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明憶 | 跨越生死的講述:我活著,你就活著

所以, 只要TA還在你的心中, TA就依舊活著, 以另一種方式。

10個人, 13分21秒, 兩個世界的一次對話。

清明節前, 有一群人策劃了一次特殊的拍攝,

他們招募了10名志願者用“講述”的方式來悼念,

周到君也參與記錄了這次跨越生死的講述。

你即將看到的這段影像, 記錄的正是十個與逝去有關的故事。

《我的清明》視頻

“我現在在學鋼琴, 從零開始的, 八月份就要考三級了。 ”視頻其中一個講述者, 29歲的吳佳梅對周到君說。 和大多數同齡女孩子一樣, 佳梅也喜歡看電影, 話劇, 逛逛展覽, 她覺得這些讓她的生活更加充實, 快樂。

但不一樣的是, 在她更年輕的時候曾經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 直到2012年9月30日那天, 佳梅的生活完全改變了。

“摸他肚子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很大的圓滾滾的東西”, 感覺情況不好的佳梅, 立即將孩子送到了醫院, 經檢查後發現是一個10釐米的腫瘤。 那時正值國慶日,

醫生告訴她要等到節後再來全面檢查, 經歷了幾天的忐忑與擔憂, 最終孩子的病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確診為:左腎上腺神經母細胞瘤。 看著10個月大的兒子仿佛感覺不到病痛, 正常哭笑的樣子, 佳梅和丈夫說好再傷心也只能偷偷地哭, 不能讓孩子看到。

腫瘤是惡性二級, 當時還沒有轉移。 進行手術後, 抱著期待的佳梅從此開始了八個療程的化療, 往返於崇明和上海市區。

從第一次化療時孩子難以控制的拉稀、嘔吐, 甚至一天換了八套衣服, 到後來他的身體逐漸有了抵抗力, 就連掉光的頭髮也在化療第五六次時長出了稀疏的毛髮。 那段日子不論是對孩子, 還是對佳梅和丈夫來說都是陰鬱而痛苦的。

直到最後一次化療複查全身,

複查後的一個星期佳梅自己去拿了報告, 那時顯示病情已經全身骨髓性轉移, 醫生說再多的治療已經沒必要了, 那對孩子也是一種痛苦, 於是佳梅決定把孩子帶回家。

回家後, 佳梅和丈夫開始沒日沒夜的照顧。 因為怕孩子晚上突然走了, 所以她晚上一般不睡, 就是看著他的臉, 聽著他吃力的呼吸聲, 然後確定他還活著。 孩子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後來腦子裡也長了腫瘤, 這種壓迫導致其中一隻眼睛視網膜脫落, 喪失了視力, 而另外一隻正常的眼睛也不願再睜開了。 孩子不再笑了, 每天癱在床上甚至不能翻身, 漸漸無法進食……

就這樣, 在2013年的中秋節那一天, 孩子離開了這個世界。

佳梅說, 那晚天上的月亮很圓,

她盯著看了很久。

也許是迴光返照, 孩子那只緊閉的眼睛在他走的那天睜開了, 直直地看著一個方向。 因為習俗, 孩子去世要放三天, 那幾天附近的村民都來了, 有人吵鬧有人歎息, 但佳梅卻一直沒有哭。 直到孩子送去火化的那一天, 她把頭貼到他的胸口, 沒有心跳的孩子讓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孩子離開後沒過多久, 佳梅就一個人從崇明來到了上海市區, 她說無法繼續待在那個環境裡, 她想走出來。

一個月後, 佳梅找到了第一份會計的工作。 剛開始她不愛說話, 尤其當周圍很多同齡的人在談論彼此孩子時, 佳梅每次聽到後都跑到廁所止不住的痛哭, 她說剛開始工作那半年是最難熬的。 不過後來, 因為遇到一些可以敞開心扉的朋友,

她開始可以傾訴和正常交流了, 在談到或看到別人的孩子時也不會掉眼淚了。

2015年6月, 因為異地分居等原因佳梅和丈夫離婚了。 之後的她一個人照常工作, 生活, 也去了很多以前沒去過的地方, 說到這時, 佳梅很開心, 她相信自己正慢慢變得幸福起來。

現在佳梅換了份不錯的新工作, 也有很多人勸她趁年輕再要個孩子, 但她暫時不想考慮, “孩子是沒辦法替代的, 我不想勉強自己, 現在一個人也很好。 ”

佳梅說雖然現在一年基本只去看兒子四次:清明節, 中秋節(他的忌日), 冬至, 還有他的生日。 但她不會忘記孩子, 因為他常常會出現在她的夢裡, 夢裡的孩子隨著時間也一直在長大, 現在已經大到可以和她吵架了呢。

清明節到了,佳梅說已經折好了很多金元寶,這兩天就去燒給孩子。

生與死就像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長久地橫在我們心裡,卻不願提起。但是他們用講述的方式悼念那些逝去,他們勇敢而真誠地回答了這些聽起來有些沉重的問題,他們面對死亡的同時也面對了自己。

“我是個怎麼樣的人?”

“我為什麼要來參加拍攝?”

“我怎麼看待清明?”

“我怎麼看待死亡?”

“如果TA還活著,我的生活將會怎樣?”

“我將如何度過我的餘生?”

現在,你也有你的答案了嗎?

(本次拍攝活動由手牽手生命關愛發展中心,醒來死亡體驗館、壹拙文化傳播工作室聯合出品。)

清明節到了,佳梅說已經折好了很多金元寶,這兩天就去燒給孩子。

生與死就像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長久地橫在我們心裡,卻不願提起。但是他們用講述的方式悼念那些逝去,他們勇敢而真誠地回答了這些聽起來有些沉重的問題,他們面對死亡的同時也面對了自己。

“我是個怎麼樣的人?”

“我為什麼要來參加拍攝?”

“我怎麼看待清明?”

“我怎麼看待死亡?”

“如果TA還活著,我的生活將會怎樣?”

“我將如何度過我的餘生?”

現在,你也有你的答案了嗎?

(本次拍攝活動由手牽手生命關愛發展中心,醒來死亡體驗館、壹拙文化傳播工作室聯合出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