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砥礪奮進創輝煌,不忘初心再出發—細數中國疾控中心這五年(衛生應急篇)

點擊上方“中國疾控動態”可訂閱哦!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提出要“預防為主,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宣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十八大以來, 中國疾控中心在增強我國疾病防控能力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在疾病控制、衛生應急、教育培訓、科學研究等領域碩果累累。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下一個五年, 中國疾控中心將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指引下, 不忘初心再出發, 為全民健康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1

圓滿完成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

1

面對突發應急事件, 我們的處理更加有效, 應對更加從容。

中國疾控中心先後成功應對了鼠疫、寨卡病毒病、黃熱病、裂谷熱等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參與了四川蘆山地震、雲南魯甸地震、四川九寨溝地震、2016年特大洪澇災害等多起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工作; 圓滿完成2014北京APEC會議、2015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2016杭州G20峰會、2017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2017廈門金磚會議等重大活動衛生保障。

有效的保護了我國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維護社會穩定。

2013年中國疾控中心人員經過連續5天的實驗室工作, 發現了一種新型的H7N9流感病毒。 病毒的基因密碼被迅速全部破解, 確認了病原體, 研製出的檢測試劑被立即發往全國, 實現了對新型病原的嚴密監測、迅速確認和應急反應, 為政府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評價說:“中國應對H7N9禽流感疫情, 堪稱全球典範”。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視察中國疾控中心時,

對我國疾控人員在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給予了高度讚揚:“你們的檢測很關鍵, 明確了怎麼治療, 怎麼用藥, 怎麼防治, 你們立了大功!”

2015年我國對一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MERS)病例的跟蹤處置過程, 充分體現了我國應對突發傳染病的能力和水準。

馮子健副主任接受《新聞1+1》採訪談韓國MERS疫情

中國疾控中心重大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先遣隊在西藏日喀則地震災區開展衛生防病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赴安徽省洪澇災害地區進行衛生防疫工作

2

積極參與國際公共衛生行動。

在做好國內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同時, 我中心還積極參與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 得到了受援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2012年首次派出專家組赴柬埔寨應對重症手足口病疫情;2014年派專家參與WHO菲律賓颱風人道主義援助;2014-2015年, 組織援非抗擊埃博拉出血熱工作;2015年和雲南省組建中國政府衛生防疫隊參與尼泊爾地震災害應急回應;2016年和湖南省組派援安哥拉公共衛生專家組赴當地開展黃熱病疫情防控工作;2017年和江蘇省組派專家組赴圭亞那開展寨卡病毒病等熱帶病疫情防控。

中國疾控中心赴圭亞那防治寨卡

特別是在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回應期間,我中心作為應對埃博拉出血熱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在國內疫情防控和援非抗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與部分省份派出了170人次的援非抗疫隊伍,不但幫助疫區國家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還傳授了傳染病防控的“中國經驗”,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2015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七部委授予衛生應急中心和病毒病所“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集體”,18位同志獲得“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

援非檢測隊整裝待發

援非移動實驗室檢測

2

加強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編制《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發展規劃建議》,提出了“2020年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全國衛生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並向國際先進水準邁進”的目標,確定了在應急管理、監測預警與風險評估、應急準備、應急處置以及參與國際公共衛生行動等4個重點領域共42項重點任務。

組織制定《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應急工作規範(試行)》,並於2015年10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式發佈。2016年,印發《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作業管理辦法》,明確中心衛生應急回應的分級原則及啟動流程,確定中心衛生應急作業管理組織結構,規範中心應急作業的工作內容、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同時,推進應急作業執行資訊系統建設,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準備和應急回應提供資訊化工具支援。

3

加強衛生應急準備和能力建設

1

持續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風險評估。

持續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工作,在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和舉辦重大活動期間,對特定地區的疾病和突發事件進行強化監測。2011年起,我中心配合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推進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工作,此項工作成為衛生應急決策的重要依據。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會商會

2

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

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隊伍演練

2012年我中心開始組建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突發中毒事件應急處置、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三支國家應急隊伍,目前共有215名隊員,配備了現場快速檢測儀器設備和綜合保障車、先導處置車、綜合檢測車等近十台專業車輛,實現車載化、集成化和自我保障化,建成隊員、隊伍和營地三級綜合保障體系。並通過舉辦桌面推演、應急拉練、綜合演練等多種形式的培訓與演練,加強各專業隊伍的現場工作能力。2014年中國疾控中心組建重大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先遣隊,2015年啟動中心重大自然災害24小時應急值守。

應急車輛-綜合保障方艙

3

推進全國疾控機構應急能力建設。

2015年,組織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和突發中毒事件應急處置全國技能競賽複賽,目前正牽頭組織2017年全國衛生應急技能競賽的競賽組工作。同時,加強重點地區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我中心先後與廣東省疾控中心成立了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技術合作中心、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疾控中心成立了傳染病實驗室檢測技術合作中心,不斷提升全國的突發急性傳染病和重點傳染病的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

2015年全國應急技能競賽

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唄↓↓↓

中國疾控中心赴圭亞那防治寨卡

特別是在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應急回應期間,我中心作為應對埃博拉出血熱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在國內疫情防控和援非抗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與部分省份派出了170人次的援非抗疫隊伍,不但幫助疫區國家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還傳授了傳染病防控的“中國經驗”,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2015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七部委授予衛生應急中心和病毒病所“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集體”,18位同志獲得“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

援非檢測隊整裝待發

援非移動實驗室檢測

2

加強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編制《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發展規劃建議》,提出了“2020年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全國衛生應急技術指導中心,並向國際先進水準邁進”的目標,確定了在應急管理、監測預警與風險評估、應急準備、應急處置以及參與國際公共衛生行動等4個重點領域共42項重點任務。

組織制定《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應急工作規範(試行)》,並於2015年10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式發佈。2016年,印發《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作業管理辦法》,明確中心衛生應急回應的分級原則及啟動流程,確定中心衛生應急作業管理組織結構,規範中心應急作業的工作內容、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同時,推進應急作業執行資訊系統建設,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準備和應急回應提供資訊化工具支援。

3

加強衛生應急準備和能力建設

1

持續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風險評估。

持續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工作,在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和舉辦重大活動期間,對特定地區的疾病和突發事件進行強化監測。2011年起,我中心配合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推進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工作,此項工作成為衛生應急決策的重要依據。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會商會

2

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

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隊伍演練

2012年我中心開始組建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突發中毒事件應急處置、核和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三支國家應急隊伍,目前共有215名隊員,配備了現場快速檢測儀器設備和綜合保障車、先導處置車、綜合檢測車等近十台專業車輛,實現車載化、集成化和自我保障化,建成隊員、隊伍和營地三級綜合保障體系。並通過舉辦桌面推演、應急拉練、綜合演練等多種形式的培訓與演練,加強各專業隊伍的現場工作能力。2014年中國疾控中心組建重大自然災害衛生應急先遣隊,2015年啟動中心重大自然災害24小時應急值守。

應急車輛-綜合保障方艙

3

推進全國疾控機構應急能力建設。

2015年,組織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和突發中毒事件應急處置全國技能競賽複賽,目前正牽頭組織2017年全國衛生應急技能競賽的競賽組工作。同時,加強重點地區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我中心先後與廣東省疾控中心成立了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技術合作中心、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疾控中心成立了傳染病實驗室檢測技術合作中心,不斷提升全國的突發急性傳染病和重點傳染病的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

2015年全國應急技能競賽

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