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當國腳資源優勢漸漸喪失,恒大內援策略路在何方?

記者賈岩峰報導

北京時間2010年3月1日下午4時, 恒大集團正式入主足球圈, 恒大注資1億元人民幣買斷廣州俱樂部全部股權。 當時的廣州恒大還身處中甲,

那時候中超是一個什麼物價呢?

2009年王新欣從遼足轉會泰達時, 400萬就獲得了當年中國球員標王的身價;而恒大入主之後, 恒大以600萬人民幣, 直接高出陝西滻灞200萬的價格, 將郜林招致麾下, 郜林也憑藉這個身價, 成了當年中國足球的標王, 中甲引援超過中超的身價也是恒大開啟的。

於是後來有人說, 2010年是中國足球窮和富兩種不同活法的分水嶺, 因為自從恒大進入轉會市場以後, 徹底改變了往日球員身價以百萬起的行價, 取而代之的都是球員轉會身價以千萬為單位了。

廣州恒大開啟了中超球員身價暴漲的通道, 也算是中國足球燒錢的鼻祖, 有了恒大之後, 中超內外援身價的上漲一發不可收拾。

在恒大拿到第七個聯賽冠軍之際, 總結其在國內引援市場的作為對陣容的影響, 有利於總結經驗, 找到恒大的問題, 找到未來當務之急的發展思路。

前舜天主帥奧庫卡曾經這樣評價恒大:“恒大的陣容強大到可怕, 他們可以用國腳級的班底跟四個外援組成兩套陣容來打中超。

所以對陣廣州恒大, 你就相當於對陣一支有外援加盟的國家隊, 因此做恒大的教練可以比其他教練有更多選擇, 球員之間也因為存在強大的競爭力, 而讓他們不敢懈怠, 必須都要通過努力拼搏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

根據轉會市場和網上的一些資料, 我們查到廣州恒大這些年引進的, 主要涵蓋在有官宣、有註冊和出場紀錄的一批球員身上, 大概有49人左右。

當然這些肯定不是廣州恒大進入中國足球圈8個賽季引援的全部, 還有一些直接放到預備隊或者直接租出去的, 沒有在我們的統籌範圍內, 我們主要是把目光聚焦在恒大買來之後, 真正給球隊有明顯的資料貢獻的一批球員身上。

在這49名球員當中, 被恒大作為國腳重點引進的球員有22人, 這裡面說的基本都是在加盟恒大前就已經是國腳的22人, 而其餘的一些准國腳實力、或者只是有國奧、國青履歷的還沒有被計算在內。

但僅僅從這個數字我們就看出, 廣州恒大這些年確確實實像奧庫卡說的那樣,

組建了場上場下兩套國腳班底, 他們在外援實力不占劣勢的情況下, 在中國球員方面完全占優, 加上球隊嚴格的管理, 所以七連霸並不奇怪。

這22人包括:馮瀟霆、鄭智、郜林、張琳芃、曾誠、黃博文、孫祥、梅方、趙旭日、榮昊、於漢超、李學鵬、鄭龍、楊君、劉健、姜甯、趙鵬、馮仁亮、張文釗、張佳褀、李建濱、張成林。

我們把廣州恒大進入足球圈這些年,為恒大效力過有過出場紀錄的球員,根據出場時間,把前50名進行了排序,會發現,在為恒大出場時間最多的前18名球員中,竟然無一例外,全部都入選過國字型大小,沒有一個球員,是完全沒有過國腳資歷的,這個國字型大小經歷包括了一線隊和國奧隊以及國青隊。

換句話說,沒有點國字型大小的資歷,在恒大真的很難立足,即便有過國字型大小的經歷,在恒大也只是一塊敲門磚,究竟行不行,還要看球員自己是不是有實力,畢竟在恒大人才實在是太多了。在前18人裡,儘管李帥、李建濱入選國字型大小次數不多,但也確實都有過短暫的國腳經歷,而王上源,則是國家不同級別青年隊的常客。

為何我們首先用出場時間來排序,那是因為一個球員的出場時間長短,實際上就是對他個人實力的最好寫照,8個賽季,4任主教練,來來回回不斷地引入新人,但卻沒有人能夠取代其位置的話,那就是最好的實力。

目前還留在恒大,為恒大出場時間最多的11名國腳級球員依次是:馮瀟霆、鄭智、郜林、張琳芃、曾誠、黃博文、梅方、榮昊、於漢超、李學鵬和王上源。

在這些出場時間最多的球員當中,馮瀟霆、鄭智、郜林、張琳芃、曾誠和黃博文是恒大目前出場超過一萬分鐘的球員,這些人當中,加盟時間最長的是郜林,他陪恒大走過了中甲到中超,其次是鄭智,他是中甲二轉時加盟的,隨後便是馮瀟霆、張琳芃和黃博文,然後是曾誠。

這名6名球員,無論主教練怎麼變換,他們都是鐵打不動的主力,也正是這幾個人,構築起了恒大最扎實的中方主力球員的框架。

事實上,在孫祥沒有走之前,也一直是左後衛上鐵打的主力,但是孫祥走後,他這個位置上就一直在不斷地人員輪換,而恒大這幾年,一直也沒有買到像右路張琳芃那樣,完全可以獨霸這個位置的球員。

但是從這個排名榜上我們還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恒大在四條線,從門將、到後防線,中場和攻擊線,全部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球員,守門員曾誠、後防線張琳芃、馮瀟霆,中場鄭智和黃博文、攻擊線則是郜林。

恒大當時引入這幾個球員之後並沒有停止腳步,而是還在不斷地吸納強援,因此於漢超、李學鵬、劉健,都在恒大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鄭龍雖然因為有傷感覺沒有達到他在青島的高度,但也一直在陣中發揮他的作用。

恒大在奪取2013年亞冠冠軍那年,真正為恒大出場最多,超過一半時間的也就14名球員,這其中還包括四名外援,因此中方球員主要是10人。所以,恒大最倚仗的班底,就是以馮瀟霆為首的6人團隊搭建起來的。

廣州恒大最初買進馮瀟霆和黃博文時,支付的轉會費每個人都不超過1500萬,但是等到恒大2016賽季引進張文釗時,就飆升到了7500萬,而張成林更是被誇張地傳說到上億。那麼這些國腳根據他們的表現,我們看看誰的貢獻比較大。

比如從場均出場時間來說,如果結合總場次總時間,再看平均數的話,會發現有10個國腳在恒大是出場最多的,分別是:

曾誠90分鐘,馮瀟霆86.5分鐘、孫祥85.3分鐘、張琳芃83.8分鐘、鄭智81.4分鐘,梅方78分鐘,李學鵬76.4分鐘,郜林71.8分鐘,鄒正71.4分鐘,黃博文65.8分鐘。這裡面黃博文的場均分鐘數受到影響,主要跟今年他的傷病以及U23政策有關,但是黃博文對於恒大的貢獻是可以從其他方面體現的。

比如在轉會市場統計的所有比賽(世俱杯+亞冠+中超+足協杯+超級杯)進球最多的10大國腳裡面,黃博文榜上有名。進球最多的是郜林,78粒進球,第二名是於漢超26粒,第三名是張琳芃和黃博文並列,都是16粒;第五名是鄭龍15粒,第六名是鄭智13粒,第七名是姜寧9粒,第八名是趙旭日7粒,並列第九是劉健和馮瀟霆,都是5粒。

在這進球最多的10大國腳裡,于漢超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因為郜林加盟恒大有8個賽季,打進了78粒進球,而於漢超則是只有3個半賽季左右,打進了26粒,最關鍵的是於漢超的場均出場時間少於郜林,而替補出場次數則比郜林多很多,因此於漢超是一個非常高效的超級替補,他在恒大雖然沒有絕對主力的位置,但卻也是恒大近兩年來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球員。

再看助攻最多的10大國腳,郜林第一名,77個助攻;第二是鄭智,39次;第三是黃博文32次;張琳芃第四,26次;於漢超第五,21次;第六是榮昊,18次;第七是孫祥,16次;第八是鄭龍,14次;並列第九是李學鵬和姜寧,各10次。

那麼從總出場時間,場均出場時間、進球數和助攻數綜合來看,郜林、鄭智、張琳芃和黃博文,全部都榜上有名,他們的作用在恒大可見一斑。如果從平均進球效率和助攻效率來看的話,於漢超的表現也是非常可圈可點的。

有上榜,就有落榜。在恒大買進來的這22名國腳中,有一些是來了之後,沒有發揮出期待中的作用的,或者說本身出場時間就很受限制,比如說張佳褀、張文釗、張成林、馮仁亮、趙鵬。

恒大以對於國腳的期許買了這些球員,但是他們並沒有在恒大打出國腳級別的水準,當然這個也不能完全怪他們,畢竟恒大出場名額有限,但是恒大對於用不上的國腳也是不手軟,該外租的外租,該轉手的轉手,個別還留在手中,來年什麼情況也不好說。

或許有人會問,用不上為何還要買這麼多,其實這也是恒大一個經營策略:除了盡可能多的引入國內最強戰力削弱競爭對手之外,不斷湧入的新人也會給之前的國腳製造競爭壓力,同時也是保證高水準訓練的手段,只有這樣,恒大這幾年的國腳才能把水準都儘量保持在一個較高的競技狀態。

恒大這幾年通過不斷地買買買,構建了自己的偉大基業和輝煌成就,但事實上恒大這種買買買策略,進入2014年之後,就開始有些不太好用了。

比如他們年初有好幾單生意都沒有競爭過其他俱樂部,例如最初於漢超的轉會、於大寶的轉會、張文釗的轉會,雖然最終除了於大寶另外兩人也都買過來了,但是恒大在2015賽季以後,能夠從市場上搶奪國腳的步伐和優勢,已經逐漸慢下來了。

無論是任航、張呈棟、尹鴻博這樣的成名球員,還是高准翼、趙宇豪和韋世豪這樣的年輕球員,恒大都沒有搶到,又或者他們也不想奮力去搶了,恒大採取的是把本土已經擁有的球員儘量留住的政策,他們在2016年續約了一大批中方球員後,恒大也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戰略佈局了。

許老闆曾經喊出過恒大希望在2020年實現全華班,那麼恒大這個願望能夠實現嗎?

如果把目前恒大俱樂部出場次數最多的18人排列起來的話,會發現,前10名的球員中,只有張琳芃和梅方明年是29歲,還在30以內,其餘的球員全部超過30歲。8年的歲月,讓當時風華正茂正當年的一批球員已經在恒大逐漸老去。

在出場次數最多的前18名中方球員裡,相對年輕的有廖力生、王上源、徐新和陳澤鵬。而恒大還擁有溫家寶、王靖斌、韓鵬飛、楊超聲等年輕球員,這幾年恒大因為對成績的要求頗高,所以沒有給這批未成熟的球員太多鍛煉機會。

但是現在,恒大已經拿到了7連冠,是要繼續在拿下去,還是覺得自己可以稍微停留一下腳步培養點年輕人了,這真是值得恒大高層思考的問題。

恒大在中超對於U23年齡段球員的使用時間,並不十分占優,也就僅僅排在聯賽的第12的位置,比起同樣具有爭冠實力的權健、華夏幸福等球隊,恒大並沒有給自己的陣容打造出一個最理想的年齡層次,現在的主力框架年齡結構都在一個時代,一旦老去都會老去。

如果說恒大以前還可以不著急的話,現在是真的到了需要慎重考慮的時段了,究竟怎麼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屬於自己的年輕球員,如何結合政策合理安排年輕球員接班,這對於恒大未來新帥,也將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編輯 | 把球給我我要回家

--------------------------------------------------------------

本微信刊載的所有內容,版權均為足球報所有,未經授權許可,其他媒體不得轉載。如需轉載或改編,請聯繫足球報新媒體事業部。

郵箱:zuqiubao@qq.com

我們把廣州恒大進入足球圈這些年,為恒大效力過有過出場紀錄的球員,根據出場時間,把前50名進行了排序,會發現,在為恒大出場時間最多的前18名球員中,竟然無一例外,全部都入選過國字型大小,沒有一個球員,是完全沒有過國腳資歷的,這個國字型大小經歷包括了一線隊和國奧隊以及國青隊。

換句話說,沒有點國字型大小的資歷,在恒大真的很難立足,即便有過國字型大小的經歷,在恒大也只是一塊敲門磚,究竟行不行,還要看球員自己是不是有實力,畢竟在恒大人才實在是太多了。在前18人裡,儘管李帥、李建濱入選國字型大小次數不多,但也確實都有過短暫的國腳經歷,而王上源,則是國家不同級別青年隊的常客。

為何我們首先用出場時間來排序,那是因為一個球員的出場時間長短,實際上就是對他個人實力的最好寫照,8個賽季,4任主教練,來來回回不斷地引入新人,但卻沒有人能夠取代其位置的話,那就是最好的實力。

目前還留在恒大,為恒大出場時間最多的11名國腳級球員依次是:馮瀟霆、鄭智、郜林、張琳芃、曾誠、黃博文、梅方、榮昊、於漢超、李學鵬和王上源。

在這些出場時間最多的球員當中,馮瀟霆、鄭智、郜林、張琳芃、曾誠和黃博文是恒大目前出場超過一萬分鐘的球員,這些人當中,加盟時間最長的是郜林,他陪恒大走過了中甲到中超,其次是鄭智,他是中甲二轉時加盟的,隨後便是馮瀟霆、張琳芃和黃博文,然後是曾誠。

這名6名球員,無論主教練怎麼變換,他們都是鐵打不動的主力,也正是這幾個人,構築起了恒大最扎實的中方主力球員的框架。

事實上,在孫祥沒有走之前,也一直是左後衛上鐵打的主力,但是孫祥走後,他這個位置上就一直在不斷地人員輪換,而恒大這幾年,一直也沒有買到像右路張琳芃那樣,完全可以獨霸這個位置的球員。

但是從這個排名榜上我們還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恒大在四條線,從門將、到後防線,中場和攻擊線,全部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球員,守門員曾誠、後防線張琳芃、馮瀟霆,中場鄭智和黃博文、攻擊線則是郜林。

恒大當時引入這幾個球員之後並沒有停止腳步,而是還在不斷地吸納強援,因此於漢超、李學鵬、劉健,都在恒大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鄭龍雖然因為有傷感覺沒有達到他在青島的高度,但也一直在陣中發揮他的作用。

恒大在奪取2013年亞冠冠軍那年,真正為恒大出場最多,超過一半時間的也就14名球員,這其中還包括四名外援,因此中方球員主要是10人。所以,恒大最倚仗的班底,就是以馮瀟霆為首的6人團隊搭建起來的。

廣州恒大最初買進馮瀟霆和黃博文時,支付的轉會費每個人都不超過1500萬,但是等到恒大2016賽季引進張文釗時,就飆升到了7500萬,而張成林更是被誇張地傳說到上億。那麼這些國腳根據他們的表現,我們看看誰的貢獻比較大。

比如從場均出場時間來說,如果結合總場次總時間,再看平均數的話,會發現有10個國腳在恒大是出場最多的,分別是:

曾誠90分鐘,馮瀟霆86.5分鐘、孫祥85.3分鐘、張琳芃83.8分鐘、鄭智81.4分鐘,梅方78分鐘,李學鵬76.4分鐘,郜林71.8分鐘,鄒正71.4分鐘,黃博文65.8分鐘。這裡面黃博文的場均分鐘數受到影響,主要跟今年他的傷病以及U23政策有關,但是黃博文對於恒大的貢獻是可以從其他方面體現的。

比如在轉會市場統計的所有比賽(世俱杯+亞冠+中超+足協杯+超級杯)進球最多的10大國腳裡面,黃博文榜上有名。進球最多的是郜林,78粒進球,第二名是於漢超26粒,第三名是張琳芃和黃博文並列,都是16粒;第五名是鄭龍15粒,第六名是鄭智13粒,第七名是姜寧9粒,第八名是趙旭日7粒,並列第九是劉健和馮瀟霆,都是5粒。

在這進球最多的10大國腳裡,于漢超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因為郜林加盟恒大有8個賽季,打進了78粒進球,而於漢超則是只有3個半賽季左右,打進了26粒,最關鍵的是於漢超的場均出場時間少於郜林,而替補出場次數則比郜林多很多,因此於漢超是一個非常高效的超級替補,他在恒大雖然沒有絕對主力的位置,但卻也是恒大近兩年來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球員。

再看助攻最多的10大國腳,郜林第一名,77個助攻;第二是鄭智,39次;第三是黃博文32次;張琳芃第四,26次;於漢超第五,21次;第六是榮昊,18次;第七是孫祥,16次;第八是鄭龍,14次;並列第九是李學鵬和姜寧,各10次。

那麼從總出場時間,場均出場時間、進球數和助攻數綜合來看,郜林、鄭智、張琳芃和黃博文,全部都榜上有名,他們的作用在恒大可見一斑。如果從平均進球效率和助攻效率來看的話,於漢超的表現也是非常可圈可點的。

有上榜,就有落榜。在恒大買進來的這22名國腳中,有一些是來了之後,沒有發揮出期待中的作用的,或者說本身出場時間就很受限制,比如說張佳褀、張文釗、張成林、馮仁亮、趙鵬。

恒大以對於國腳的期許買了這些球員,但是他們並沒有在恒大打出國腳級別的水準,當然這個也不能完全怪他們,畢竟恒大出場名額有限,但是恒大對於用不上的國腳也是不手軟,該外租的外租,該轉手的轉手,個別還留在手中,來年什麼情況也不好說。

或許有人會問,用不上為何還要買這麼多,其實這也是恒大一個經營策略:除了盡可能多的引入國內最強戰力削弱競爭對手之外,不斷湧入的新人也會給之前的國腳製造競爭壓力,同時也是保證高水準訓練的手段,只有這樣,恒大這幾年的國腳才能把水準都儘量保持在一個較高的競技狀態。

恒大這幾年通過不斷地買買買,構建了自己的偉大基業和輝煌成就,但事實上恒大這種買買買策略,進入2014年之後,就開始有些不太好用了。

比如他們年初有好幾單生意都沒有競爭過其他俱樂部,例如最初於漢超的轉會、於大寶的轉會、張文釗的轉會,雖然最終除了於大寶另外兩人也都買過來了,但是恒大在2015賽季以後,能夠從市場上搶奪國腳的步伐和優勢,已經逐漸慢下來了。

無論是任航、張呈棟、尹鴻博這樣的成名球員,還是高准翼、趙宇豪和韋世豪這樣的年輕球員,恒大都沒有搶到,又或者他們也不想奮力去搶了,恒大採取的是把本土已經擁有的球員儘量留住的政策,他們在2016年續約了一大批中方球員後,恒大也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戰略佈局了。

許老闆曾經喊出過恒大希望在2020年實現全華班,那麼恒大這個願望能夠實現嗎?

如果把目前恒大俱樂部出場次數最多的18人排列起來的話,會發現,前10名的球員中,只有張琳芃和梅方明年是29歲,還在30以內,其餘的球員全部超過30歲。8年的歲月,讓當時風華正茂正當年的一批球員已經在恒大逐漸老去。

在出場次數最多的前18名中方球員裡,相對年輕的有廖力生、王上源、徐新和陳澤鵬。而恒大還擁有溫家寶、王靖斌、韓鵬飛、楊超聲等年輕球員,這幾年恒大因為對成績的要求頗高,所以沒有給這批未成熟的球員太多鍛煉機會。

但是現在,恒大已經拿到了7連冠,是要繼續在拿下去,還是覺得自己可以稍微停留一下腳步培養點年輕人了,這真是值得恒大高層思考的問題。

恒大在中超對於U23年齡段球員的使用時間,並不十分占優,也就僅僅排在聯賽的第12的位置,比起同樣具有爭冠實力的權健、華夏幸福等球隊,恒大並沒有給自己的陣容打造出一個最理想的年齡層次,現在的主力框架年齡結構都在一個時代,一旦老去都會老去。

如果說恒大以前還可以不著急的話,現在是真的到了需要慎重考慮的時段了,究竟怎麼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屬於自己的年輕球員,如何結合政策合理安排年輕球員接班,這對於恒大未來新帥,也將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編輯 | 把球給我我要回家

--------------------------------------------------------------

本微信刊載的所有內容,版權均為足球報所有,未經授權許可,其他媒體不得轉載。如需轉載或改編,請聯繫足球報新媒體事業部。

郵箱:zuqiubao@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