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還在玩左右腦年齡測試?你的腦子其實在騙你!

這兩天

相信大家的朋友圈

都被這個測試刷屏了

▼▼▼

這款名為“這個男人的眼睛

在一條直線上嗎?”的測試。

做9道題,

就能分析出你左右腦的理論年齡,

還給你一段分析,

然後生成圖片,

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的測試結果。

我用了二十多年的腦子,

它知道我腦子的歲數!?

小編也自測了一把, 感覺比較靠譜

▼▼▼

也有不靠譜的

▼▼▼

腦子主人當時就蒙圈了

原來我是一個外表理智,

內心充滿童真的人~~~

當然也有人認為:

您的餘額已不足

請及時充值

測試雖然蠻有趣, 但怎麼總感覺有點可疑?

果然, 很快就有人發現, 為啥我做了幾次,

同樣的答案, 居然會有不同結果?

難道我不同時間下左右腦年齡還會浮動的?

神轉折來了!

有人研究了測試代碼,

發現所有的結果圖片都是現成的,

無論你做出什麼選擇,

最後得到的答案圖片都是隨機的!

▲“左右腦測試”後臺代碼顯示,測試結果只是隨機派發

圖片裡標藍的那句,據說意思就是“隨機”……

So,做完測試感覺“挺准”的小夥伴們,

醒醒啦~

也早有網友發現測試的答案

根本不靠譜

@鍵盤俠BroYang:意料之中,測了好幾次相同的答案結果每次都不一樣,而且頁面廣告巨多,就是一變相引流的手段,從這麼多人都參加的情況來看目的已經達成了……

@南南南1994_402:朋友圈出現這種情況我都測兩次,相同輸入下,從沒遇到過一致的輸出,我就明白了,這種東西真的是騙人都騙的不嚴謹啊

@Dora時光機:難道你們都是看了代碼才知道的?早就發現了…

但是問題還是來了!

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覺得測試結果與自己很符合呢?

先來腦補一下!

雖然這個測試沒有可信度,但是人的左右腦確實有著不同的功能偏向。總體來說,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邏輯推理能力;右半球主要負責空間關係、情緒、藝術欣賞、舞蹈雕塑等功能。正常情況下,兩半球既分工又聯合活動,完成複雜的任務。

右腦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性思維。右腦不拘泥於局部的分析,而是統觀全域,以大膽猜測跳躍式地前進,達到直覺的結論。在有些人身上,直覺思維甚至變成一種先知能力,使他們能預知未來的變化,事先做出重大決策。

左腦的記憶回路是低速記憶,而右腦的是高速記憶,左腦記憶是一種“劣根記憶”,右腦記憶則讓人驚歎,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左右腦分工差異的來源,來自19世紀的兩位科學家Broca和Wernicke,他們在對病人大腦的研究中發現,左顳葉受到損傷,會影響病人的語言能力,因此他們認為這裡是人大腦中負責管理語言的中樞部分。

▲以兩位科學家命名的大腦的兩個區域。

而大腦分工的理論真正流行起來,則是在上個世紀對大腦區域進行更詳細的研究,並推出“偏側化”理論之後。上個世紀開始,為了控制癲癇的發作,醫生會選擇將病人的左右腦割裂開,而腦神經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斯佩里和他的學生加紮尼加 ,就通過對“裂腦”患者的觀察研究,對單側大腦的功能有了深入的瞭解,從而改變了我們對大腦偏側化的認知。

比如我們現在知道左腦和右腦會分別掌控相對側肢體的運動——左腦管右手,右腦管左手。而在視力上則更複雜一些,每側大腦會各管兩隻眼睛視力的一半。也就是說我們將兩隻手放在面前,“看到”左手的是右腦,“看到”右腦的則是左眼。

在針對裂腦患者的研究中,加紮尼加就發現,讓患者看到左右兩張不同的圖片,並讓他選擇對應的卡片時候,他的左右手會因為左右腦“看到”的圖像不同,而拿起不同的卡片。

關於大腦偏側化的研究還在持續進行中,這讓我們對自己有了逐漸深入的瞭解。但目前為止,任何科學研究都沒有發現所謂的左腦管理性,右腦管感性的證據。即便是“右腦理論”自己傍上的祖師爺斯佩里教授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也提到,並沒有所謂的左右腦分工情況,左右腦都有獨立完整的記憶、感知、思維、推理和感性系統。

科學研究反而可以給所謂的左右腦分工理論致命一擊,在對左右腦損傷的患者的研究中,當患者的某一側大腦出現受損,只有一半完整的大腦時,並沒有因此失去邏輯能力或者創造力。

兩個心理學現象

一個是巴納姆效應。

Emmm,意思就是說——不管是神馬左右腦測試、性格測試、職業潛能測試……有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巴納姆效應”影響,並不是真的准,而是讓你覺得准。

舉個例子,絕大部分性格測試網站的結果都是些很空洞的描述,但人看了往往會自覺對號入座

這是一道題選擇不同的答案給出的性格分析

誰特麼工作做得好了不會驕傲一下子啊???誰特麼飲食和睡眠不存在點問題啊???

這種性格測評最雞賊的地方就在於,它選不同的答案絕對不會對應完全相反的性格,他們是並行關係。

還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叫波麗安娜效應,指人們會對於別人對他們的正面描述表示認同~

這也就為什麼簡單免費的性格測評給出的結果都是偏向正面的,人們會潛意識的忽略掉那些完全與自己不一致的評價,並在剩下的積極評價中放大認同感~

再回去看看那個左右腦年齡的遊戲,它給出的測試結果大多很正面。

年齡???那都只是個噱頭而已,靠著大量的轉發分享,廣告費不知賺了多少~

像這種測試,網上大把大把的,隨便搜了一下 “ 年齡測試 ”,結果有 339 萬結果。

搜一下 “ 占卜 ”,有 759 萬結果。

各大門戶網站紛紛推出了星座專欄。

那麼,這個左右腦年齡測試咋火起來了呢,因為隨著線民們的姿勢水準越來越好,占卜、星座之類的神神叨叨的內容大家不太信了,所以跟你講 “ 科學 ” 了。但說到底還是是利用了心理學來忽悠你!

最後,

借用網友的話說——

“你的努力程度,根本還沒有資格談大腦的潛力”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

腦子是越用越好的!!!

無論你做出什麼選擇,

最後得到的答案圖片都是隨機的!

▲“左右腦測試”後臺代碼顯示,測試結果只是隨機派發

圖片裡標藍的那句,據說意思就是“隨機”……

So,做完測試感覺“挺准”的小夥伴們,

醒醒啦~

也早有網友發現測試的答案

根本不靠譜

@鍵盤俠BroYang:意料之中,測了好幾次相同的答案結果每次都不一樣,而且頁面廣告巨多,就是一變相引流的手段,從這麼多人都參加的情況來看目的已經達成了……

@南南南1994_402:朋友圈出現這種情況我都測兩次,相同輸入下,從沒遇到過一致的輸出,我就明白了,這種東西真的是騙人都騙的不嚴謹啊

@Dora時光機:難道你們都是看了代碼才知道的?早就發現了…

但是問題還是來了!

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覺得測試結果與自己很符合呢?

先來腦補一下!

雖然這個測試沒有可信度,但是人的左右腦確實有著不同的功能偏向。總體來說,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邏輯推理能力;右半球主要負責空間關係、情緒、藝術欣賞、舞蹈雕塑等功能。正常情況下,兩半球既分工又聯合活動,完成複雜的任務。

右腦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性思維。右腦不拘泥於局部的分析,而是統觀全域,以大膽猜測跳躍式地前進,達到直覺的結論。在有些人身上,直覺思維甚至變成一種先知能力,使他們能預知未來的變化,事先做出重大決策。

左腦的記憶回路是低速記憶,而右腦的是高速記憶,左腦記憶是一種“劣根記憶”,右腦記憶則讓人驚歎,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左右腦分工差異的來源,來自19世紀的兩位科學家Broca和Wernicke,他們在對病人大腦的研究中發現,左顳葉受到損傷,會影響病人的語言能力,因此他們認為這裡是人大腦中負責管理語言的中樞部分。

▲以兩位科學家命名的大腦的兩個區域。

而大腦分工的理論真正流行起來,則是在上個世紀對大腦區域進行更詳細的研究,並推出“偏側化”理論之後。上個世紀開始,為了控制癲癇的發作,醫生會選擇將病人的左右腦割裂開,而腦神經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斯佩里和他的學生加紮尼加 ,就通過對“裂腦”患者的觀察研究,對單側大腦的功能有了深入的瞭解,從而改變了我們對大腦偏側化的認知。

比如我們現在知道左腦和右腦會分別掌控相對側肢體的運動——左腦管右手,右腦管左手。而在視力上則更複雜一些,每側大腦會各管兩隻眼睛視力的一半。也就是說我們將兩隻手放在面前,“看到”左手的是右腦,“看到”右腦的則是左眼。

在針對裂腦患者的研究中,加紮尼加就發現,讓患者看到左右兩張不同的圖片,並讓他選擇對應的卡片時候,他的左右手會因為左右腦“看到”的圖像不同,而拿起不同的卡片。

關於大腦偏側化的研究還在持續進行中,這讓我們對自己有了逐漸深入的瞭解。但目前為止,任何科學研究都沒有發現所謂的左腦管理性,右腦管感性的證據。即便是“右腦理論”自己傍上的祖師爺斯佩里教授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也提到,並沒有所謂的左右腦分工情況,左右腦都有獨立完整的記憶、感知、思維、推理和感性系統。

科學研究反而可以給所謂的左右腦分工理論致命一擊,在對左右腦損傷的患者的研究中,當患者的某一側大腦出現受損,只有一半完整的大腦時,並沒有因此失去邏輯能力或者創造力。

兩個心理學現象

一個是巴納姆效應。

Emmm,意思就是說——不管是神馬左右腦測試、性格測試、職業潛能測試……有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巴納姆效應”影響,並不是真的准,而是讓你覺得准。

舉個例子,絕大部分性格測試網站的結果都是些很空洞的描述,但人看了往往會自覺對號入座

這是一道題選擇不同的答案給出的性格分析

誰特麼工作做得好了不會驕傲一下子啊???誰特麼飲食和睡眠不存在點問題啊???

這種性格測評最雞賊的地方就在於,它選不同的答案絕對不會對應完全相反的性格,他們是並行關係。

還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叫波麗安娜效應,指人們會對於別人對他們的正面描述表示認同~

這也就為什麼簡單免費的性格測評給出的結果都是偏向正面的,人們會潛意識的忽略掉那些完全與自己不一致的評價,並在剩下的積極評價中放大認同感~

再回去看看那個左右腦年齡的遊戲,它給出的測試結果大多很正面。

年齡???那都只是個噱頭而已,靠著大量的轉發分享,廣告費不知賺了多少~

像這種測試,網上大把大把的,隨便搜了一下 “ 年齡測試 ”,結果有 339 萬結果。

搜一下 “ 占卜 ”,有 759 萬結果。

各大門戶網站紛紛推出了星座專欄。

那麼,這個左右腦年齡測試咋火起來了呢,因為隨著線民們的姿勢水準越來越好,占卜、星座之類的神神叨叨的內容大家不太信了,所以跟你講 “ 科學 ” 了。但說到底還是是利用了心理學來忽悠你!

最後,

借用網友的話說——

“你的努力程度,根本還沒有資格談大腦的潛力”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

腦子是越用越好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