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巴爾幹半島之土耳其紅番花城

土耳其之番紅花城

離開伊斯坦布爾, 去位於土耳其安納托利亞中部的番紅花城, 一個在山谷裡的小鎮, 因為完好保留了奧斯曼時期的建築成為世界遺產之一。

在攻略書裡它叫薩夫蘭博盧(safranbolu), 但是, 去那裡玩的中國人都叫它番紅花城, 不知道為什麼?查百度, 就是這裡種植番紅花。

沒有訂旅館, 在汽車站老公用GPS找旅館, 那個售票員主動說, 我認識一個旅館的老闆, 可以讓他來接你們, 然後你們自己再選擇旅館。 Ok!

很快, 一個年輕的男人開車接我們, 車開的飛快, 繞了幾圈, 離開城市進入一個山谷, 很有特色的建築鋪展開來,

還沒有看清楚, 就已經到了。 年輕人帶我們看了他的旅館, 民俗風味濃郁, 環境乾淨整齊, 有衛生間, 有早餐, 有wifi, 90里拉/晚, 住2天。

這是一個民居旅館, 這裡許多人家都把自己家開成旅館, 而且遊客也願意住。 一層有大廳/廚房/商店和一個儲藏室, 吃飯在院子裡, 上樓梯的拐角有一間房, 是他們自己家人住, 整個二層都是客房, 圍著一個中廳, 房間有帶衛生間雙人間和按床鋪計價的多人間, 這樣可以方便各種客人的需要。

木質的民居全部鋪地毯, 要求脫鞋上樓, 門窗的雕花是伊斯蘭風格, 一面牆壁用木櫃做出, 窗下擺放的沙發也是用木頭做的, 鋪墊厚墊子。 整個格局和藏族民居有許多相像的, 只是傢俱和窗戶上的雕刻都是植物和幾何圖案,

龕裡擺放的是日用品, 而藏族民居的龕裡供奉的是佛像。 宗教的不同表現在這裡了。 這個旅館的民居有300年歷史了。

旅館在老城裡, 門前一個廣場呈放射形的石子路把遊客帶向各個街道, 有民居, 有市場, 有清真寺, 有飯館, 有煙館, 茶館, 有浴室, 有旅館和酒店。

奧斯曼時期的建築特色是用石塊做基礎, 用木頭橫豎斜交叉做框架, 空隙或用碎石或用土坯填充, 2~3層小樓, 底層小而上層要突出, 突出的部分用木頭做支架支撐。 我認為, 和德國的民居大同小異。

在這裡到處可以看到遊客, 在大街小巷裡竄, 在攤位上討價還價, 在茶館裡邊品嘗土耳其茶邊看遊人, 因為地處山谷, 一定要到一個高處才可以看到全貌,

高高低低的民居中聳立著清真寺的尖塔, 一個又一個饅頭似的屋頂擠在一起的是浴池, 無花果樹長在石頭縫裡, 乾淨的床單掛在鐵絲上曬太陽, 紅紅的花朵在風中搖曳。

距離這個小鎮30分鐘路程的另外一個村莊因為沒有重新修繕, 更原始更有味道, 同時也因為民居大部分沒有人居住而破敗, 但是, 那種殘破的美也吸引遊客, 就是一定要有車才可以去。

其他的景點, 比如這裡的一個峽谷/溶洞都不用去了, 當然是我們自己的看法, 也因為我們看過太多相似的地方。

旅館前臺牆上有一張照片, 是老闆家的飯, 還寫著中文名稱, (但是, 是日本人寫的, 老闆說他也會說一點日文)。 看到其中一個是餃子, 我和老公商量,

在老闆家吃餃子, 我可以幫忙, 結果, 他們一是不用我幫忙, 二是那個餃子不是我們概念上的餃子, 可想而知, 那個餃子也不好吃。

最搞笑的事情是老闆告訴老公, 有幾個人一起去看周邊的景點, 一個車, 老公告訴我, 是幾個中國人一起去, 結果, 車來了, 只有我們2個中國人, 一個法國人和2個加拿大女孩。 我明白, 老公沒有聽懂老闆的英語。

地球上的人都利用自己生活環境的現有資源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如同遊牧民族的蒙古包, 聖托裡尼島的藍白房子, 俄羅斯早期的小木屋, 亞馬遜流域的高腳房, 秘魯的的喀喀的蘆葦島, 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景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