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背後是一個令人不齒的故事

宋之問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曾長期擔任文學侍從之臣, 對功名利祿極為上心, 卻遭遇了從高宗到中宗的政治亂局, 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不可否認的是, 宋之問在文學上的成就確實非常高, 對推動律詩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也留下了許多經典名作, 最著名的恐怕是這首:

《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 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寫作這首詩時, 宋之問從嶺南貶謫之地回到洛陽, 路過漢江時, 想起馬上就要與家人見面, 卻緊張得不敢打聽家鄉的消息。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最為後人稱道, 寫出了劫後餘生的複雜心情, 大多理解為離開家鄉越久, 越接近家鄉時反而有一種膽怯的心理。

其實, 宋之問的膽怯和我們平常人因思念家鄉而膽怯還真的不一樣, 我們需要聯繫宋之問的個人經歷, 更準確的理解這兩句詩。

705年, 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 逼迫武則天退位, 並誅殺二張, 迎立唐中宗。 新帝繼位, 自然少不了新一輪洗牌。

宋之問向來人品不佳, 又曾依附二張, 被中宗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 然而, 宋之問不願就此認輸, 在嶺南待了不到一年, 就偷偷的返回洛陽。

唐朝規定, 被貶的官員沒有朝廷的允許不得私自回朝,

宋之問此番回到洛陽是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 所以, 他的“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是真的害怕, 真的不敢見家人。

回到洛陽後, 宋之問躲在好友張伸之家中, 尋找機會東山再起。 沒多久, 宋之問偶然得知張伸之和王同皎謀劃除掉武三思。

利慾薰心的宋之問意識到這是翻盤的機會, 立即向武三思告密, 張伸之和王同皎等人因此滿門抄斬, 踩著友人全家的屍體, 宋之問再次上位。

可惜的是, 武三思也是秋後的螞蚱, 沒多久又被太子李重俊幹掉, 宋之問再次投奔到安樂公主的石榴裙下, 卻遭到了太平公主的嫉恨。

太平公主可不是一般人, 早就對宋之問看不順眼, 找個機會在中宗面前進言, 將他貶到外地。 唐玄宗即位後, 更為厭惡宋之問, 一紙詔令賜死了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