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理心理影響耳鳴

耳鳴與生理、心理都有關係

有調查顯示, 近三成的中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耳鳴的困擾。 耳鳴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條件下, 所產生的異常的聲音感覺。 醫學上, 耳鳴既是症狀, 也是疾病。 不過, 它與人們傳統觀念中的“上火”並無聯繫, 大多與耳部或全身性疾病、心理因素及外界環境、生活習慣等有關。

耳鳴最容易拉響的是耳部健康警報。 一般來說, 外耳道炎、外耳異物、鼓膜穿孔、耳硬化症、聽神經瘤等, 都可能引起耳鳴。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果造成了耳部血液微循環障礙等損傷, 也可能產生耳鳴,

比如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等。

此外, 一些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或卡那黴素等, 也可能導致耳鳴出現和聽力下降。 通常此類毒性藥物對耳部健康產生影響時, 都會最先出現耳鳴, 之後才是聽力下降, 因此, 使用過此類藥物後, 一旦出現耳鳴, 一定要引起重視。

除了疾病原因外, 耳鳴還可能由心理或精神因素所引發, 比如受到意外事件的突然刺激時, 精神過度緊張或情緒低落、憂鬱, 或者過度疲勞等, 都有可能引發或加重耳鳴。

一些不適當的生活習慣也是造成耳鳴高發的原因之一, 例如, 高膽固醇或高鹽飲食可引起或加重耳鳴;使用減肥食品、飲用濃茶和含咖啡因的飲料及飲酒等, 都會加重耳鳴。 此外, 過度吸煙會造成內耳毛細胞缺氧,

也會造成耳鳴。 所以, 出現耳鳴時, 排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之後, 也要看一看自己的生活習慣是否出了問題。

專家提醒, 對耳部健康最為不利的習慣就是長時間、大音量地使用耳機聽音樂, 特別是在公車、地鐵等嘈雜的環境中, 為了聽得清楚, 往往會將音量開得過大, 強聲刺激會使耳蝸毛細胞造成損傷, 從而產生耳鳴, 甚至造成噪音性耳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