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遇上不喜歡的事情,怎麼能把它高效的做好呢?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做一些自己不喜歡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 總是感覺特別心煩意亂。 所以我們總是告訴自己,

這事做不好是因為我不喜歡, 如果我喜歡就一定能做好的。 可是, 你不可能總是那麼幸運遇上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遇上不喜歡的事情, 怎麼能把他高效的做好呢?

這裡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實驗, 心理學家曾針對“人對噪音的忍受力”做了一個實驗, 測試不同時間長度的吸塵器噪音, 對人們造成的厭煩程度, 實驗將受試者分成三組:讓A組的人只聽5秒的噪音;讓B組的人連續聽40秒;讓C組的人聽40秒噪音, 然後停止, 然後再聽5秒。

這個實驗很有意思, 直覺告訴我們, 受到噪音干擾的時間越短、煩心程度應該會越低, 但實驗結果卻恰恰相反, 只聽5秒的A組對噪音最不能容忍、煩心程度最高, 中間有間隔的C組實驗結果跟A組差不多, 反而是連續聽的時間最長的B組, 煩心程度最低。 這個噪音忍受實驗看似跟工作任務沒什麼關係, 但卻呈現了人的心理調適能力, 煩人的噪音聽久了也就習慣了、慢慢適應了, 若是中間有片刻的寧靜, 反而會立刻破壞這個適應狀態。

這個實驗結果給我們的啟發就是,

對於那些我們不喜歡的工作任務, 必須一鼓作氣趕快做完, 工作過程中不要做其他無關緊要、轉移注意力的事, 否則破壞了好不容易調適好的狀態, 很有可能更加做不完, 為了保證“連續性”, 需要什麼材料都事先準備好, 避免中斷連續的工作狀態。

另外,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 我們還有一些小建議; 第一, 與未來的自己共情, 想像可能的失敗。 共情是我們談論過很多次的一種心理能力。 簡單來說, 共情是指超越你自己的視角,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欣賞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 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

因此, 在完成你不喜歡的工作的過程中, 要站在那個未來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 預先想像未來可能的失敗。

卡尼曼提出, 在我們開始執行一項計畫時, 有一種叫做預先檢驗的策略, 可能會幫助你取得成功, 就是想像你已經做了這件事, 過了一段時間後失敗了, 然後分析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 這樣做一方面是幫助你確認自己的樂觀是有現實根據的, 而不會陷入不加批判的、不現實的樂觀中;另一方面也幫助你, 提前為可能導致失敗的因素去做準備。 要注意的是, 這種想像是不含太多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 只是把壞的可能作為可能性的一種來考慮, 且考慮的重點放在“幫助現在的自己提前做出更好的準備”。 卡尼曼認為, 它與自信並不矛盾, 因為當你意識到所有壞的可能、有更充足的準備時, 你反而更有可能會取得成功,
更加的自信。

第二個建議就是建立“對正面行為的成癮”。 威廉·格拉瑟 提出了“正面成癮”的概念, 他認為人們也會形成對正面行為的成癮, 它對我們是有積極意義的。 正面成癮的成因與負面成癮類似, 也是因為我們在每次有某種行為體驗時會得到獎賞, 擁有興奮和滿足感。 因此, 人可以通過條件反射的原理, 來使自己對正面行為也產生“成癮”, 比如剛開始你並不喜歡做資料分析, 但是為了公司發展, 以資料指導決策是必須做的工作。 那麼你可以先訓練自己, 找到業務的關鍵資料, 時間長了你就會喜歡上這項工作, 看到資料分析就有滿滿的成就感。

運用心理學的原理來訓練我們的大腦, 這樣即便是不喜歡的工作任務, 我們也能遊刃有餘地解決了。

我們也能遊刃有餘地解決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