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砥礪奮進的5年!鄭州環衛 乘勢而上開創新局面

東部垃圾焚燒項目鳥瞰圖

中原網訊彈指一揮間, 五年穿梭過。

在環衛工人節到來之際, 我市環衛行業喜報頻傳:道路機械化清掃率突破85%,

南部垃圾焚燒處理廠一期竣工, 又一批環衛工人即將入住環衛之家, 市城管局被省住建廳授予全省環衛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成績的取得, 既是鄭州市不斷推進環衛體制改革、加大環衛工作投入的結果, 也是市城管局五年來砥礪奮進不斷提高環衛工作水準的結果。

過去的五年, 是我市環衛行業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來, 市城管局圍繞市委、市政府戰略定位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按照“大開放、大創新、大建設、大管理”要求, 堅持“誠心服務一座城”理念, 以打造整潔有序市容環境為目標, 找准切入點, 盯住突破點, 攻克困惑點, 攻堅克難, 辦成了很多過去想辦卻辦不了的事情, 環衛設施建設喜獲豐收, 環衛工作水準不斷提高,

城市市容環境持續改善, 全市環衛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完善環衛設施

提高現代化機械化水準

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而整潔的衛生環境, 讓城市更美好。 作為保障城市清潔的重要手段, 環衛工作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 環衛工作品質的好壞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高低。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環衛工作奮鬥的目標。 為解決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環衛設施建設規劃相對滯後、管理水準有待提高的矛盾, 五年來, 省委、省政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衛事業, 環衛投入逐年加大。 特別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後, 中央把城市管理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

市委也把階段性工作重心由過去的“以拆開路、以拆促建”轉到“以建為主、提升品質、擴大成效”上來。 面對重大的機遇, 市城管局順應大勢,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乘勢而上, 以敢於擔當的精神, 從環境變化中把握趨勢、從壓力挑戰中找准定位、從政策機遇中搶佔先機, 變不利為有利、化挑戰為機遇, 不斷加強市容環衛工作, 推進環境衛生管理常態化, 環衛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環衛法規體系逐步健全。 先後頒佈(修改)施行了《鄭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規範環衛管理工作改善環衛職工待遇的通知》《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為依法開展環衛工作提供了依據和法律保障。

東部垃圾焚燒項目鳥瞰圖

機械化清掃率逐年提高。 以環衛工作現代化、機械化、標準化、精細化為著力點,

市、區兩級政府不斷加大對環衛設施設備的投入力度, 市區兩級共投資近21億元, 新購置各種環衛車輛1906台, 全市各種環衛機械設備總量達2748台, 其中掃地機745台、高壓沖洗車410台、小型機掃設備521台、吸塵車245台、垃圾運輸車258台、壓縮車123台、小型垃圾收集車382台、吸糞車13台、裝載機32台、多功能噴霧車15台、隔音屏清洗車4台。 道路清掃機械化率逐年提高, 目前, 市區道路清掃保潔面積7700萬平方米, 除部分不具備機掃作業條件的背街小巷外, 6600萬平方米的快速路、主次幹道100%實現了機械化清掃, 市域機械化清掃(沖洗)率達到了85%, 較五年前提高了65個百分點。 如今, 在隴海快速路、京廣快速路、三環快速路等快速路和金水路、中原路等主幹道, 每天披星戴月上路掃地的不再是環衛工人,而是裝備現代化的清掃車輛,這不僅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增加了環衛作業安全係數,而且提高了作業品質。為了使道路清掃更加環保,今年以來,市政府還投資5.4億元購置了以新能源車輛為主的環衛清掃車476台,用於對各區配套獎補。我市成為繼北京、重慶之後,為數不多的引進新能源環衛清掃車的城市之一。同時配套建設充電站17座,安裝充電樁176個。目前已全部建設完成,7座已投入使用。

新建公廁 解決市民 入廁難

環衛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五年來,共新建升級改造公廁474座、垃圾中轉站129座,設置環保(生態)移動式公廁45座,增設公廁導示牌2490個,更新垃圾轉運車輛4000餘輛。同時,開工建設濕垃圾無害化處理站3座,主要用於處理菜市場菜葉及家庭廚余垃圾,建設8座大型轉運站。堅持區域統籌、合理佈局、適度超前的原則規劃建設3座現代化的垃圾焚燒發電專案,目前,南部垃圾焚燒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完工,年底前有望投入使用。其餘兩處垃圾焚燒處理廠計畫到2020年全部建成,屆時,不僅將新增垃圾處理能力11000噸,使全市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目前的2.5倍,而且將有效解決目前垃圾填埋處理帶來的費用高、占地面積大等弊端,進一步提高垃圾處理無害化程度。

整潔的小型垃圾收集車輛

推行“雙10”考核

精細管理提升城市顏值

硬體設施到位,精細管理出新。為了確保環衛清掃保潔品質,市城管局建立健全了“保潔全天候、責任全覆蓋、管理無縫隙”的環衛機制,並不斷探索創新管理模式,推行“吸塵、沖洗、洗掃、灑水”聯合作業和環衛保潔“雙10”考核。

聯合作業,即在主次幹道建立以機械化作業為主、人工清掃保潔為輔的作業模式,實施“吸塵、沖洗、洗掃、灑水”聯合作業,快車道實行“二吸、三沖、二洗掃”,非機動車道(慢車道)實行“二吸、二沖、二洗掃”作業模式,人行道實行沖洗車、人工配合作業。此舉提高了道路潔淨度,遏制了道路揚塵污染,目前,正逐步向支路背街延伸。

“雙10”考核,即對主次幹道清掃保潔品質按照“雙10”標準進行考核,路面每平方米浮塵不超過10克,地表垃圾停留時間不超過10分鐘,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雙5”目標。支路背街積塵稱重實行階梯性考核,逐步達到環衛保潔“雙10”標準。為保證“雙10”目標實現,市城管局堅持“以克論淨”檢查,每10天對建成區內的辦事處檢查排名一次,每月根據檢查情況評出10條最優最差道路、公廁、中轉站,並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將檢查結果納入市精細辦專項考評內容。“雙10”考核進一步調動了各區精細化保潔的積極性,推動了保潔向縫隙延伸,向立面污染延伸,向下水道延伸,向空中延伸,從而實現上天入地式的立體保潔全覆蓋。為實現管理達標,環衛工作者研發和改良了十八種精細化保潔工具,將這“十八般兵器”有針對性地應用於空中、地下、平面的各類保潔工作,實現立體作業無死角。“雙10”考核開展以來,主次幹道平均每平方米積塵由過去的150克以上減少到30克左右,大部分主幹道積塵稱重達到了10克以下。日益提高的環境衛生品質,讓市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小型機械化清掃車在支路背街作業

精細化管理理念正向環衛工作各個環節滲透。在垃圾收集環節,針對垃圾收集混亂、不利於回收和處理的問題,按照國家和省要求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制定了《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下發了《關於成立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的通知》《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2017年年底前,全市計畫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社區50個。目前,全市已確定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單位、學校52個,其中金水區、中原區、管城區試點已啟動。試點新設置的垃圾分類箱可實現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居民憑卡投放紙張、塑膠、橡膠、玻璃、瓶罐、金屬等可回收垃圾,對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稱重積分,以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垃圾收集單位可以把有用物資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對沒有回收利用價值的無機垃圾進行填埋處置,對熱值較高的可燃垃圾進行焚燒處置。隨著垃圾分類的逐步推廣,將有效提高我市的垃圾資源利用水準,減少垃圾處置量,從而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

針對垃圾運輸過程中遺撒問題,開展了以密閉改造、調整傾倒時間等為內容的社區單位垃圾清運“二轉車”專項整治,並積極推行垃圾運輸車輛到社區直接收運,逐步取消二轉車轉運,杜絕二次污染。

綠都城社區內新安裝的垃圾分類設施

落實漲薪政策

“城市美容師”待遇逐年改善

五年來,市、區政府採取多種措施,解決全市2萬余名環衛工人作業條件艱苦、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差、工資標準低等問題。一是改善作業和休息條件。道路清掃變一班制為兩班制,重要路段實行了兩班半,重點地區實行三班制,減輕環衛職工的勞動強度。建成環衛之家33000平方米、環衛作息場所1160座,一次性為符合經濟適用房條件的環衛職工解決住房370套。二是提高工資待遇。2013年10月,市政府下發了《關於規範環衛管理工作改善環衛職工待遇的通知》,按照鄭州市最低工資標準上浮15%計算,環衛職工工資為1836—2046元/月(技術崗位月工資2700元/月),實現了環衛工資由最低工資標準向定期增長的轉變。市政府每年還撥出不少於300萬元專項資金為環衛職工購置棉襖、棉被等,並定期為環衛工人進行免費體檢。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幫扶救助環衛職工活動,珍惜環衛職工勞動成果、關愛尊重環衛職工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管理人員在按照“雙10”標準進行以克論淨檢查

把握良好態勢

譜寫環衛工作新輝煌

過去五年的成績使人振奮,亮點令人鼓舞。

新的五年孕育新的希望,新的征程將譜寫新的輝煌。

“大城管呼喚大作為。”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新民說,目前,市城管委已經掛牌,全市環衛系統將站在新起點、瞄準新目標,珍惜良好的發展態勢,緊緊圍繞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宏偉目標和“四重點一穩定一保證”工作總格局,加快推進全市環衛工作轉型發展,以現代化、機械化、標準化、精細化為目標,加快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環衛工作體制和清掃保潔能力,不斷開創全市環衛工作新局面。

將深化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針對我市環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將繼續加大環衛車輛的購置力度,推行“以克論淨,延伸保潔”作業模式,加大機械化清掃作業考核力度,對積存垃圾繼續實施有償清運,通過不斷創新管理手段、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努力實現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市政設施運行高效、環衛設施配套完善、城市環境整潔有序,到2020年,基本實現環衛工作“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目標,為省會人民創造更加整潔的衛生環境,為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每天披星戴月上路掃地的不再是環衛工人,而是裝備現代化的清掃車輛,這不僅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增加了環衛作業安全係數,而且提高了作業品質。為了使道路清掃更加環保,今年以來,市政府還投資5.4億元購置了以新能源車輛為主的環衛清掃車476台,用於對各區配套獎補。我市成為繼北京、重慶之後,為數不多的引進新能源環衛清掃車的城市之一。同時配套建設充電站17座,安裝充電樁176個。目前已全部建設完成,7座已投入使用。

新建公廁 解決市民 入廁難

環衛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五年來,共新建升級改造公廁474座、垃圾中轉站129座,設置環保(生態)移動式公廁45座,增設公廁導示牌2490個,更新垃圾轉運車輛4000餘輛。同時,開工建設濕垃圾無害化處理站3座,主要用於處理菜市場菜葉及家庭廚余垃圾,建設8座大型轉運站。堅持區域統籌、合理佈局、適度超前的原則規劃建設3座現代化的垃圾焚燒發電專案,目前,南部垃圾焚燒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完工,年底前有望投入使用。其餘兩處垃圾焚燒處理廠計畫到2020年全部建成,屆時,不僅將新增垃圾處理能力11000噸,使全市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目前的2.5倍,而且將有效解決目前垃圾填埋處理帶來的費用高、占地面積大等弊端,進一步提高垃圾處理無害化程度。

整潔的小型垃圾收集車輛

推行“雙10”考核

精細管理提升城市顏值

硬體設施到位,精細管理出新。為了確保環衛清掃保潔品質,市城管局建立健全了“保潔全天候、責任全覆蓋、管理無縫隙”的環衛機制,並不斷探索創新管理模式,推行“吸塵、沖洗、洗掃、灑水”聯合作業和環衛保潔“雙10”考核。

聯合作業,即在主次幹道建立以機械化作業為主、人工清掃保潔為輔的作業模式,實施“吸塵、沖洗、洗掃、灑水”聯合作業,快車道實行“二吸、三沖、二洗掃”,非機動車道(慢車道)實行“二吸、二沖、二洗掃”作業模式,人行道實行沖洗車、人工配合作業。此舉提高了道路潔淨度,遏制了道路揚塵污染,目前,正逐步向支路背街延伸。

“雙10”考核,即對主次幹道清掃保潔品質按照“雙10”標準進行考核,路面每平方米浮塵不超過10克,地表垃圾停留時間不超過10分鐘,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雙5”目標。支路背街積塵稱重實行階梯性考核,逐步達到環衛保潔“雙10”標準。為保證“雙10”目標實現,市城管局堅持“以克論淨”檢查,每10天對建成區內的辦事處檢查排名一次,每月根據檢查情況評出10條最優最差道路、公廁、中轉站,並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將檢查結果納入市精細辦專項考評內容。“雙10”考核進一步調動了各區精細化保潔的積極性,推動了保潔向縫隙延伸,向立面污染延伸,向下水道延伸,向空中延伸,從而實現上天入地式的立體保潔全覆蓋。為實現管理達標,環衛工作者研發和改良了十八種精細化保潔工具,將這“十八般兵器”有針對性地應用於空中、地下、平面的各類保潔工作,實現立體作業無死角。“雙10”考核開展以來,主次幹道平均每平方米積塵由過去的150克以上減少到30克左右,大部分主幹道積塵稱重達到了10克以下。日益提高的環境衛生品質,讓市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小型機械化清掃車在支路背街作業

精細化管理理念正向環衛工作各個環節滲透。在垃圾收集環節,針對垃圾收集混亂、不利於回收和處理的問題,按照國家和省要求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制定了《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下發了《關於成立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的通知》《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2017年年底前,全市計畫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社區50個。目前,全市已確定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單位、學校52個,其中金水區、中原區、管城區試點已啟動。試點新設置的垃圾分類箱可實現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居民憑卡投放紙張、塑膠、橡膠、玻璃、瓶罐、金屬等可回收垃圾,對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稱重積分,以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垃圾收集單位可以把有用物資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對沒有回收利用價值的無機垃圾進行填埋處置,對熱值較高的可燃垃圾進行焚燒處置。隨著垃圾分類的逐步推廣,將有效提高我市的垃圾資源利用水準,減少垃圾處置量,從而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

針對垃圾運輸過程中遺撒問題,開展了以密閉改造、調整傾倒時間等為內容的社區單位垃圾清運“二轉車”專項整治,並積極推行垃圾運輸車輛到社區直接收運,逐步取消二轉車轉運,杜絕二次污染。

綠都城社區內新安裝的垃圾分類設施

落實漲薪政策

“城市美容師”待遇逐年改善

五年來,市、區政府採取多種措施,解決全市2萬余名環衛工人作業條件艱苦、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差、工資標準低等問題。一是改善作業和休息條件。道路清掃變一班制為兩班制,重要路段實行了兩班半,重點地區實行三班制,減輕環衛職工的勞動強度。建成環衛之家33000平方米、環衛作息場所1160座,一次性為符合經濟適用房條件的環衛職工解決住房370套。二是提高工資待遇。2013年10月,市政府下發了《關於規範環衛管理工作改善環衛職工待遇的通知》,按照鄭州市最低工資標準上浮15%計算,環衛職工工資為1836—2046元/月(技術崗位月工資2700元/月),實現了環衛工資由最低工資標準向定期增長的轉變。市政府每年還撥出不少於300萬元專項資金為環衛職工購置棉襖、棉被等,並定期為環衛工人進行免費體檢。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幫扶救助環衛職工活動,珍惜環衛職工勞動成果、關愛尊重環衛職工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管理人員在按照“雙10”標準進行以克論淨檢查

把握良好態勢

譜寫環衛工作新輝煌

過去五年的成績使人振奮,亮點令人鼓舞。

新的五年孕育新的希望,新的征程將譜寫新的輝煌。

“大城管呼喚大作為。”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新民說,目前,市城管委已經掛牌,全市環衛系統將站在新起點、瞄準新目標,珍惜良好的發展態勢,緊緊圍繞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宏偉目標和“四重點一穩定一保證”工作總格局,加快推進全市環衛工作轉型發展,以現代化、機械化、標準化、精細化為目標,加快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環衛工作體制和清掃保潔能力,不斷開創全市環衛工作新局面。

將深化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針對我市環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將繼續加大環衛車輛的購置力度,推行“以克論淨,延伸保潔”作業模式,加大機械化清掃作業考核力度,對積存垃圾繼續實施有償清運,通過不斷創新管理手段、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努力實現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市政設施運行高效、環衛設施配套完善、城市環境整潔有序,到2020年,基本實現環衛工作“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目標,為省會人民創造更加整潔的衛生環境,為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