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奔頭!寧海倉廩實,百業興

【迎接十九大特別報導·農業篇】

倉廩實則百業興

我縣農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2011-2017年累計制種面積達6萬餘畝, 生產甬優系列雜交種子近800萬公斤, 其中2017年落實制種面積1.4萬畝, 從事制種的農戶達36戶, 實現了季加工規模250萬公斤, 分別占全市甬優系列雜交制種總面積和總產量的60%和68%……寧海種業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正是我縣農業經濟發展的生動寫照。

倉廩實則百業興

近年來, 我縣不斷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農業經濟總量不斷提高。 截至2017年上半年, 全縣農林牧業總產值約為12.87億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4.55%。 其中種植業總產值約3.38億元, 增長7.99%;林特業總產值約6.33億元, 增長16.36%;畜牧業總產值約3.16億元。

種植業結構調整加快

作物種植擴面明顯, 大小麥、馬鈴薯、油菜花等春花作物種植面積超10萬畝, 比去年同期增長18%;糧食功能區建設如火如荼,

共建成4.6萬畝市級糧食生產功能區, 並以糧食高產攻關為突破口, 每年完成全縣27.3萬畝9.4萬噸的糧食考核任務;同時, 我縣還按照“省級農產品品質安全放心縣”、“現代生態迴圈農業整建制縣”的創建要求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林產品產量穩定增長,林業生態功能增強。上半年水果產量 14760噸,產值18400萬元,實現雙增長。枇杷、水蜜桃、望海茶等特色產業發展穩健,其中茶產業發展穩中有升,2017年全縣春茶總產量2411噸,總產值22660萬元。同時,綠化造林工作全面開展,截至目前,完成人工造林2435畝,新增平原綠化面積1235畝,完成森林撫育3000畝,完成沿海基幹林帶修復200畝,森林覆蓋率和生態效益不斷提高。

畜牧業則以“生態優先、供給安全、調量提質”的原則保持穩定發展。我縣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指導養殖場(社區)進行升級改造,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調整畜牧業品種結構、控制養殖規模、強化動物疫病防控。

農業產業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五年來,我縣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舉措,不斷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步伐。2017年龍頭經營組織個數218個,比2012年增加99個。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50個,比2012年增加70個;農村居民生活顯著改善。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3元,年均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959元,增長17.2%;城鄉居民收入比1.82:1。

林產品產量穩定增長,林業生態功能增強。上半年水果產量 14760噸,產值18400萬元,實現雙增長。枇杷、水蜜桃、望海茶等特色產業發展穩健,其中茶產業發展穩中有升,2017年全縣春茶總產量2411噸,總產值22660萬元。同時,綠化造林工作全面開展,截至目前,完成人工造林2435畝,新增平原綠化面積1235畝,完成森林撫育3000畝,完成沿海基幹林帶修復200畝,森林覆蓋率和生態效益不斷提高。

畜牧業則以“生態優先、供給安全、調量提質”的原則保持穩定發展。我縣加快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指導養殖場(社區)進行升級改造,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調整畜牧業品種結構、控制養殖規模、強化動物疫病防控。

農業產業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五年來,我縣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舉措,不斷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步伐。2017年龍頭經營組織個數218個,比2012年增加99個。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50個,比2012年增加70個;農村居民生活顯著改善。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3元,年均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959元,增長17.2%;城鄉居民收入比1.82: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