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鄉土連載:老家來人了(楔子、第一章)

楔子:

李根兒握著楊枝的手, 緊緊的, 攢的都出汗了, 可是他不敢鬆手, 生怕一個不留神, 自己的媳婦就再也不是自己的了。

楊枝低著頭,

沒出聲, 手被捏的泛白, 變形, 可是她不想說, 手上那濕漉漉的觸感, 就像是一根刺, 紮進了皮膚, 紮進了肉, 一直, 紮進了心裡, 弄的心, 也濕漉漉的。

李根兒張了張嘴, 嗓子發緊, 又抿住了, 感受嘴裡苦澀的味道, 那苦, 一直蔓延全身。

望著面前的媳婦, 李根兒是心懷愧疚的, 楊枝是個好女人, 當初, 她無怨無悔的跟自己結婚的時候, 自己就暗暗在心裡告誡自己:這是個值得好好愛一輩子的女人, 將來, 一定要讓這個女人, 過上好日子!可如今……想到這, 李根兒不由的閉了閉眼, 眼中的酸楚, 讓這個大男人, 有種抱頭痛哭的欲望。

終究, 李根兒還是忍住了, 沒有哭, 可身體, 卻因為隱忍而顫抖著, 這顫抖, 傳到了合握著的手上, 還是引來了楊枝的目光,

那目光, 怨恨、不舍、愛戀……最終歸於了平靜, 輕搖了下被男人握著的手, 楊枝什麼都沒有發問, 就只輕描淡寫一句:“回家吧……”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 李根兒終於忍不住了, 淚, 順著眼角, 迅速的滑落, 一發不可收拾。 李根兒抬起手, 使勁兒的抹了抹眼角, 合握著的左手, 並不曾鬆開, 李根兒如今用的, 是右手, 說是手, 其實, 僅剩半截殘掌, 右手的四指連著小半邊的掌心都斷去了, 僅剩大拇指和靠手脖子的半拉手掌, 傷口還沒有完全長好, 新生的肉芽猙獰著, 看起來令人心生恐懼, 這只手, 無聲的在訴說著它的主人, 曾經的遭遇……

李根兒用這只殘掌, 不甚利索的擦了淚, 又胡亂的抹了抹臉, 哆嗦著嘴, 迅速的點頭:“哎……哎……回家……媳婦, 咱回家……咱回家好好過日子……回……”

第一章:

都說故土難離, 李根兒如今深有感觸。 自己十六歲進城, 現在已有十餘載了, 爹、媽都還健在的時候, 還時不時的往回跑, 對村裡也算得上是熟識的, 可是隨著自己找了物件, 有了自己的小家, 回去的就少了。

尤其是每次回去, 七大姑八大姨兒的都愛裡裡外外、仔仔細細的掃描著自己, 再不就是碎嘴的追問著自己, 能掙多少錢, 是不是又攢了不少錢了, 家裡添新家當沒有, 有沒有些撤下來用不著的, 到時候可別忘了給家裡送來, 都鄉里鄉親的, 不幫襯幫襯那就是忘本, 林林總總的一圈說下來, 就一句話:都巴望著, 從自己身上劃拉到好處, 要是能只給自己, 那就更熨帖(美)了。

不是李根兒故意埋汰自己村裡的人,

實在是大家都窮怕了, 一些嬸兒、大爺們, 最遠也就就上鄰村裡轉轉, 甚至有的人, 一輩子都沒出過自己村, 那眼皮子裡, 看不到別的, 心心念念的, 就只有自己家這一畝三分地兒。

大家都覺得, 李根兒如今掙了錢, 還有了老婆, 那就是在省城裡站住腳了, 是城裡人了, 回到村裡, 拔根腿毛都比村裡人的腰粗, 誰不指望著擱這多淘換點, 哪怕是件舊衣服, 哪怕是口點心, 拿回自己家, 也夠全家人高興的呢, 這在村子裡可不常見到, 有錢還沒地兒買去, 只能托人擱省城裡往回捎帶, 更何況, 大家都窮的底兒掉, 自己家能吃飽喝足, 就算是富戶了, 哪裡還能來錢, 去省城淘換東西。

這些, 李根兒都能理解, 每次回家, 也會記得給相熟的那些個叔、嬸兒、大爺們都帶點東西回來,

儘量不空手, 可是, 架不住狼多肉少, 自己的錢也不是很富裕, 東西統共就那麼一點, 那些叔叔、嬸兒、大爺們, 經常為了搶東西而撕破臉皮, 甚至大打出手, 每當看到的一幕, 李根兒還是覺得打心底裡不舒服。

等搶完東西, 大家就又有了閒心, 有些個沒撈著的, 有些個沒搶到稱心如意的, 有些個沒撈滿足的, 就開始不冷不熱的上眼藥了, 說些個酸溜溜的, 戳心窩子的話:什麼根兒你咋還不生娃啊, 什麼根兒你發了, 可得拉扯著全村人呐, 什麼根兒你三大爺六舅姥姥的閨女要結婚, 你可得多隨點禮啊, 五花八門, 說什麼的都有, 每每弄的李根兒一家子都頭痛不已。

後來就發展到, 李根兒回去都不敢大張旗鼓的了, 偷摸的去,偷摸的回,回自己家弄的,都跟做賊似的,麻煩的緊,索性,就回去的少了。即使回去,也不多住,看看爹媽和幾個比較親近的叔、嬸、大爺麼的,轉天就搭客車回了。在李根兒看來,有功夫和那群無聊的人吃喝打屁,還不如回廠子裡和自己師傅多學點東西呢。

待到爹媽都故去之後,村子裡沒了牽掛,李根兒就更是不常回了,只隔三差五、逢年過節的,叫人往村裡捎帶些年貨,再收拾些舊衣服,不用的物什之類的,村裡人不丟東西,破布頭子也能派上用場,回村,漸漸的,就成了一種念想。

要說一點兒不想回去,那純屬胡說八道,畢竟那塊土地,生了自己,養了自己,還有那砸斷骨頭連著筋的親戚們住在那裡,爹、媽、祖宗葬在那裡,但凡是有個心的人,都斷不了那鄉情。可真提起要回去,李根兒又覺得打心底裡發怵,回去幹麼來的,久不回去的,跟人都搭不上話,不尷不尬的,麻煩……

(未完待續)

偷摸的去,偷摸的回,回自己家弄的,都跟做賊似的,麻煩的緊,索性,就回去的少了。即使回去,也不多住,看看爹媽和幾個比較親近的叔、嬸、大爺麼的,轉天就搭客車回了。在李根兒看來,有功夫和那群無聊的人吃喝打屁,還不如回廠子裡和自己師傅多學點東西呢。

待到爹媽都故去之後,村子裡沒了牽掛,李根兒就更是不常回了,只隔三差五、逢年過節的,叫人往村裡捎帶些年貨,再收拾些舊衣服,不用的物什之類的,村裡人不丟東西,破布頭子也能派上用場,回村,漸漸的,就成了一種念想。

要說一點兒不想回去,那純屬胡說八道,畢竟那塊土地,生了自己,養了自己,還有那砸斷骨頭連著筋的親戚們住在那裡,爹、媽、祖宗葬在那裡,但凡是有個心的人,都斷不了那鄉情。可真提起要回去,李根兒又覺得打心底裡發怵,回去幹麼來的,久不回去的,跟人都搭不上話,不尷不尬的,麻煩……

(未完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