造商,萬向集團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獲批。

魯冠球的造車夢:“我不造汽車,我的兒子也要造。”

雖然魯老未能親眼看到這些電動車下線,但他所留下的優秀企業家精神必將一代代傳遞,永不磨滅。

最後,再聽一段

魯冠球《報時中國經濟》

責編:姚美先

編審:劉志軍

魯冠球拿著《新聞週刊》,這一期報導了他和他的萬向節廠

2013年,魯冠球登上中國富豪榜以235億排名第十四名。他曾擔任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會長,浙江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會長,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7年10月12日,2017年胡潤百富榜上,魯冠球家族以491億元財富,位列第37位。

魯冠球精神是什麼?

吳曉波在為即將出版的《萬向重心——魯冠球傳》一書作序時這樣寫道:“他早年做過的四件事情,在當代企業改革史上,都有劃時代的意義:

他是最早具有專業主義精神的企業家

1980年,魯冠球把掛在廠門口的七八塊廠牌撤了下來,只剩下一塊“蕭山萬向節廠”,決心今後只把精力投放到一個產品中,那就是汽車的易耗零配件“萬向節”上。

他是最早具有品質意識的企業家

20世紀80年代初,魯冠球曾把40多萬元的次品當廢品賣掉,以此警醒員工的品質觀念。這一戲劇性的故事比“海爾張瑞敏砸冰箱”還要早兩年,表明了出現於商品短缺時期的第一代企業家的自我蛻變正是從品質意識的覺醒開始的。

他是最早具有產權意識的企業家

與同時代的大邱莊禹作敏、華西村吳仁寶等不同,魯冠球和他的萬向節廠,與當地的村級政權並非“一體兩面”,他很早就開始著力於企業的產權清晰化,這為萬向的長遠壯大清除了最危險的體制障礙。

他是最早具備階層意識的企業家

鄉鎮企業家的群體性出現,是改革開放最重要的財富和人文景象之一。魯冠球在很長時間裡,自覺投入極大的熱情,成了這一新生的商業階層的代表人物。

大匠駕鶴西去,老兵精神不滅

“學習《意見》,心情難以平靜。回想我們這代人的創業夢,從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東躲西藏,到在計劃經濟夾縫中‘野蠻生長’,再到改革開放中‘異軍突起’,以及全球化中無知無畏闖天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

——上個月的今天,也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公佈的第二天,魯冠球以《時代契機,我們沒有理由錯過》為題,發表署名文章。

從“東躲西藏”到“異軍突起”,這是魯冠球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企業家的創業歷程的縮影之一。談及何時退休的話題,魯冠球的態度是“戰士的終點,就是墳墓”。他做到了。

萬向48年來都在做汽車零部件,但魯冠球一直有汽車夢。2002年,,他承諾要造純電動汽車。2016年底,萬向集團終於成為中國第6家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正式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轉型成為擁有新能源商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的整車製造商,萬向集團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獲批。

魯冠球的造車夢:“我不造汽車,我的兒子也要造。”

雖然魯老未能親眼看到這些電動車下線,但他所留下的優秀企業家精神必將一代代傳遞,永不磨滅。

最後,再聽一段

魯冠球《報時中國經濟》

責編:姚美先

編審:劉志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