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她因為不是病的病,差點成為過度治療的受害者

去年, 表妹胎停做了流產手術。 複查的時候, 醫生說表妹有宮頸糜爛, 因為是重度的, 建議錐切手術, 否則可能影響生育、甚至轉成腫瘤。

表妹聽後很崩潰和焦慮, 打電話給我。 由於我在產科工作, 特意諮詢了婦科的同事, 同事說“宮頸糜爛”這個醫學名詞, 國際上早已取消, 臨床教材重新定義“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女性陰道鏡檢查發現紅的宮頸、“糜爛”, 難免為自己的健康擔心。

很多私立醫院, 為了提升醫院收入, 會對患者進行切除部分宮頸的治療;拋開經濟成本不說, 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容小覷的。 有些是激素水準變化引起的, 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換而言之, 就是雌激素水準越高、糜爛就越重, 但這種糜爛與宮頸癌沒有任何關係。 只有出現白帶增多、有異味、腹痛時, 也就是宮頸炎的時候才需要治療。

很多女性因為所謂的宮頸糜爛而進行過度治療, 對於不恰當的治療造成宮頸損傷, 引起不孕、流產、早產、甚至無法生育。 所以30歲之前不要輕易因為“宮頸糜爛”隨意進行宮頸治療。

女性有了性生活以後, 應該關心自己的宮頸。 既然不想患宮頸炎和宮頸癌, 那就避免一些危險因素:16歲之前避免過早性生活;避免性伴侶過多;伴侶有多個性伴侶也要警惕;多次生育;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患生殖道感染;等。

建議:使用避孕套、限制性伴侶數目、不吸煙或戒煙;多吃新鮮蔬果;注射HPV疫苗降低患宮頸癌的風險。

只要有性生活, 就有可能有跡象:表現為宮頸炎, 糜爛一部分實際上是宮頸粘膜部分外翻,

不是真正糜爛, TCT、LCT正常, 就不要緊張或者過度治療。 建議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看婦科, 做婦科檢查。 30歲以後做HPV檢查, 每年一次, 連續兩年正常, 之後可以三年檢查一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